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道与图书出版的融合

2015-11-15梅华峰陈剑

新闻前哨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千帆楚天系列报道

◎梅华峰 陈剑

新闻报道与图书出版的融合

◎梅华峰 陈剑

策划为魂。重大事件或大型专题性系列报道是报纸的一种常见报道形式,对于湖北日报而言,这种形式更是一种常态。从中国航天计划到奥运会,从非典到汶川地震,从千湖新记到南水北调工程,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每次重大专题系列报道,主题鲜明,内容全面,报道深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系列报道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时效性强,形式多样,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较为读者所喜爱。尽管系列报道有很多优势,但是它毕竟还是新闻,单篇容量有限,“战线”拉得很长,不利于读者全面掌握和深刻了解,也不便于资料的收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依靠图书出版。2015年2月12日,湖北日报推出《重大项目擎楚天》系列报道,一直持续到春节后的全国两会。报纸只能一天出一期,而且不可能将报纸装订成册送至两会。要达到这个要求,只能将系列报道的所有内容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这个任务交给了特别书局。半个月后,一本装帧精致的《千帆竞进楚天阔》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并送到全国两会会场,有效地宣传了湖北,同时也展示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强大的多媒体融合实力。

从《重大项目擎楚天》系列报道到《千帆竞进楚天阔》出版,可以看出媒体融合大势下的报纸和图书的优势互补和影响力互动。如何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呢?下面,以此为例进行探究和思考。

一、背景:互联网浪潮下的报业和图书出版业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报业和图书业造成了冲击,这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于是,从业者纷纷思考应对的办法。对于报业而言,应对的办法是进行媒体融合,寻求多元化发展之路;对于图书业而言,走电子商务之路和线上线下互动(O2O)。

应该说,报业和图书业的发展方向都是对的。报纸卖的是新闻,卖的是信息,卖的是广告;图书卖的是知识,卖的是实用,卖的是阅读快感。相比而言,报纸与互联网的竞争比图书与互联网的竞争更为激烈。互联网的信息容量比报纸大,信息传播速度比报纸快,信息覆盖受众面比报纸广。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报纸难抵颓势。

在内容上追求深度,是报纸在内容上规避互联网竞争的一条有效途径。湖北日报在追求深度报道上,做得非常到位,无论是系列报道,还是专栏,都在追求深度。比如《千湖新记》报道,前后历时两年,共刊发整版报道93个。又如《重大项目擎楚天》报道,前后历时近1个月,报道范围覆盖全省17个市州。专栏方面,如《今日视点》和《档案解密》,在挖掘深度和追求可读性方面,都可圈可点。

报纸在内容上追求深度,这与图书不谋而合。图书在知识内容上的全面性、系统性、持久性、深度以及不同的阅读体验,让互联网难以取而代之。如果报纸的内容也向深度、全面性和持久性方向发展,那么报纸与图书就找到了共鸣。在这方面,湖北日报和特别书局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

《重大项目擎楚天》通过湖北的重大项目的报道,可以集中宣传湖北的改革发展成果成就,但全国两会持续时间只有两周左右,报纸的版面不可能完全聚焦这一专题,也不能将所有的项目在几期报纸中全部刊登。于是,将已经报道和将要报道的关于湖北重大项目的专题集中起来,按照图书出版的要求进行汇编,进行第二次加工后,重新取名出版成书,这样的影响是深远及意想不到的。

二、思考:报书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互补和融合

报纸的信息面广,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灵活,这是图书无法比拟的。同样,图书话题单一,没有广告,话题讲得深、讲得透、讲得全面,这是报纸无法相比的。就目标受众而言,报纸的受众面广,图书的受众面窄。一份报纸,可能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但一种书就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报纸和图书,一个追求广度,一个追求深度,二者的目标不同,内容和形式也不同。它们只存在互补,而不存在竞争。因此,我们很难看到传媒业和图书出版业进行竞争。传媒业做图书出版,图书出版业做传媒,行业之间相互渗透,那种竞争则是另一回事。

在传媒相互融合的今天,报纸和图书不仅能够实现融合,而且还融合得很好。在这方面,湖北日报与特别书局有不少好的案例,如《公审刘汉》、《千湖新记》、《档案解密》、《唱响检察好声音》、《汉水北上》和《千帆竞进楚天阔》等等。大致说来,这些以报纸报道作为基础做成的图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型系列报道,另一类是连续报道的专题,第三类是做得比较好的专栏。《汉水北上》和《千帆竞进楚天阔》属于第一类,《公审刘汉》属于第二类,《档案解密》属于第三类。

那么,就系列报道而言,什么样的系列报道才可以做成图书?分析一下所出版的那些新闻图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系列报道必须具有深度。图书是要讲究深度的,那种快餐式的新闻只适合报纸和网络,不适合图书出版。快速式的新闻只适合快餐式的阅读,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但如果报道有深度,它的价值就不会仅仅只是停留在信息层面,而具有反复参阅价值和档案价值。《重大项目擎楚天》系列报道的每一个项目,对于湖北发展的意义都非同寻常。这些项目不是昙花一现,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会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结集成册的《千帆竞进楚天阔》,使深度报道集中展现,极具省情参考的价值。

第二,系列报道必须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系列报道能产生重大影响,不仅仅是因为话题热门,更因为它合乎社会发展大势,触动目标读者的神经。《重大项目擎楚天》是要在全国两会期间与读者见面的,它的政治意义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很自然地,《千帆竞进楚天阔》也要承担起政治的重大使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书和报纸聚合产生的影响力,远比单单凭借报纸产生的影响力要大。

第三,系列报道必须包含较大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新闻都是含有信息量的,新闻包含信息量的多少和持久性决定了新闻的价值。系列报道的信息量无疑比单篇报道的信息量大。同时,系列报道所含知识量的多少决定了它会不会被人反复阅读,有没有价值被编成一本书。《千帆竞进楚天阔》选取的37个项目报道,是30多人组成的报道组从项目一线采编回来的,其中的信息含量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湖北经济发展的动向。

第四,系列报道的内容价值不易过时。一些系列报道,如果读者看了第一遍,就觉得没有再翻阅第二遍的必要,那么这种报道是不适合做成图书的。《千帆竞进楚天阔》的内容,有项目发展的缘起和来龙去脉、最新进展,有项目的历史,有“互动”,有评价,有发展蓝图。因此,这本书具有收藏价值。即使过了三五年,读者依然可以通过这本书反观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湖北的发展。

三、操作:新闻报道和图书出版的整合和影响力

从新闻报道中挖掘图书出版契机,将有价值的深度报道进行再挖掘、再生产,是开发整合媒体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么,如何实现新闻报道和图书出版的整合呢?

内容再加工再创造。图书毕竟与新闻不同,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发行周期上,它们都有较大的区别。新闻单篇篇幅小,图书篇幅大;新闻讲求时效性,图书的内容比较稳定;新闻报纸版面灵活,图书排版形式单一;新闻讲求信息量,图书追求知识性。将具有适合图书出版特质的系列报道“变”成图书内容,需要在内容上再加工。

在《重大项目擎楚天》的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时间概念,尤其是“互动”版块,出现诸如“今年”、“明年”这样的词汇。这在新闻报道中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编成图书,就要将时间具体化。一些新闻版面在排版上非常灵活,有些版块在位置上没有先后次序之分,如“微评”、“互动”、“亲历”等,编成图书时,要将他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重新排列。体例上,报道与报道之间可能会有差异,在编成图书时,要将体例统一,比如,有的“微评”中没有标题,在汇编成图书时,要另外加标题。

去新闻化。新闻报道毕竟是新闻,它的标题、语言、风格都带有新闻的痕迹。做成图书时,要将这些原素材内容去新闻化。去新闻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将“编者按”、“记者手记”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标记换一种表达方式,如改成篇章引子或篇后记等。一些新闻报道带有明显的记者追踪的痕迹,有的报道是按照记者的视角写的,如果编成图书时影响阅读,就要变换一种表达视角。

《重大项目擎楚天》的报道是经济类的,记者的报道角度都非常到位,因此在编成图书中,基本没有做很多改动。报道的引子部分,也没有“编者按”等类似标志。

去地域化。国家级的媒体是站在全国的角度,尽管有地方版,但是报道的立足点还是全国视野。对于地方性的报纸,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其突出的表现是报道的时间和人物都是地方性的,小地名前不注明大地名。对于图书而言,因为它要面向全国发行,它面对的是全国读者,所以这种表述就要尽量规避。例如,“我省”要改为“湖北省”,领导的职务不能用简称,县的前面要加上省。《重大项目擎楚天》系列报道中,有一篇题为《黄石义乌商潮涌动鄂东南》的稿子。因为中国不只一个地点叫“义乌”,这里的“义乌”一定要说明是黄石的义乌。

形式上再设计再包装。为了宣传报道的需要,报纸上可以大量地采用图片。将系列报道编成图书过程中,对图片的使用要慎重。一些企业或人物的报道,过多地使用图片,会让人产生刻意“宣传”之嫌,读者对刻意用以宣传的“软文”是很反感的。

从新闻报道中挖掘出版资源,将新闻报道和图书出版进行资源整合,它的影响力呈放大趋势。换言之,新闻报道和图书的“同台展演”,其影响力将是“1+1>2”。新闻报道为图书出版提供宣传营销,图书出版为新闻报道提供内容聚焦。新闻报道为图书出版提供内容素材和社会视野,图书出版是新闻报道价值的再挖掘和再创造。

全面深度挖掘媒体资源,从传媒资源中发现出版蓝海,是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和资源的一种途径,这种途径极具价值。如同小说可以改编成影视和广播一样,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再创作。新闻报道也可以改编成图书,甚至成为畅销书,中央电视台的许多大型纪录片改编为图书,如《公司的力量》成为脍炙人口的畅销书,便是经典案例。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特别书局)

猜你喜欢

千帆楚天系列报道
Turnin’: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让短视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切入点——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Share with us
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高考40年回顾
珠水江畔 千帆竞渡
乌兹别克斯坦客户二度牵手楚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