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蒙酒事

2015-11-15一心

太湖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人家

一心

杜蒙酒事

一心

古龙先生说得好:“好酒难得,好友更难得。”

那年,我被母校派遣来到杜蒙县的一心乡做志愿服务、体验生活。“浊酒一杯家万里”,带着对家乡的不舍和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坐上了开往黑龙江的火车,踏上了杜蒙这片黑土地。

盛夏的黑土地,显得别样的厚壮。不同于江南的炎热,这里阳光灼晒得更加刺眼,把人们的皮肤烤得黝黑,不过躲在阴凉下就非常凉快;到了晚上,不盖被子是要被冻感冒的。院子里都堆着高高的草垛谷堆,袅袅炊烟,整个村庄显得空旷又安静。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有悠闲自在的奶牛,没事就吃两口干草,雪白肥壮的大鹅在欢快地叫着,闪着亮亮小眼睛的狐狸在笼子里窜来窜去。村里都是平顶平房,很少有两层以上的楼,穿过农家宅院厚厚的墙壁,屋内都有火炕,通着厨房的灶火,床边还贴着墙围子。“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还好有酒,清爽的夏日荫凉下,乡亲们把酒话桑麻,让寂静的院落透出些暖意。

酒,常为打破席间的沉寂,活跃气氛所用,有时候特意上一些酒,是避免大家没话题而尴尬;而在杜蒙,你不要去奇怪杜蒙人的好酒,据说这近一米厚的墙壁也挡不住冬天刺骨的寒冷,流动的水也会被冻成冰雕,杜蒙人爱喝酒不难理解。所以杜蒙人请客人喝酒,并不完全出于礼仪,更多是出于风俗习惯。不过感情不会随着喝酒喝出来,喝酒只为继续加深彼此的感情。互不熟悉的人们坐在一起,不一定有酒;但非常熟悉的朋友在一起,一定要有酒。

在乡里,一日三餐都是王师傅和小林妹子烧的两大桌,顿顿顿顿都有两样东西:茄子酱、泰康酒。十几个同事们围在一起你争我抢,把酒言欢,没什么规矩,倒也吃得很香。

乡政府是个大院,我就住在乡政府大院里。两排平房,灰头土脸,里面设施也非常简单;我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安安静静地摆放着黄色的木头桌椅,还有个洗脸盆架子,这就是全部的办公设备。每天做的事很简单,白天偶尔随同事下到村子里,做做政策宣传、发发农科材料,和乡亲们唠唠嗑。中午来不及回乡政府就留在农户家吃个便饭。

有一天乡干部老徐带着我,留在一位乡亲家吃午饭。杜蒙不愧是畜牧业大县,餐桌上的美味兼具东北特色和蒙古风情,主人家是蒙古族,盛情款待,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摆了上来:猪肉粉条、小鸡炖蘑菇、酸菜乱炖、烤羊排、老鸭汤、鲜牛奶,当然还有酒。

无以解忧,唯有 “泰康”。杜蒙人爱喝本地产的白酒——泰康酒38度,绵软轻柔,却很醉人。

盛情难却,招待酒是一定要喝好的。说到喝酒我就头大,我的酒量是很差的,就像半瓶子醋一样,不满还晃悠。吃酒酒量是基础,就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酒量就是吃酒的本钱。三瓶 “泰康”一拿出来,下意识就提醒我找个借口逃酒——想逃酒谈何容易?我话未出口就被老徐打乱了节奏。

“‘酒逢知己千杯少’,难得三个壮小伙碰在一起,我先喝一杯表示感谢。”说完,老徐一口饮下。主人家也跟着一仰头喝了二两。杜蒙这里有个讲究:敬酒不接酒,是会让人非常难堪的,况且又是领导敬酒。既然老徐不肯 “包庇”,骑虎难下了,喝吧!“这一杯感谢两位的到来!”主人家敬酒了,客随主便,喝酒耍滑,无异于表示排斥甚至不友好,也是 “大不敬”了,喝吧!“你实在不行的话,给你换成啤酒吧?”我一听,老徐这是要给我掺着喝啊!这招够厉害,还是免了,乖乖的放足精神开喝。

地处黑蒙交界的杜蒙人敦实健壮,杜蒙的酒风也如人们豪放直爽的性情一样热烈。来到乡里,入乡随俗就好,用方言说就是 “别的都不好使”。

杜蒙人热情归热情,喝酒却不劝酒,全凭高兴。敬酒之后全凭自己喝,能喝多少就喝多少。酒多了,说话也就变得多了。酒桌上的“真”字,着实不易。有的人“酒后吐真言”,有的人会说很多自己都记不住的胡话。在乡下喝酒,没有称兄道弟、言过其实的酒话,有的是主人家浓浓的热情和满腹的诚意。一旦打开自己,反而会觉得一身轻松,交杯换盏、觥筹交错,多番回合下来,菜,消灭了三分之一;酒,全光了。

主人家显得非常高兴,吃饱喝足,已有八分醉意。看我 “喝到位”了,主人家一脸满足。“到位”就是喝好了、喝醉了。在杜蒙,主人家不用说一些 “招待不周”之类的客套话,不用为判断自己照顾得周到热情与否而纠结——只要客人喝醉了,那就表示 “到位了”,其它的标准全都不足道。“酒困路长惟欲睡”,主人家生怕我真的感冒了,就让我去炕上睡个午觉再走。刚烧过饭的火炕还热通通的,在这三伏天的七月躺在火炕上,跟蒸桑拿一样出了一身汗,我就这么冒着汗睡着了,酒劲倒散去不少,倒也省去了反胃之苦。

一心乡的夜很黑,也很美,月亮很高,星星很远。晚上回到乡政府大院,顺着月光望去,影影绰绰。呼吸着静谧的空气,走在熟悉的大院里,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嚓嚓作响,草丛里还常常飞出几只有轰炸机声的凶猛蚊子,隔着衣服就咬了我几个包。赶紧打开手电筒,大步流星奔回宿舍。

我买了一盏台灯,正对着窗户,大院和星空尽收眼前,在柔和的灯光下,我写着记着,脑子也不停地畅想着明天和后天——在这没有他人的清凉小窝,特别能平静自己。我的酒醒了,开始回味这一天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温暖。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蒙人兼具东北人的直率和蒙古族的豪爽,骨子里透着狄俄尼索斯的酒神精神。

喝酒,第一步当然是敬酒。杜蒙人敬酒不算劝酒,自己往往先干为敬,决不让对方吃亏。

那年和我同来杜蒙的还有21位校友。35个小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从陌生变得熟悉,接待我们的两位县领导对我们礼遇有加,私下里我们都称呼他们 “孙姐”、“姜哥”。7个女生被分配在县城各大局里,男生大都下放到基层乡镇里。我们相互之间喜欢用各自所在的乡镇局称呼彼此。

有一次大家在县里做完调研,被留下来吃午饭。饭局经常就是酒局,饭菜是点缀,白酒唱主角。众人团聚的时刻,喝酒醉酒倒是不怕的,关键是怕自己不会喝,喝得没水平。

喝酒有没有水平,首先看会不会说祝酒词。

杜蒙人的习惯,每次正式开饭前,是不能动筷子吃凉菜的,来宾们要先逐个轮流祝酒,起身举杯说几句真情实意的祝酒词,并喝掉一杯。

说说祝酒词其实不难:谈谈感受,通通感情,表达祝愿就可以了。但说好了确实有些难度;若是说得上水平,那简直就成了一门即兴创作的语言艺术。

为此,我们这些个 “菜鸟”们总是要提前打好腹稿,想想轮到自己了该怎么说,这才敢坐下来。祝酒词可长可短,但不能一两句话就完,杜蒙的酒席上讲究 “热闹”两字,没人嫌你啰嗦,你说得越多,气氛就越热烈。

孙姐、姜哥是我们的领导也是主家人,他们先干为敬。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被我们看做 “知心姐姐”的孙姐四十开外,和蔼可亲,祝酒词说得贯通古今,富有感情和韵律,听着像散文诗;姜哥三十出头,和我们一样都是小伙子,说起话来特别洪亮,饱含激情,像是演讲。如果说姜哥的祝酒词算 “说得好”,那么孙姐就是 “上水平”了。

轮到我们了,自然是队长第一个来。“蔡队”是个漂亮的厦门女孩,因为她驻守县政府,所以很可惜没有我们 “蒙”气十足的爱称。她的祝酒词属于规规矩矩、四平八稳型的,一桩开心的事,几句感谢的话,透着学术般的严谨和南方女孩的温润,也算得上 “说得好”。

要说 “上水平”,还得指望团里的老大哥“巴彦查干”。他当仁不让地站起身,端起酒杯侃侃而谈。从县政府对我们一行人的重视说起,谈到了实践活动的意义,代表我们全体表了决心。到底是做过县长秘书的,祝酒词说得宏大宏观,带了个好头,也给剩下的我们增加了压力。“巴彦查干”说完了,剩下的人你看我我看你,好像上课时候老师等着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一样,没人有足够的自信第二个 “抛砖引玉”,祝酒词多半还正在大伙的肚子里回锅呢。

祝酒词要说得好,首先是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还要有血有肉,流露真情实意。接着小巧玲珑 “教育局”用上海人特有的软绵语气,感谢孙姐、姜哥的平易近人、细致周到,把来到杜蒙后温暖的感受表达了出来,喝了这杯酒表示感谢。粗犷的 “胡吉吐莫”竟然聊起了人文历史,他说,喜欢杜蒙美丽的风景,喜欢这里的直爽热情的人,喝了这杯酒,在这里要交到更多的朋友……

马上轮到我了,还好有点把握,腹稿早打好了,还默默练习了两遍。无巧不成书,哪知道在我前一个发言的 “烟筒屯”竟然也在说自己在杜蒙的生活感受,描述杜蒙人情和美景,跟我想的撞车了,我脑子一下子就被掏空了,好家伙,这是有多默契啊!

怎么办?有办法。

电影电视还能不断翻拍,为什么我就不能说同样的话题?好在他说得很粗略,我不如说得详细一点好了。再说了,“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的风土人情,不同人的感触也必不相同。

搞得这么紧张,无非是希望自己说得好一点;其实这些念头只是一闪即过,有太多的话是情不自禁的。

杜蒙县城不大,和内蒙古交界。街上既没有哈尔滨的繁华洋气,也不像齐齐哈尔一样成熟秩序,也比不上大庆的大气富足。它只不过是大庆的一个县城,但有水有山,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成本低,和北方大多数城市一样,有一种小富即安的自足感,餐饮娱乐一应俱全。

在县城我们最经常三样消费。第一件事就是打桌球,上海的桌球吧是按小时收费的,这里是按局数,非常便宜,几块钱就能玩几个小时,平时 “惜时如金”的我,也可以享受一番“不差钱”的感觉了。第二件事就是蒸桑拿,杜蒙的地下水源非常干净,不是江水河水所能比,县城的桑拿房像一个大木桶,环境好人也少,我们经常从傍晚呆到夜里,蒸到口干舌燥才出来。第三件事就是吃,说起东北的饮食就只想流口水,便宜、美味、量大。东北菜咸味为主,偶有微辣,不似南方菜一味的甜。我们第一次点菜,三个人只点四个菜,正要继续点下去时,被店老板善意地拦住了,菜上来了才发现,所有的菜盘子都跟南方的水煮鱼一样大,肚皮吃爆了才吃掉了一半……

“先把酒喝了,再说吃。”姜哥乐呵呵地打断我。不知不觉我都讲了五六分钟了,乐得一众人直接话茬,“你打球的水平不嫌丢人啊,上次虐你一下午太开心了”,“你们几个,上次去桑拿怎么没叫我?”,“感谢杜蒙,生活质量噌噌地长啊”……这杯酒总算顺利敬出去了,蓦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变得如此滔滔不绝了,完全不似平时的我。

说过几次祝酒词后,也就没那么难说了。最主要的还是一个 “真”字,真实表达自己,大家自然都喜欢你。其实祝酒词是很不错的风俗,哪怕是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吃饭,只要都说上一段祝酒词,彼此距离很快就拉近了。这避免了客套的自我介绍,也不用依靠酒精去暖场。很多外地的酒宴倒是不妨借鉴一番。

当然了,再好的祝酒词,也要一定酒量做基础。开餐一杯酒祝酒是铺垫,自己敬酒差不多就二两酒,别人敬酒自己也要喝一半。杜蒙人喝酒不用小酒盅,而是用三两酒的啤酒玻璃杯,或者干脆用盛饭的小碗;在这里也不会因为你是女孩子就可以不喝酒。相反,千万不要小看杜蒙的女士,别看有的女孩娇滴滴的,喝起酒来像喝茶。

如果一桌人敬酒完毕,还能保持清醒,那么之后的饮食就自由而随心了。只可惜没经验的人常常是三两白酒下了空腹,还没吃饭就倒下了。所以女孩子们大都随身备着些零食,男生们经常会使点坏,把女孩的零食抢过来,给自己的胃 “做个武装”,常气得小巧玲珑的 “教育局”直跺脚。

我说完后坐下,左右瞄过去,“教育局”正在半侧着身子,猫着腰偷偷摸摸喝酸奶呢。

在杜蒙的日子,最常听到的歌曲就是 “月亮之上”,这和草原的悠扬、自由有种莫名的契合感的旋律,回荡在杜蒙大街小巷、乡间民舍,听起来蛮醉人的,这首歌就是记忆中的“杜蒙旋律”。

平时我们都在各自的乡镇或局机关做事,一到周末,县里就会组织活动,我们一行人都会被邀请参加。活动丰富又多彩,有参观学习、考察调研、慰问演出、文体活动……我们走遍了杜蒙县的山山水水,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友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经常是上午下午连上趟儿,晚上接着连轴转。辛苦并快乐,时间也过得很快了。

最后一次在杜蒙喝酒,是临别之际。

蒙古包的主人款待了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一杯马奶酒,一条雪白的哈达,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客人的尊敬和祝福。马奶酒,比泰康酒辣一点,辛辣里带着一股浓郁的奶香和淡淡的甘甜。

宾主坐在一起,回顾着两个月以来开心的事,说到了即将到来的离别。

宽大的蒙古包外一只烤全羊正在火上 “吱吱”地冒着香气。“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越来越多的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浓浓的马奶酒,吃着半熟带血的羊肉,半生半熟的羊肉还带着血丝。只可怜了娇滴滴的“教育局”和“财政局”,眼睁睁看着我们大快朵颐。

“醉里乾坤大,梦中日月长。醉饮千殇不知愁,随性而过,方不负此生。”孙姐一张口就引人入胜,随口就是施耐庵的名句,她亲自叫醒了趴在桌子上的 “腰新”和 “克尔台”,我也醒了,蒙古包里掀起了哈哈的笑声。“我们杜蒙人,没别的可夸,就是实在和爽快,不忽悠,想到啥就说啥,就干啥。”“以后再聚就难了,还没到吃饭怎么就倒了?去拔河吧!”姜哥是我很佩服的人,大胆细心,千杯不醉。大家站起身来,在鼓点声中开始了拔河比赛,这是勇敢无畏、自由自在的力量角逐。大家伙用尽了力气,有的咬着牙,有的憋着气,有的还在傻傻笑着,摔倒在地上都不知道。很多人倒了就不起来了,干脆躺在浅浅的草地上,我和 “克尔台”头顶头望着天,对着西下的夕阳傻笑。

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来了,还在困醉着的心顿时被拽住了。琴声飘出了高大的帐篷,回荡在旷达的草原上。《鄂尔多斯的春天》、《万马奔腾》、《欢乐的草原》、《牧马人》……多才多艺的蒙古族大叔随着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欢快激烈、时而圆润悠长的马头琴声,唱着深沉粗犷、慷慨激昂、深情厚意的动听歌曲。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蒙古曲子我是不会唱的,却情不自禁哼起了 “月亮之上”,朋友伴着我,在这马奶酒一样醇香的氛围里,我感觉到了心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我特别希望时间定格在这个欢聚的时刻,每个人都像一个蒙古族人一样开怀畅饮、对酒当歌。

半圆的月亮已经在墨蓝色的夜空升起了,皎洁而透亮,不久,月光就洒满了草地,也洒满了我的胸腔。

蒙古包的主人也坐不住了,起身迈开了欢快的脚步,拉着我们一起跳了起来。笨拙的我被 “绰尔”琴声带动了,丢掉了顾虑随性跳了起来。手怎么摆动都优雅,腿怎么收放都洒脱。沉醉在这与自然做伴的广袤天地中,在这欢快跃动的原始力量中,胸怀也变得广大了。

什么是 “醉”的感觉?我体验到了乐与苦、喜与悲,这是一种说不出的复杂心情。在那年的告别晚宴上,离别的愁绪也是如此快乐。

那天我是醉了,我端起酒杯,唱起了自己最熟悉的歌,没有马头琴伴奏,也感觉很好听。在座的人随着我拍着手,一起和了起来:“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我倒在餐桌上睡到了散席。很多人都喝醉了,我们回到县城宾馆,床位不够,统统横七八竖在大厅睡着,倒了就睡,有的拼桌子,有的睡地上,有的枕着别人的腿。“胡吉吐莫”、“他哈拉”几个壮汉把我围了个严严实实,一夜透不过气。

没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只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意趣;没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忧伤,只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没有 “拟把疏狂图一醉”的无奈,只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惬意;不似 “愁肠已断无由醉”的苦楚,只有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豁达。——这,就是杜蒙的酒。

要走了,那是一幅彩色的画面。杜蒙的朋友把我们送到了车站口,我们不断回头望去,他们一直挥着手,脸上堆满了夏日暖阳的微笑。酒,和离别自古就水乳交融。在这暖暖的油画色调里,绘着一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绘着 “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的乐天,深情、关切、珍重。此时此刻,就差一杯有始有终的杜蒙酒,方不辜负醉饮杜蒙的短暂而美好回忆。也许,回去后就再也找不到 “月亮之上”的感觉了。

别了,杜蒙。

猜你喜欢

主人家
勤快狗和懒惰猫
好桶与破桶
好水桶和破水桶
探探和爬爬
“哪个官大就给哪个打电话”
“喵星人”与“汪星人”欢乐玩自拍
狗和驴
郁金香花瓣
破裂的水桶
人在职场“狗与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