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国盛开石榴花
——安石榴小小说论

2015-11-17杨晓敏

小说林 2015年1期
关键词:石榴写作者

◎杨晓敏

雪国盛开石榴花
——安石榴小小说论

◎杨晓敏

小小说作家网是个神奇的地方。虽然和众多热闹的网站比起来,它平静得像一泓波澜不惊的小港湾——雅致而专业,仅以传播文学信息和交流小小说写作为己任。网友们从来处来,又向去处去,随意摄取着各自的精神所需。然而因为2008年该网站发起的一场“全国小小说新秀大赛”,宛如激活了一池涟漪,让数十位热爱小小说写作又有潜质的文友,瞬间成为阳光下绽放的花朵。毫无疑问,安石榴是“08新秀赛”冲出的“黑马”,甚至在赛事中段,评论家雪弟看过她的几篇参赛作品后,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惊呼着要把大赛颁奖会放在牡丹江召开,为的是他能亲手在安石榴的家乡给她戴花。这位满族女作家的几篇作品,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安石榴是一位善讲“故事”的高手,而且作为初出茅庐的文学写作者,便能兼顾到“地域风情、民族特色和人物个性”等诸多元素。白山黑水,林海雪原,本民族历史上的精英人物与动乱年代的内忧外患,《关先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乱世用不着中庸的斯文,乱世只要英雄的气血。”这种振聋发聩、铁骨铮铮的遒劲语言和直抒胸臆的忧患意识,似乎只有那些历经沧桑的老作家才能写得出来,而作为女性的安石榴纤指操管,竟也能发出千钧之力,令人陡然变色,是谓侠女,不为过也。关先生的人物形象血肉饱满,成为小小说艺术长廊里“独特的一个”。《满洲故娘荣九》文字生动,情节推进有跳跃感。虽属一个内容浅平的故事,但由于作者构思大开大合,传奇而不猎奇,人物刻画活灵活现,透出一股英姿飒爽之气,弥补了作品文学性的不足。安石榴的《萨布素的信使》把民族大义置放在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上展开,尤其在结尾处说明,“他一定是吴三桂的兵。‘三藩之乱’失败后,吴三桂的部下全部流徙到黑龙江驿站充当‘站人’”,更让人陡生万千感慨。《全素人》写动物环保题材,作者并不生硬地给人灌输概念化的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件裘皮大衣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波动。主人公绿荷把手插在裘皮大衣的袖子腋下,说:“你的胳肢窝让我想起那些受伤害的动物,我们救助的时候,它们往往气息奄奄了,胳肢窝却总是温暖的。”这种细致而具象的细节描写,岂不令人怦然动容。

作为一名文学写作者,或许谁都梦想写出一篇能超越时空获得永恒的具有传世意味的杰作。譬如像唐诗中的《春江花月夜》、宋词中的《明月几时有》等篇章。令人郁闷的是,在当代人的文学作品里,这种精品佳作甚少,多是一些心气乖戾浮躁、追逐世俗功利和无端炫耀技巧的琐屑文字。那种令读者神往、直逼灵魂深处的文学境界,那种沉静大气、钟灵毓秀、恻隐思辨和禅意无限的文韵蕴涵,几乎成为可遇不可求的凤毛麟角。

然而安石榴的《大鱼》,却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毋庸置疑,这是一篇能成为至高水准的一流作品。立意之高远,结构之精当,叙述之从容,留白之余响,无懈可击地构成了“经典”的质地。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大自然的原始形态能否和谐相处,一直是一组被反复拷问的矛盾。镜湖里有大鱼。“我”去森林深处寻觅这类乎诡异的传闻。而老林业工人“伯父”却在“真相显影”时,以勘透世情的目光和不动声色的生活姿态,告诫“我”应该怎么办。《大鱼》的主人公说:“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松树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答案显然是不能。那么仅靠法律和规定来平衡制约行吗?它又会给那些利令智昏和投机取巧者太多的空子可钻。所以,《大鱼》的结论是,人作为万物灵长,更应该靠自律和品行的升华,才能为这个世界乃至自身带来福音。不仅仅是“打死也不说”,而是“打死也不做”。作品的叙述不疾不徐,流淌诗意,故事情节虽呈跳跃性,表述起来却十分工稳内敛。环境、人物、气氛与题旨恰如其分地糅合在一起。

网上新秀赛后两年以来,安石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她的新作《匿迹》是三篇构成的一串环环相套的故事,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它的叙事不是去解读原有的事实真相,而重在凸现故事内在脉络的发展过程。首篇《遭际》里略去“挖参人”孙二宝的身世不提,也不交代“逃犯”张青山的来龙去脉,却精心编排出“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的情节,为以后塑造人物制造悬念。屠狼的描写笼罩着地域风情和民间传说的氛围,是主人公冷静与机智的个性再现。中篇《转山爷》是人物性格形成的过渡,试图让已经冒名孙二宝的人物“重生”,然而那脖子上的疤痕,早已成为他内心挥之不去的隐痛。这隐痛又涉及隐匿的故事开端。末篇《煤黑子》还是点破了主人公原来的职业身份,虽后来置放在世俗生存中,却把故事演绎得愈加热闹。痴情男女,底层生活,几点斑驳的人性亮色,令人依稀窥见了主人公灵魂的复苏。尤其在结尾时,主人公给女儿起名叫“孙冬梅”,毫无疑问是对“挖参人”的纪念,而儿子则叫“张承祖”,则是用来延续自己本真的“香火”。至此,《匿迹》的伏笔、照应才算告一段落。这种故意隐去时代背景,直接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路数极其简约,在茫茫林海的特定环境,以最具特色的几个细节,传神地勾勒出一片雪泥鸿爪,供读者细细觅踪品味,隐得巧妙,匿得有趣,应该是一种高明的选择。

好小说离不开一个故事核,然而写作质量的高下,则体现在作者能否调动出具有合理密度的小说艺术手段,来表述或诠释好这个故事,即在语言、描写、叙述、留白、思辨、剪裁乃至情节设置和营造氛围等元素上,为之服务。所以,不会“编故事”则小说寡味,仅会“编故事”则小说流俗,个中奥妙,全凭写作者下功夫体味。

小小说文体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文化成果,从她的萌生、发轫到快速成长,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类乎马拉松式的旅程。一支由老中青组成的数以千计的小小说专门写作者,在民间已经自我调节出互补互动的梯次结构,共同促进着她的良性健康的发展态势。新锐作者安石榴地处偏远既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拥有,她笔下的故事尤为鲜活奇特。在一篇随笔里她写道:“我总以为这片美丽黝黑的土地、捧着它你就会涌起热爱的土地,不仅茁壮了大豆、小麦,也濡养并塑造了一类顶天立地的性格:坚韧和执著。怀着敬意,我庆幸能让他们在我的文章里又活了一回。”

曲波先生在他那本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大著《林海雪原》里曾介绍,牡丹江地区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今天的安石榴以当代人的视野与眼光,兴致盎然地去打捞、整合和续写那些在风雪弥漫的国度里,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或忧伤或悲壮或明晰或隐约的故事时,本身就有一点儿传奇色彩,假以时日,这些动人故事也许能成为新的一“宝”。(选自作者所著《当代小小说百家论》)

杨晓敏,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编辑,《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主编,郑州小小说创作函授辅导中心校长。著有诗集《雪韵》,小说集《冬季》《清水塘祭》,散文集《我的喜马拉雅》,评论集《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小小说阅读札记》等。有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文字。曾荣获“《文艺报》理论创新奖”“河南文化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获得“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60年‘感动中原’人物”等荣誉称号。《小小说选刊》两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百花园》被河南省评为“优秀期刊20佳”和期刊质量检验“一级期刊”。

猜你喜欢

石榴写作者
白马
应该把钱还给谁
石榴
石榴
论写作(创作谈)
石榴
石榴
写作
勿的诗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