APP下载

黄山学院林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2015-11-20万志兵方乐金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林学教学计划学分

万志兵,方乐金,陈 黎

(黄山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高等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文件[1]。黄山学院自2006年招生第一届林学专业本科生,8年来林学专业培养方案为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随着行业的发展及学校定位的明确,林学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林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定是吸收了国际同专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优点,继承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充实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适应了新世纪人才市场和林业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地方应用型院校林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科学合理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林业人才培养方案[2]。

1 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目标明确

林学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符合科学的要求、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3]。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相应的实习实践环节、科研活动体现了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基本要求。由于林学范畴的不断扩展和内涵的深入,要求林业工作者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不仅要求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应该掌握较宽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相对于2006年的培养方案,2013年专业计划修订的主要特点是:

1.增加了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大学英语》由256 学时增加到310 学时,《高等数学》由100 学时增加到120 学时,新增了《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基础类课程。

3.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持《大学体育》课时不便的情况下,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4.注重并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增设了32 课时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两门课程。

5.积极进行课程整合,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如将《园林机械使用维修》更名为《林业机械使用维修》,使其更符合林学专业要求。

6.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增加了《林学专业导论》。

7.结合林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面增设了《园林工程预决算》和《园林规划与设计》。

8.进一步调整、增加了部分必修和选修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了《经济林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林火管理》等课程。

9.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了科学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2)服务方面 随着互联网等在制造业领域的快速渗透,越来越多制造企业开始探索服务化转型,拓展了产品价值空间,创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当前,我国在远程在线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网络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开展服务化转型探索的企业达到24.4%,此外,基于电子商务开展精准服务,已逐渐成为企业拓展后市场的有效途径,电子商务在我国工业企业的普及率已达58.7%。

10.增设了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体制,按不同年级分别安排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2 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能力训练

应用性本科院校是黄山学院的定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办学目标。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体系,以大学科为基础,组织综合实践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林学专业教学计划确定了既有基础实践又有综合实践,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创新的实践教育计划,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黄山学院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5 部分组成,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林学专业基础实习、林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基础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土壤学实验》、《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测量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等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苗圃学实验》、《树木学实验》、《测树学实验》、《森林培育学(造林学)实验》、《森林病理学实验》、《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专业课程实验; 林学专业基础实习包括测量学实习1周、土壤学和树木学实习1 周、树木学实习1 周;林学专业实习除了森林生态实习1 周和森林保护实习1 周外,主要是与企业结合让学生参与森林培育及经营和苗木培育与管理方面的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自主联系企业或学校协助安排的企业实习8周时间,到林业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知识的综合实习,到林场、林业站、林业局进行林业生产与管理的综合实习; 到园林公司进行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到林科所等研究机构等实习。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由原来的45 学分增加到72 学分,学分比例达到39.45%,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林学专业一直努力为学生搭建专业实习平台,扩大实习区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习锻炼。目前已建有11 个国有林场、科研所的校外实训基地(如表1),并拟新建55 个校外实训基地,以利更好地完成林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各项实践实训任务。

表1 林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表

3 创造自我学习、发挥个性的空间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学习,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知识面。综合素质学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经学校各院系、有关部门认定审核后被授予的学分。林学专业设置8 个学分的综合素质学分,其中4 个学分为学校综合素质学分,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而获得,4 个为学院特色综合素质学分,通过参加专业活动,如参与专业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以及本专业规定的项目(见表2)。

表2 林学专业特色综合素质学分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使学生逐渐培养了森林对人类自身的作用,也就是绿色意识。伴随着林业职能的转变,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森林及其环境的生态功能是林业应发挥的重要功能。在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绿色基础上,林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量就业到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园林绿化等部门,进一步推动了林业事业的发展。

4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之处

1.保持原林学专业从育种—种苗—造林—经营管理的系统性,又增加扩充了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经济、人文社会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

2.保持了原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有效内容,删减了陈旧的内容,增强了新理论、新实验及学术前沿的内容,并建立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新教学体系。

3.率先提出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注重课群的研究与建设这个新命题。并探索出了在构建新教学计划之后,及时全面更新教学内容、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多媒体课件的深入、系统、全面的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和新途径。

4.在完成第一课堂教学计划改革的同时,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首次使在校学生全时空进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为培养学生个性成长创造了空间。

5.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首次将人才素质的全面教育纳入教学目标和各个培养环节中。

6.新的林学专业教学计划既考虑传统林业木材生产、产业技术的知识结构,又兼顾了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公益事业的知识传授,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5 教学实践对教学计划的修改与完善

教学计划经过教学实践的运行,经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研,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评价,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应修订完善的问题。

1.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的教育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有机的结合,素质养成如何在理论课授课、实践课程中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与毕业生结合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以实现素质、能力、知识有机结合。

2.实践课程体系中,如何运用知识、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提出:开展开放实验室和实习课的试点,让学生自己整合大实验课,自己设计、得出实验结果。

3.双语教学如何在森林资源类专业中开设。专业课介绍大量英文词汇和专著阅读。

4.随着学生们考研和研究工作的需要,在原来教学计划中将数学课开成两个头,其中一个增加20学时,以强化、提高数学理论,供学生选择。

5.为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教学计划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辅修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英语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

[1]王开章.本科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32-33.

[2]方乐金,曹万友.构建林学教育新体系培养实用型林业人才[J].黄山学院学报,2006,8(3):166-167.

[3]程广有,张启昌,张万有.林学专业改革建设30年回顾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27-31.

猜你喜欢

林学教学计划学分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学分美食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地方民族院校复合应用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