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及其理性回归

2015-11-20赵洪波马从坤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技能功能体育

赵洪波 ,马从坤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体育教育学

论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及其理性回归

赵洪波 ,马从坤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针对当前学校体育本质功能迷失的现实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探究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并对其回归路径进行解读。研究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特殊性”,“文化”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它承担着对学生外在身体素质培养和内在生命价值提升的双重使命,因此,有必要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课来教,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去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自愿走上终身“修行”的道路,真正实现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理性回归。

学校体育;本质功能;教学内容;回归路径

学校体育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盛世修典,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对学校体育内在价值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为契机,触发学校体育观念、实践活动方法等方面革新的热情。

学校体育发展到今天,尽管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牢固地位,但是学校体育目前的发展现状,无论是和卢梭、马克思、毛泽东所论述的关于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相比,还是与现代人由于对健康的危机意识而掀起的全民性健身运动相比,都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尤其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从小养成锻炼习惯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致使在社会上出现了中老年人锻炼热、青少年锻炼冷的反差。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校体育实施者认识的偏差[1],究其原因在于学校体育本质功能未能充分实现。

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本质功能进行梳理,并探寻其正确、恰当的回归路径,以期为深入认识和充分实现其“育人功能”提供有益参考。

1 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困惑

1.1 学校体育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具备的功效和作用。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是随着对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和人类自身需求的不断加大而不断深入的[2],对学校体育各种属性认识得越透彻,学校体育所具备的功能就会越清晰。

1.2 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困惑

1.2.1 学校体育功能泛化现象严重 如今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诠释和理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就已从“生物、心理、社会”3方面拓展开来,发展到涉及个体的身体、心理、道德以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竞技、娱乐、休闲等各个领域。

学校体育被赋予了多重功能(图1),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显然,学校体育功能被泛化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我们承认,学校体育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但作为实践活动范围和资源有限的学校体育而言,这种“无所不能”论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合理定位,在众多的功能职责中,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根本功能的认识弱化、模糊,将目光纷纷引向与学校体育无关紧要的方向上,忘记了学校体育本应干些什么。

图1 学校体育功能的演进[3]

1.2.2 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迷失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什么,这是在学校体育功能泛化现象严重的今天,许多研究者相互争论的问题。传统体育理论认为,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方面,这种定位过于狭隘,将学校体育仅仅窄化为单纯的生理练习,有失全面整体地看待学校体育;另一方面,这种定位又过于极端化,将“增强体质”这一重任全部推给学校体育,使学校体育成为引起学生体质监测结果逐年下降的“罪魁祸首”。

近年来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中,对学校体育功能的定位出现了较大变化,认为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承载教育的全部功能,进而将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无限放大,与教育功能等同[4]。诚然,学校体育具有育人的教育功能,但是由于学校体育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承载了特殊的教育使命。这种将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教育功能完全相混淆,表面上看是对体育本质功能的添光增彩,实际上却是角色错位,使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迷失了。

2 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定位

2.1 学校体育具有特殊的教育性 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校体育的基点和出发点。依据人类学的理论,人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具有完整性特征。从静态的角度来看,人具有三重生命,第一重是其自然的肉体生命;第二重是其超越了自然的肉体生命但却与之相关的精神生命;第三重是在这两者基础上赋予的具有存在性的社会生命[5]。三重生命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包容,共同构成了其生命的完整形态。然而,这种生命的完整形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必须通过重要的手段不断地去建构和完善这种生命的完整形态,而这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教育实现人类生命的完整形态。

与其它教育相比,体育教育便是实现人类生命完整形态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体育教育是从两方面对人进行塑造,从而实现教育的2种目的。一方面是现存的物质世界,实现受教育者肉体生命展现的外在目的;另一方面是人的自由心灵,实现发展人的主体性的内在目的[6]。

那么,体育之中的“体”就不应仅仅理解为“肉身之体”,还应凸显其智慧之体、审美之体和道德之体。因此,学校体育具有特殊性,即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基础,精神生命为中介,社会生命为延伸,促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的各项活动谱写其完满的生命篇章,实现自身各方面品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2 “文化”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现在的学校体育,已经不是启蒙时代作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课间休息时安排的调整活动,也不是“富国强兵”时代积极的身体操练,而是肩负着提升现代人的文化修养,维护现代人生理和心理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展现着鲜明的文化内涵[7]。

文化的构成具有多层次的特征,包括外层、中层、内层文化,其不同层次的文化对受教育者的作用效果体现着学校体育的不同教育功能,作为学校内传授体育文化的学校体育,只有当不同层次的文化对受教育者产生真正的影响时、学校体育具有对学生外在身体素质培养和内在生命价值提升的功能时,才得以完全展现。从而,学校体育所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必然成为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作为衡量学校体育能否发挥全面教育功能的重要标志。

因此,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一种“文化”教育。这种文化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不仅仅要实现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承和技术、技能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最终实现人类生命完整形态的构建和完善。

3 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理性回归

3.1 促进学校体育外在功能展现

3.1.1 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是衡量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形成个人风度、体现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体姿势是一种动态系统,是由骨骼的相对位置和对抗肌的紧张关系构成的,由于它是骨骼肌肉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对人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大多数情况下,身体姿势与儿童青少年早期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息息相关,经过一定练习,良好的身体姿势很容易形成。

因此,学校体育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通过设计各种身体的矫正性练习,预防儿童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塌腰驼背现象,强化正确身体姿势的养成,为日后高效掌握运动能力和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3.1.2 获得良好的基本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能力是个体完成各项身体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如完成走、跑、跨、攀、爬等动作时髋、膝、踝等表现出的灵活性情况。

青少年时期良好的基本运动能力水平是其高效执行各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也是获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8]。

人类早期具有不受限制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水平,但是随着久坐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人们的基本运动能力出现退化现象,因此,学校体育应该从源头出发,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能力的退化现象,发挥体育所具有的育体功能,改善青少年的基本运动能力水平。

3.1.3 促进运动技能的传承和发展 运动技能传习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我国学校体育思潮中,素有“体质论”和“技能论”之争,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还是以传授技能为主,一直纷争不断。而张洪潭先生提出的“技术健身论”则为我们拨开迷雾,明晰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路,即“学校体育具有强化体质和技能传习的双重功效,但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基本环节,就是应当以传习能强化体质的特殊知识为主旨,这种特殊知识就是运动技能。

在体育教学上强调运动技能的传习,同时也强调这种运动技能传习具有却不追求而虽追求却必有强化体质之功效”[9]。

此外,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都会受到当时当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技能的传习过程即是文化的传承过程。

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观念,将运动技能传习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运动技能的传习实现运动技能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教育方式共同存在的运动技能,当某方面因素难于开展时,选择具有民族性的运动技能乃是一种绝佳的选择,使刻有悠久文化烙印的运动技能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3.2 实现学校体育内在功能提升

3.2.1 培养良好的交往态度与方式 体育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球会友、以拳会友、以武会友是很普遍的交往方式,体育也可以成为企业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的交往方式。

学校中,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从事体育活动使他们建立个人关系的纽带。在体育课中,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和别人交往、容纳别人的态度,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别人,讲究一定的交往礼仪。

在这方面,中国是有良好传统的,如孔子时代的“射”、“御”等都与“礼”密切联系。现代的礼节虽然没有那么多,但合群的态度、开朗的性格、礼貌待人都是体育课应着重培养的。

3.2.2 树立平等与民主意识 体育活动规则的基本精神就是平等,这不仅体现在跑步、游泳中的同等条件参赛,乒乓球中的轮换发球,甚至体现在举重中不同体重的人按不同级别比赛,在严格按同一规则进行体育活动时就能培养这种平等的思想。

因此,体育考核中,不应过于注重运动成绩,应客观分析,依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衡量其运动结果。在青少年体育游戏中,应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民主性活动,通过制订协议和规则,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发挥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民主精神的功能,即“多数决定”。

3.2.3 建立公正与法制的评判精神 学校体育活动中,存在许多需要教师进行评价和裁判的地方,此时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应依据运动规则,采取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引起争议的问题,避免犹豫不决和模棱两可的态度。

裁决一旦做出,就须得到严格的执行,使学生养成服从裁判的习惯。在一些对抗性的、情绪较冲动的活动中,如足球比赛中双方撞到一起,有可能双方都觉得是对方犯规,此时,教师应迅速合理地妥善处理犯规者对裁决的反应。使其将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遵守规则和尊重裁判的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一个人如果能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规则,他就能在生活中守“法”。

3.2.4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当下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所缺乏的心理品质。学校体育是培养青少年竞争意识的一个重要方式。体育课中有许多内容很适合开展竞争,竞争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柔和的,也可以是激烈的,要创造条件使所有人都有获胜的机会。体育活动中,不但要培养竞争的意识,也要培养竞争的品质,既让胜利者体会到获胜的喜悦,也让失败者培养“胜固可喜、败亦欣然”的坦荡心怀。

4 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回归路径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具有内在功能展现和外在功能提升的文化内涵,要想真正提高体育课的地位,使学校体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课来教。在课程中有意识地强化体育精神的培养,增强体育艺术的分量,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引导学生体会体育愈加丰富的文化内涵[10],使学生自愿走上终身“修行”的道路。

4.1 更新体育观念,由身体教育观向文化教育观转变 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将身体教育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性质,其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然而,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应该具有文化性,这种文化性不应局限于将体育课程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文化,而应将其看成是具有文化学意义上的大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在内的作为人们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的文化。因此,这里所说的文化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而更要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逐渐将体育作为自身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完成学校体育对学生外在身体素质培养和内在生命价值和意义提升的双重使命。

由此,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及体育教育相关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明确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确立新时期体育文化教育的基本观念,适时调整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的课程性质、工作方式及评估标准,使其朝着展现文化教育功能的方向上发展,同时,学校体育教育者应从体育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强化自身的体育文化知识、技术、技能,夯实文化基础,提高自身体育文化素养,促使学校体育教育者在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好先导性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只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在教育中完成这种转变,才能使受教育者逐步适应并成功地完成这种转变。

4.2 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学校体育的文化教育观,要求学校体育要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其工作的主要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富有朝气的健全的人。

4.2.1 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观是指引人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风向标,对人们的体育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首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现代体育观认为,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三层次结构,即物质、精神、制度。在体育文化传习过程中,应该表现出完整性的特点。促使体育成为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成为培养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的必然途径。因此,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践行体育活动,从中感受到体育的多重价值。

4.2.2 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 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指技术、技能、保健等方面的体育基础知识,还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如与体育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法律等。体育文化知识的获得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引导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和兴趣去践行体育,融入体育文化之中,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最大收获。

由此,为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体育人文知识,使他们在饱尝体育文化丰富成果、感受体育文化巨大力量的同时,能够更加广泛而深入地理解体育文化的概念,并逐步深入人心。

4.2.3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公平竞争的精神、自强不息和完善自我的精神,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它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11],因此,学校体育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作为提高体育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在践行体育的过程中,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体育精神映射到他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始终保持一个斗志昂扬、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

4.3 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形式,充分发挥体育课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作用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内容的建设问题日益凸显,课程内容是展现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更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完整的人的基础保障。课程内容、形式的综合化和多样化是由学校体育目标培养人的多功能性特点决定的,不仅要实现学生的身心完善、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诚恳的态度和较强的能力,使体育精神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作为课程内容实施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以丰富课程内容及形式,以实现学校体育的多重目标。

4.3.1 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现代化特征 体育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设定,应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12]。

科学性是指课程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动作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既要体现出具有增强学生体质的外在功能,又要展现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公平竞争精神的内在价值。趣味性是指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得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收获。实效性是指学生获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发展的能力应具有实用性,要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体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4.3.2 广泛吸纳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体育课程体系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各地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打下了各具特色的民族烙印。鉴于体育项目体现出的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育应该与此相适应,广泛吸纳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在充分发挥其健身功效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担当起传承地域民族体育文化的责任,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在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长培养,可以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发扬、终身体育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这不仅弘扬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且还能够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4.3.3 优选可作为竞技运动基础的体育项目 作为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竞技体育具有的竞争性和娱乐性是其显著特点,它对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等功效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是竞技体育运动最大的人才基础,随着竞技运动社会化的发展,学校也应该代替体校成为提供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基地。此外,大部分学生即使不能成为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但通过学习竞技体育项目,成为一名具有高度体育欣赏水平的观众也是对体育的一种贡献,这些学生毕业以后无疑会成为社会体育的骨干。因此,在同类的练习中,应优先选择可作为竞技运动基础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竞技运动技能学习中,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良好的道德规范、合作精神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具有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4.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体育课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良好补充 作为体育课的延伸,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课相比而言,课外活动更具体育文化的性质,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体育课的良好补充并充分加以利用。课外活动大体可以分为3种类型:主动参与体验式、被动接受欣赏式及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13]。

4.4.1 主动参与体验式的课外活动 这种课外活动具有自发性,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愿组织的活动,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活动方式、时间及地点等,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鉴于此,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各级学校应该为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制度保障,促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其中,个个有所感、有所获,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4.4.2 被动接受欣赏式的课外活动 欣赏式的课外活动是中国学校体育未来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4],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奥运会、世界杯为代表的一流体育赛事已掀起了巨大的体育文化热潮,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已成为文化热潮的助燃剂,向周围散发着巨大的能量。各级学校必须把握时机,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各种讨论的机会,释放他们的体育文化能量,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并帮助他们将这种体育精神带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4.4.3 学校运动会 学校运动会是主动参与体验式和被动接受欣赏式的有机结合,各级学校应该充分借助学校运动会具有的辐射功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定期举办,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心中的盛大节日。运动会的内涵应该更加丰富,形式应该更加多样,使其能够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展现美、感受美的舞台,体现人人参与的宗旨,真正发挥学校体育运动会具有的双重功能。

5 小 结

文化教育功能作为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具有其不可替代性。为保证其本质功能得以有效发挥,应挖掘学校体育所具有的深层文化内涵,更新体育观念,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丰富课程内容到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体会这种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学校体育具有的外在功能展现和内在功能提升的双重价值。

[1]胡金祥.当代学校体育特征与功能的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3(7):41-26.

[2]王晓梅,于鸿雁.基于学校教育发展的校园体育文化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0(12):28-31.

[3]王明献,李王杰.略论学校体育的功能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632.

[4]李林,周登嵩.现代学校体育功能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4(2):20.

[5]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33(11):17-27.

[6]刘媛媛.身体·感性·自由——体育本质新诠释[J].体育科学,2007,27(11):70-73.

[7]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

[8][美]格雷·库克.动作-功能动作训练体系[M].张英波,梁林,赵洪波,等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67-168.

[9]张洪潭.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论[J].体育与科学,2000,21(122):1-7.

[10]陈珂.试析新课标视角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濡化功能和涵化功能[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115-120.

[11]王明献,李王杰.略论学校体育的功能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631-633.

[12]秦文,学校体育的文化教育定位与传播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4(12):47-49.

[13]吴本连,李建梅.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10):63-67.

[14]张细谦.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选择[J].体育学刊,2013,20(2):50-53.

On Essential Function and Regional Regression of School Sports

ZHAO Hong-bo, MA Cong-k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Aiming at current reality problem of school sports essential function lost,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inter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thesis studies essential function of school sports, and interpret its regression path. Research shows: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has its “particularity”. “Culture”education is its essential function, which undertakes dual missions, physical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life value improvement of stud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each sports as a “culture” lesson, guiding student to taste cultural connotation through rich teaching content, leading student lifelong “practice” voluntarily, and realizing rational regression of school sports essential function.

school sports; essential function; teaching content; regression path

G807.0

A

1004-7662(2015 )06-0031- 06

2015-04-17

辽宁师范大学青年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LS2014W017)。

赵洪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技能功能体育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