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弃本读专”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5-11-16冯淑娟王一涛

职教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民办高校

□冯淑娟 王一涛

对“弃本读专”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冯淑娟王一涛

“弃本读专”是指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了本科线而自愿选择专科的现象。“弃本读专”的实质是“弃民读公”,即放弃民办本科高校的就读机会而选择公办的专科或高职院校。一些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不高,以及民办本科高校的学费超过很多家庭的承受能力,是导致“弃本读专”的主要原因。“弃本读专”的大量存在有悖于教育公平,也不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弃本读专”现象,需要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的通道从而降低民办高校学费;民办高校要努力提高质量,从而提高自身吸引力;要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

弃本读专;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根据教育经济学的观点,学历是受教育者学习能力的“信号”和“凭证”,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会拥有较高的职业地位并获得较高的工资,所以,在自身的选择范围内,受教育者会尽量选择高学历以为自己争取到更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1]但是,自从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大规模发展以来,农村家庭的“弃本读专”现象便引起了众多媒体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弃本读专”是指高中生高考成绩达到了本科录取线而自愿选择高职高专院校的现象。人民网[2]、凤凰网[3]、网易[4]、中国日报网[5]等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对该现象进行了多方面、持续性的报道。那么,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有何政策意蕴?我们希望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来对这些问题给出清晰的回答。

从2011年起,课题组广泛收集媒体报道和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并进行实证调查。2011年,课题组对浙江、湖南、山东、吉林等地591户有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农村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每个受访家庭既接受问卷调查,也接受开放式的访谈。2014年,课题组又对浙江、广西、湖北和黑龙江等地903户农村家庭进行了第二次调查。通过这些调查,课题组对农村家庭“弃本读专”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弃本读专”的实质是“弃民读公”

调查发现,“弃本读专”现象十分普遍,而且该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消失。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2011年招收的4891名新生中,有2000学生的高考成绩超过本科线,占4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2010年招收的6002名新生中,有3674名学生超过本科线,占61%。湖北“弃本读专”的现象也很明显,“湖北近年每年都有数所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比一些‘三本’高校高出几十分”。[6]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2014年的招生中也有很多考生成绩超过本科院校的录取线。[7]

“弃本读专”的实质是“弃民读公”,即放弃民办本科院校而选择读公办专科或高职院校。我们在调查中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高中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了公办本科高校的录取线而选择高职高专院校;也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高中生成绩达到民办本科高校的录取线但是选择民办高职院校。

2011年的调查问卷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是否属于‘高考成绩达到了民办本科的录取线但是选择了高职或专科’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0.9%受访者给予了肯定回答。2014年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如果你被高职院校录取,是属于哪种情况”一问题,结果有28.0%的学生选择了“分数达到民办本科录取线但是选择了高职”,具体见表1。

表1 如果被高职或专科录取具体属于哪种情况

我们的调查还显示,“弃本读专”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弃本读专”的比例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该现象的发生比例。课题组与若干所高校领导进行访谈发现,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最好的高职院校之一)2011年录取的学生中,高考成绩超过本科线的比例不超过10%。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1年在浙江省内通过普通高考共录取1601人,其中超过本科线的学生只有60人,仅占3.7%。课题组2014年的问卷调查表明,广西自治区有35.3%的高中生属于 “弃本读专”的现象,而浙江、湖北和黑龙江的学生属于该种情况的比例分别是24.6%、28.7%和26.7%。卡方检验发现,显著性水平P=0.000,说明不同省区之间高中生“弃本读专”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二、“弃本读专”现象的原因分析

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对原因的解释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基础,唯有对现象做出深刻的原因解释,才能真正理解社会现象,也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那么,导致高中毕业生“弃本读专”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一些公办高职院校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力度。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被称为“高职211”的 “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截止2011年有三批共109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0年教育部又确定了100所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这些“示范校”和“骨干校”都得到了数量庞大的建设经费,教育经费是学校的脊柱,充裕的经费为这些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近几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很多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当地高职院校的重视,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支持。特别是许多以地级市命名的高职院校,代表了当地职业教育的最高发展水平,资金充裕,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在生源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我们所调查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具有很高的教育质量,在高中生的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很多高职院校是从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所属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具有浓厚的行业背景,他们的办学历史长,办学声誉好,办学基础扎实。升格为高职后仍然和行业部门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一些高职院校的主办或主管部门仍然为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例如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主办单位为浙江省交通厅,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原浙江省机械工业厅转变体制后设立的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这些高职院校具有很浓厚的行业性,在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从而带动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一些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本科在校生人数为14944353[8],同年民办高校本科在校生人数为3616363人[9],民办本科在校生人数占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24.1%。可以看出,民办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提供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几乎每4个本科生中就有一个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

但是,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的整体声誉还不高,社会吸引力不强,距离老百姓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一些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不强,所以很多高中毕业生宁愿选择公办的专科或高职院校,也不愿意选择民办的本科院校。导致民办本科院校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办高校缺少政府资金扶持。政府对公办高校提供生均超过万元的经费,此外还有各项专项经费,而对民办高校的经费补助基本为零,民办高校的大部分经费收入依赖于学费。由于经费不足,民办高校普遍走以扩大规模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拼命扩大招生规模,为了多招学生甚至不惜进行“地毯式宣传、传销式招生”,这些措施不利于民办高校提高质量,甚至使民办高校陷入恶性招生竞争中。

第二,民办高校缺乏制度创新的环境。民办高校应该拥有比公办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但是国家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和对公办高校的管理是一样的,这降低了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以专业设置为例,民办高校表面上拥有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但是政府往往以“不备案”的形式限制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自由权。此外,民办高校设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专业的难度实际上大于公办高校。这样的政策环境必然窒息民办高校的活力。

第三,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不规范。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家族化的痕迹很明显,任人唯亲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降低了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当前很多民办高校的创办者年龄偏大,到了选择接班人的关键时刻,一些民办高校在领导权的代际更替中出现较大的办学风险。[10]

(三)民办本科高校的学费超过了很多家庭的承受能力

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办学质量较好、社会声誉较高的民办高校,而且2011年还有5所民办高校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大量的“弃本读专”现象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民办高校的学费高昂,超过了很多家庭的承受能力。

我们对广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地民办本科高校的学费进行了调查,广西、湖南、湖北等地民办本科院校的收费在15000元左右,而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上海等地,民办本科院校的学费在20000元左右,除了学费之外,还有生活费、住宿费等各项开支。这些开支加在一起,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一年开支在3万元左右,4年大约需要12万元。课题组在广西一些农村调查发现,该村普通家庭一年仅能节余4000~11000元,需要注意的是,4000~11000元是针对一般家庭而言的,农村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困难户,如重病户、单亲家庭等,这些家庭的收入更低,甚至入不敷出。假设一个家庭一年结余7500元 (取4000元和11000元的中位数),是很难承受民办本科高校的各项开支的。[11]根据我国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第一胎为女孩的,允许生育第二胎,从概率上讲,我国大约有50%的农村家庭有两个孩子。再考虑到农村存在一定程度的超生现象,我国农村应该有超过50%的家庭有两个或者三个孩子。当家庭有多个孩子同时读书时,更难以负担就读民办本科高校的开支。

课题组于2014年通过问卷调查了各地农民家庭的收入状况。湖北省农村家庭中纯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占54.1%;广西自治区纯收入2万元以下的家庭比例49.6%;黑龙江省纯收入2万元以下的家庭比例是24.7%,浙江省家庭纯收入2万元以下的比例占8.4%。对于年均纯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家庭而言,很难承受每年3万元以上的民办本科高校各项开支。

正因为家庭收入是决定高中毕业生是否选择民办本科的重要原因,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高中生选择民办本科的比例相对较高,“弃本读专”的比例相对较低。从表2可见,浙江省农民家庭和广西自治区农村家庭的收入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了两地的“弃本读专”现象有巨大差异。

表1 浙江省和广西省农民家庭收入的差异

三、关于“弃本读专”问题的对策建议

“弃本读专”现象导致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本专倒挂”现象:一部分学习成绩更好、更具学习潜力的学生进入了专科层次的院校,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进入了本科高校,这与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相违背。此外,“弃本读专”现象使得民办本科院校只能降低录取标准,这降低了民办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吸引力。针对“弃本读专”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财政扶持:建立公共财政进入民办高校的渠道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资金收入以降低受教育者需要分担的教育成本,比如,争取社会捐赠资金、争取银行贷款等。但是,最根本的措施是政府建立公共财政进入民办高校的渠道。

学术界关于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的呼吁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前,公共财政进入民办教育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我国很多民办高校具有明显的营利属性[12],获取经济回报是很多举办者的重要办学动机,政策制定者担心公共财政进入民办高校后会进入举办者个人腰包,这是导致公共财政迟迟未能进入民办高校的重要原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试点,并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给予财政扶持,这为公共财政资助民办高校建立了前提。目前,上海、陕西、浙江省温州等地已经开展了分类管理试点,并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给予了更大的财政扶持。比如,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陕西省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设立3亿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民办高等教育。可以预计,随着分类管理试点在更多地区得以实施,更多民办高校会选择成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并获得公共财政的阳光和雨露,这必然会降低民办高校学生所负担的教育成本,增强民办高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政策优惠:给予民办高校自由宽松的政策环境

民办教育诞生于市场环境之中,本应享有更大的内部管理自由,应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做出灵活的调整。但是目前国家对民办高校的管理模式和对公办高校的管理模式基本类似,民办高校的自主权并不比公办高校大。国家应该积极探索管理民办高校的新办法,给予民办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鼓励民办高校形成特色,从而形成自身的吸引力,使民办高校从提供“补充性教育”向提供“选择性教育”转变。就目前来看,下面两方面的自主权尤其重要。

第一,专业设置的自主权。目前民办高校没有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其专业设置的自主权比公办高校还小。民办高校希望设置新专业时需要层层审批,而要设置目录外专业更是难上加难。国家应该给予民办高校自由设置专业的权利,使民办高校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灵活地设置专业。除了专业设置权以外,课程的自由设置权也很重要,应该允许民办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灵活地调整课程安排。

第二,降低对民办高校的硬件要求。现在国家对民办本科院校进行评估时,也坚持和公办高校同样的硬件要求,导致很多民办高校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土地、建设校舍。民办高校的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将大量的经费投入到土地和基本建设中去,必然降低用于教学的费用,从而进一步降低民办高校的质量。鲍威的研究发现,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基建经费所占比例为14%,而同期民办高校基建支出高达35%,这导致民办高校直接用于教学活动的成本大幅缩减,不利于民办高校提高教育质量。[13]因此,应该降低对民办高校土地等硬件的要求,这样更有利于民办高校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教育质量。

(三)内部建设: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

民办高校要努力进行内涵建设从而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和社会吸引力。就学校的内涵建设来说,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梅贻琦的名言很好地阐述了师资队伍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声誉不佳,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民办高校缺少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此外,加强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也十分重要。内部管理改革能够在不增加额外投入的情况下提高教育质量,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佳效应。当前亟需完善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尤其要完善董事会制度,选拔懂教育、会管理的人进入董事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遴选既具有一定学术造诣又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担任校长。要尽可能避免家族化管理现象。当前,很多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因此,对于很多民办高校来说,妥善处理并尽早安排举办者的接班人也成为非常紧迫的事情,需要立即提上议事日程。

改变民办高校的招生策略、杜绝不恰当的宣传手段有利于防止民办高校不良声誉的产生,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增强民办高校的吸引力。很多地方的民办高校通过中介机构、在职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招生,有的甚至将招生作为教师的暑期工作任务和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并给予参加招生的师生一定的劳务报酬。招生人员在劳务报酬的激励下,往往会夸大其词地宣传学校或承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事,学生到学校报到后,便会产生上当的感觉。这种做法大大影响了民办高校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社会声誉。

(四)结构调整:允许部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

从教育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学历不仅是劳动者未来生产效率的“信号”,而且还附加了许多其他的价值和意义。同样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其学历不同,则其上升的机会和空间会有明显不同。比如,大部分公务员岗位都要求应聘者需要本科学历,很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初入职教师也提出了本科学历要求。“弃本读专”现象的存在使得很多本来可以获得本科学历的高中生只能选择高职院校,从而失去了很多上升的空间和机会,这与教育公平的原则是违背的。

当前很多公办高职院校已经具备了本科教育水平,而且他们在生源市场上也能够招收到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所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本专科结构可以适当调整,允许部分高水平的公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之所以规定“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主要是为了防止高职院校盲目升格,鼓励高职院校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应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也加大了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力度,所以,允许部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的时机已经成熟。[14]从短期来看,公办高职院校升本可能会对民办本科高校构成竞争和冲击,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家建立并不断完善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扶持体系,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良性竞争会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0.

[2]徐前.高招录取已进行到一专A类 考生放弃三本读一专[EB/OL].http://yn.people.com.cn/BIG5/ 210673/210684/15352688.html.2011-8-8.

[3]高春阳,吕晓燕.高职院校抢生源出新招“弃本读专”奖现金[EB/OL].http://edu.ifeng.com/gaokao/news/ detail_2011_07/25/7920314_0.shtml,2011-07-25.

[4]刘超.我省不少考生放弃三本读一专[EB/OL].http:// news.163.com/11/0808/06/7ATPLEQN00014AEE. html,2011-8-8.

[5]关海芳.分数上本却读高职部分院校“弃本读专”学生超六成[EB/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01112/newgx4cdc7003-3397349.shtml,2010-11-12.

[6]朱建华,谭迎春,朱芮.部分高分考生弃本读专节省学费 看中就业[EB/OL].http://news.xinmin.cn/ rollnews/2010/06/13/5233561.html,2010-6-13.

[7]张晶.越来越多的学生“弃本读专”[EB/OL].http:// www.qnsb.com/fzepaper/html/2014-8/20/content50 9754.htm,2014-8-20.

[8]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EB/OL].http://www.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93/ 201412/181593.html.

[9]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基本情况[EB/OL].http://www.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93/ 201412/181715.html.

[10]王一涛,刘继安.我国民办高校创办者接班人选择问题调查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67-72.

[11]黄金来,王一涛.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基于T县的田野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6c):8-10.

[12]邬大光.投资办学:我国民办教育的本质特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4.

[13]鲍威.中国民办高校财务运作与办学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3):70-76.

[14]黄达人.展望高职的前程[A].黄达人等.高职的前程[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

责任编辑韩云鹏

冯淑娟(1968-),女,浙江上虞人,浙江树人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王一涛(1977-),男,山东即墨人,浙江树人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和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编号:DIA130298),主持人:冯淑娟。

G710

A

1001-7518(2015)25-0048-05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民办高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神数据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