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序李明春小说集《老屋》

2015-11-18何西来

雨花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老幺二哥老屋

■ 何西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序李明春小说集《老屋》

■ 何西来

为李明春的这本小说集《老屋》写序,是经过达州市作协主席邹亮介绍的。据邹亮说,明春是达州渠县人,做过文教局长和宣传部副部长,退下来后从事小说创作。几年来先后出版了长篇《风雨紫竹沟》,中短篇小说集《生死纠缠》和《大哥二哥》,呈井喷之势。《老屋》应该是第三本小说集了。

我因年事渐高,且生病中,没有能力全部读完收在《老屋》里的作品,便让明春选了集子中的五篇给我寄来。为了较全面地了解他的创作面貌,我还请他从已出的两本集子里各选一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总共七个中短篇。《老屋》集子的五篇是:《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举报》《秀儿,你慢慢哭》《天下文章》,当然还有用作集名的《老屋》。已出两本集子的代表作是《生死纠缠》和《大哥二哥》,也都拿了命名各自所在的集子。

七篇作品,我倒是认真看了,虽说是一斑窥豹,却也有十万言左右了。因此,也可以谈点读后的心得和感想了。

就我的印象而言,明春的这些作品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作家有非常厚实的生活积累,熟悉他笔下的人和事,常常给人以毛茸茸的原生态的感觉;二是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以农家村舍及小县城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乡土气息;三是很会讲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峰回路转,往往出人意表,细忖又在意中,不悖情理;四是重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凸现,力避描写的雷同和形象的模糊。

明春是渠县人,热爱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他又有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而职司所系,更是文教宣传单位。读他的任一篇作品,你也许不会完全同意他的角度,倾向与判断,也许在技法的圆练上还能挑出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你决不会感到单薄,感到苍白,你会觉得他口袋里东西很多,始终有一种厚实感,充盈感。进入作家笔下的生活,当然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剪裁与加工,但之所以能让人有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感觉,就是因为他的所写,都是他曾经历过的,体察过的,耳闻目睹过的,而不是纯就无中生有的杜撰或臆想。这就决定了他作品总体上的写实主义倾向与特色。画鬼容易画人难,而明春走的正是画人的路。他靠的是大半生丰厚的生活积累,用不着耍花枪。比如中篇小说《生死纠缠》,是写廖毛烟一家为了逃过计划生育的严格查究,而千方百计要让儿子蛮牛怀孕的媳妇申花生一个将来“挣钱的”男娃的故事。但是在这条主线之下,还带出了现今复杂斑斓的乡村生活:家族长辈幺老汉依然存在的影响力;硬性计划生育规定的软肋;二癞子一类人物的生存状态与方式;重男轻女观念的顽固及其现实根源;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纠结等等,都以极其生动,极其具体而又真实可信的形态,表现了出来。故事的结尾,虽经生死纠缠,蛮牛,申花终归生了儿子,廖毛烟和“咕噜婆”也总算抱上了孙子,而村干部刘洪奎,也从没完没了的麻烦中解脱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又不是编造的,让你感到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

明春笔下的生活,固然经过了艺术的加工,打上了作家心灵的印记,但也保留了或强化了地域文化的色彩,这大半出于作家的自觉,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直觉的因素。因为作家所描写的生活是他非常熟悉的,另外,他主观的审美习惯、审美眼光也正是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养成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明春的小说中,表现为浓郁的乡土气息。它通过作品中被呈现出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被读者所感知。更重要的是风俗习惯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地域性特点的把握,方言的提炼和运用等,都强化着这样的氛围与气息。

《老屋》是写农村变化和农民身份转换过程中的生活情景的。龙幺婆在龙幺公过世后,与小儿子龙老幺一起搬离乡下的老屋,到了老大,老二和女儿龙芬已经转换了身份,变成市民的城里生活。虽然进城一年多了,却对这里的一切都不习惯,总念着乡下老屋的往日生活,一门心事想回去。故事就是从老幺婆离城回乡走失,一家人火急火燎寻妈开始的。开弓没有回头箭,最终当然是,尽管老幺婆还是不十分情愿,但也只能随儿女们一道,改变生活方式,转变社会身份,做城里人。无论老屋承载着多少家族的盛衰与承传,都只能放弃和离开。这篇作品,写老幺婆的乡土情感,深致而又别出心裁。特别让人难忘的是龙家老辈子传下来家族承传规则即下一代的老幺随上一代的老幺住老屋,送走上一代的老幺,再让自己下一代的老幺继承老屋,如此循环往复。世道在变,但龙家这个传老幺,跟老幺的老规矩不变。即使进了城,变市民了,龙幺婆还是跟小儿子老幺过。

我很欣赏明春小说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事语言和人物的对话。叙事语言有第一人称和全能的第三人称,前者如《举报》《天下文章》《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后者如《大哥二哥》《秀儿,你慢慢哭《老屋》《生死纠缠》。无论取何种人称,明春的语言都有浓浓的川味儿,有深层的却淡淡的幽默,微辣,富于表现力,已经可以感受到作家较为独特的个性特点。这种语言,既不是一般的大路的书面语言,也不是让人难懂的方言。方言要素经他加以提炼与升华,流畅地,少有滞涩地融进了自己的语码系统之中。人物对话与叙事语言不同,但并无转接时的阻隔。人物对话,受具体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制约,但作家很有节制,以简为尚,绝少信马由缰似长篇大论。明春很会编故事,讲故事。小说要好看,吸引人,一个是语言,另一个就是好看的故事。因为作家有厚实的生活经历与积累,是过来人,目击者,素材的富有者,所以故事的回环起伏,柳暗花明,都难不住他。你很难猜到,或完全猜到故事的下一步与结局,看到了下一步与结局,你会觉得陌生,新奇,但细忖又不无其合理性。比如《秀儿,你慢慢哭》,据明春说“原想写患自闭症的儿童东东写他渴望阳光的心扉,不曾想竟写成现在这个样子,母亲秀儿成了主角。她的内心一直在哭泣,与她的命运抗争。作品的名字也从最初的《追寻阳光》,变成现在的《秀儿,你慢慢哭》。改换故事的走向,不是作家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激活了他自己深层的生活库存,他遵从的是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的逻辑。

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命运、性格和心理。情节和故事,则是人物及其关系在运动中,撞击中留下的轨迹,所以小说写作中最关键的还是人物,人物立住了,作品也就成功了。《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用追忆的笔墨,书写了一位音乐天才在极左年代的悲剧人生,以及他和叙事主人公的那段凄婉、忠贞的爱情。小说以他们的女儿的获奖,慰藉了母亲的苦熬和苦情,也慰藉了其父的在天之灵,完成了他身后的一抹小小的辉煌。情境是感伤的、凄美的。《大哥二哥》写了前后两位村干部的不同性格,不同作为和命运,不同的人望和口碑。大哥宽厚,二哥忌刻,大哥人望口碑俱佳,二哥则当权多年,得罪人众多。顺乎民意,又得上级委任,大哥不是特别高兴地接了村里的大权。但他没有把事做绝,没把二哥一抹到底,而是念其曾经做过工作有经验、有能力,也分给他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就避免了大换班可能带来的撕裂,以达成新的和谐。这种处理人物关系的写法,能够看出作者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到,留有余地不走极端。有传统文化里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他的小说之不让人绝望,不让人在绝对的黑白区分和是非、善恶之辩中陷入非此即彼的两难,因此,他总会写出一点亮色,不把读者逼到喘不过气来。《举报》和《天下文章》是取一种反讽的写法,在多少有些黑色幽默的情境中,写出了主人公性格和人性的独特点与复杂性。

小序写得够长了,但愿明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在颐养天年中,有更多好作品面世。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

猜你喜欢

老幺二哥老屋
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无意河边走
不倒的老屋
木手枪
老屋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巴山背二哥
七楼的“麻雀”
老幺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