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焊接金手梦圆航天——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国家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高凤林

2015-11-16王颖于淑香张维官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凤林航天事业班组

王颖 于淑香 张维官

焊接之星 高凤林

2015年“五一”前夕,中央电视台推出了8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8位来自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与梦想,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八大工匠之一的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国家高级技师,也是我们无数焊接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当看到高凤林的视频在央视上播出时,我相信每一个焊接工作者都会非常激动,因为这不仅是对高技能人才的赞誉,更是对焊接专业的高度认可,对弧光中遮盖的无数汗水的肯定。为了使焊接同仁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高凤林,同时也为了传递正能量,使高凤林的精神与事迹影响更多的一线焊工,本刊记者特约采访了他。

荣誉感与责任感,成就航天事业焊接金手

来到高凤林工作的车间,他正在和同事探讨工作。彬彬有礼、热情,是本刊记者见到他的第一印象。看到车间同事都称他为高师傅,我们也“入乡随俗”,称这位技能大师、全国劳模为高师傅。高师傅的平易近人、侃侃而谈、诙谐幽默,使这次采访变得很轻松。从年幼时的航天梦,苦练技艺的学徒工,到厚积薄发、攻坚克难战胜各种焊接难题,一个个感人、励志的故事,使我们了解了这位焊接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儿时对航天的好奇使他走进了七机部211厂的技校。两年的技校学习,使他对航天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火箭发动机车间实习过程中,焊接师傅们讲述中国航天艰难的创业发展历程,讲25天生产完成25台发动机时的成功与喜悦,讲焊接对产品成败的深远影响,这使高凤林对航天事业、对焊接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是从那时起,航天事业的荣誉感与焊接技术对航天发展重要影响的责任感,以及领导和师傅的信任与期望,使高凤林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不断促使他钻研专业、苦练焊接技艺。

为了掌握过硬的技术,他一面虚心向老师傅求教焊接技巧,一面苦练基本功,吃饭时拿筷子练习送丝的动作,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甚至冒着高温观察铁液的流动规律。这种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善于观察、勇于钻研的精神,使高凤林积蓄了能量,成为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的“焊接大师”。

追求极致,工匠精神造就技术型+知识型高技能人才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生产中不断改善工艺,追求完美和极致。高凤林将这种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采访后本刊记者与高凤林大师(中)、张志勇(右二)欣然合影

1984年,高凤林被抽调到211厂支柱民品大型真空系列炉工段系统组。大型真空炉是填补我国热处理工业空白的一种产品,当时我国刚刚研制出这一系列产品,但由于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大量需求。其中系统部分是工作源,而系统的连接是空间结构,之前的方法是师傅们用“放大样”的方法做实物生产,当高凤林向老师傅学习了放大样的技术后,觉得这种工艺操作方法比较落后。他就利用电影《青年鲁班》里描写的建筑空间的理念,结合平时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摸索,他仅用了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一台系统的焊接组装任务,而以前通常要用两至三天完成,这使他获得了“系统专家”的称号。

某型号发动机阀座组件,生产合格率仅为35%,而厂里要在半年时间拿出大批量合格产品。该产品采用的是软钎焊加工,然而高凤林的专业是熔焊,这是一次跨专业的攻关。高凤林从理论层面认清机理,在技术层面把握关键。他跑图书馆,浏览专业技术网站,千方百计搜寻国内外相关资料。每天高凤林带领组员在20m2的操作间进行试验,两个月里试验上百次,理清了两种材料的成因机理,并有针对性地从环境、温度、操作控制等方面反复改进,最终形成的工艺使该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了90%。

随着高凤林解决的难题越来越多,他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越来越感到知识的可贵,对知识的渴望也越加强烈。虽然面临繁重的生产任务和大量的社会工作,但他克服种种困难,于1988年考取了职大业余班,开始了长达4年艰苦的学习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双重压力没有使高凤林妥协,却使他感受到创造性地将知识与技术运用到科研生产实践中带来的巨大效益。此后,无数新型号发动机中新材料、新结构的焊接工艺问题,重要产品的焊接修复难题都被高凤林一一解决。

虽然自己是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但高凤林也十分注重焊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车间之前引进的一些设备,对焊接产品的限制条件很苛刻,他通过不断试验摸索,与厂家共同研究改进,从起弧点的控制、变形趋向等方面进行焊接过程优化,最终使设备对产品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在焊接机器人的应用方面,高凤林也从反馈速度、整体布局、控制系统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想法,在和设备集成方的共同努力下,使焊接设备自动化控制和应用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传道授业,铺就桃李花香

采访过程中,高师傅多次强调:“我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党和人民的关心之下。”这也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他对国家和社会始终怀着的一颗感恩之心,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师者,传道授业。作为焊接技能大师,高凤林也更懂得传承二字的重大意义。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他的徒弟们。针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手把手地指导,帮助徒弟举一反三。

2005年,高凤林所在的班组被国防邮电工会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命名为“高凤林班组”,成为航天一院首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班组。此后,班组在高凤林的带领下,凭借骄人的业绩相继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全国安全生产示范班组、中央国有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等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作为国家人社部首批命名的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高凤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为实至名归的人才育成基地。

作为班组建设示范基地,在敬业创新、攻坚克难、求知拓展、快乐奉献的班组精神指导下,高凤林班组与航天系统内外30多个班组结对共建,开展多种交流和合作。通过技术合作解决航天发动机焊接研制等20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后记

大国工匠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高凤林用工匠精神为航天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人生,也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正如他所说的,人不能没有追求,而只有当人生的追求和社会的需要同步时,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这也正是他航天梦实现的真正原因。

荣誉墙

1996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称号

1997年荣获“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称号

2004年被授予“中华技能大奖”

2006年荣获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称号

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4年荣获全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二等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三项

2015年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猜你喜欢

凤林航天事业班组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铁裁缝”高凤林,为火箭焊“心”
高凤林:平静握住那杆焊枪
人 物
敬老梦的底色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