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11-13柏婷王云

经济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发展现状

柏婷 王云

摘 要: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进一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是山西等内陆省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选择,文章对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陆开放型经济 发展现状 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36-03

发展开放型经济现已成为内陆地区发展的主流选择,对山西这样一个典型的内陆型省份而言,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既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又是加快综改区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山西全省上下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但与兄弟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山西等内陆省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选择。

一、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界定及内涵

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是指自身经济体制与外部经济体制融合度较高的一种经济模式。在开放型经济中,不仅强调商品、劳务、资本与人员可以较自由地流动,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而且强调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突出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内陆开放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具有内陆地区发展特点的开放型经济。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在区位、发展空间等方面客观上处于劣势,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上落后于沿海地区。因此,内陆地区推进开放型经济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开放范围上更加全面,不仅包括国际经济合作,也包括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市场化基础的开放型经济,强调在全球范围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政府营造发展环境,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总之,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目的是深入发掘内陆地区的比较优势,建立内外对接、内部整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区际协调机制,实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二、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山西提出“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从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区域合作、央企合作、优化环境五个方面重点推进。全省开放型经济迈出了可喜步伐,已经和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旺盛活力和强大动力。

(一)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现实状况

近年来,山西通过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深化区域合作和优化发展软环境等措施,使全省开放型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1260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3.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792.7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5038.8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为6.1∶53.9∶40.0。山西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稳步推进经济转型,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增强,新兴产业发展正在壮大,产业多元化格局雏形初显。

2.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201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8亿美元,同比增长5%,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进出口贸易“四连增”。在外贸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的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7年的20.83%提高到69.3%,其中,2013年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额为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产品结构升级效果明显。全省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302个,总投资额26342.7亿元,完成全年项目签约15047.7亿元年度目标任务的175.1%,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3.开发区载体作用日益增强。山西通过开展开发区运行机制创新试点,不断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25个,批准规划面积合计241.5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4‰。2013年,全省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1亿元,同比上涨16.9%,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已经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开发区为主体的各类循环经济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发挥对外开放窗口作用,已经成为吸引投资、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

4.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国内区域合作方面,先后与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安徽省、浙江省签署了经济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天科技、中国移动等央企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黄河金三角四市(山西运城、山西临汾、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区域合作机制初步建立,立足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1小时经济圈,区域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初现成效。在国际合作方面,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了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备忘录,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支持太钢、太重、晋煤等集团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等等,国际区域合作初见成效。

(二)山西开放型经济与中部省份的比较

山西开放型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省份相比,与山西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经济发展情况。山西进出口基数低,规模小,2013年全省进出口总值为158亿美元,仅占全国的0.38%,进出口增幅为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见表1)。

2.利用外资情况。2013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仅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13%,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2.4%。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较,利用外资存在着较大差距,2013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额仅为河南的20.88%,安徽的26.29%,湖南的32.30%,江西的37.21%,湖北的40.80%(见表2)。

3.对外依存度。2013年,全省外贸依存度为7.76%,比全国的45.29%低37.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为3.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6%)20.13个百分点;进口依存度为3.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23%)17.4个百分点。从中部六省的情况来看,山西外贸依存度居中部第五位(见表3)。

4.对外经济合作。山西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开放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2012年山西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66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0.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企业54家,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亿美元。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如江西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项目127个,合同金额16.8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41亿美元;河南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7.1亿美元、境外投资10.8亿美元。2012年,来山西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仅有26家,而其他五省的情况均优于山西,落户于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分别达达到127家、75家、63家和51家。

三、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山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贸易规模偏小且结构偏重。山西对外贸易规模偏小,201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在中部六省中均处末位,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仅是全国进出口总额的0.38%。外贸结构依然偏重,多数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出口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对外承包工程等传统领域,服务外包、技术进出口、文化出口、金融、保险、会计、咨询、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等项目占比较小。从山西各市的贸易情况来看,地区间差距明显。2012年太原、长治和晋城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排于前三位,其中,太原84.74亿美元、晋城12.35亿美元、长治11.49亿美元,三市合计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额的72.18%,进出口额最小的忻州市仅有2.18亿美元。

2.利用外资规模不大且质量不高。招商引资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和重中之重,但从总体看,山西利用外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低,一直是制约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2013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仅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13%,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2.4%,利用外资规模在六省中处于最后一位。相较于其他省份,山西外商投资对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贡献率明显偏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较弱。同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较低,集中体现在重量级外资项目少,比重低。而且外资项目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项目,知识密集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投资少,不利于全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开发区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山西开发区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偏低。目前,山西共有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25个,而中部其他五省中,湖北有92个,江西有87个,安徽有82个,湖南有78个,河南26个,各省情况均优于山西。从工业增加值比重看,山西开发区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2.4%,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各省的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2%、42%、70%、51%,与兄弟省份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4.“走出去”的格局尚未形成。山西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除太钢、太重等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规模较大外,其他企业规模偏小。在山西境外投资企业中,贸易型企业占到80%左右,而生产型企业仅占10%左右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这就导致直接带动机械设备、原材料的出口能力十分有限。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总体规模不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不高。现有政策对“走出去”支持力度不足,企业主体对国外有关政策、法律体制及投资环境的了解不够,国际市场信息的双向交流机制还未有效建立起来。

四、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施山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关键是要建立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的联运推进机制,以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合作,创新对外开放管理体制及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构建商务、海关、商检、外汇、国税、人行“六外合一”的大外经贸管理体制和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1.牢固树立大开放理念。加快实施山西对外开放引进战略,首先应在全省范围内树立大开放的理念,改变内陆省份封闭保守、难有作为的消极心态,破除小富即安、稍进则满的小农意识,打破墨守成规的教条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工作的突破,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开放的扩大。

2.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培育开放型经济骨干力量,围绕山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抓好实体经济,加大与国内外大集团、大财团、大企业的合作,培育发展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实现国有、民营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山西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与山西大中型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扶持特色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快速成长。

3.创新对外开放管理体制。建立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构建商务、海关、商检、外汇、国税、人行“六外合一”的管理体制。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申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税仓库,在加工贸易企业内建立自用型保税仓库。抓紧制定“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方案,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以提高项目落地率为核心,实行“六位一体”招商引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招商引资中的形式主义。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4.健全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开发区干部管理体制,推行开发区领导干部和县区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理顺开发区运行体制,形成“比部门更综合、比县区更灵活”的开发区运行管理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土地供应保障机制,在各类开发区之外不再批准工业项目用地指标,对集约利用土地程度高的开发区优先安排增加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属地利益分配关系;设立开发区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总结、推广探索“飞地经济”合作经验,提升“飞地经济”合作高度。

5.构建区域合作机制。抓住综合治理雾霾天气的契机,构建全方位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组织领导协调、产业合作和污染共治机制。要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流合作,主(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37页)动接受京津等地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运城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加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济往来。太原等地要抓住内陆沿边开放的机遇,增开一批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样式联运。用好世界晋商大会、能博会、中博会、农博会等平台,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6.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升党政干部服务开放型经济能力。把开放型经济知识纳入党政干部培训内容,每年选派党政干部、园区管理干部到高等院校、发达地区和境外进行开放型经济知识及能力培训,打造一支理念新、善创新的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发挥项目对人才的吸附效应,以投资项目、研发项目为载体,对与产业项目、研发项目等一起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政府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加强领导、完善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和人才愿景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婷,程健.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困局及其模式创新[J].国际经济合作,2015(1)

[2] 王旺青.我国内陆省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J].管理学刊,2011(4)

[3] 唐智敏,陈福生.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变化与内陆区域发展路径选择[J].理论导报,2010(4)

[4] 黄桦.新形势下山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问题,2012(12)

[5] 李恒.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以内陆省份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3)

[6] 刘新智.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7] 程健,张义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野下内陆开放模式的困局与创新[J].工业技术经济,2013(8)

[8] 汪建敏,阮静.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新思路——兼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J].宁夏党校学报,2009(6)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发展现状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