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上)

2015-11-13顾杰王万宾郭振兴

少林与太极 2015年6期
关键词:上体横线髋关节

顾杰+王万宾+郭振兴

【编者按】腰胯是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核心部位。本文讨论了腰胯的生理构造和腰胯运动的力学原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了松腰和松胯的区别与联系,描述了腰胯的合理运动方式和方法。胯的运动方式有立转、翻转、旋转、端胯和升降胯;开合胯是两腿(髋关节)相对于胯的运动;紧胯是意向的内力运用;圆档的要领是髋膝跟尖同面;下盘的基本功架是胯腿同面,根据需要可适当微扭,要领是各部位的协调与放松,要使内力分布最小;实髋一般低于虚髋,所以弓步一般上体略前倾,坐步一般上体略后仰。

一、引言

腰胯运动是打好太极拳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做到松腰、松胯和做到骨关节运动变化符合人的生理和力学原理。本文根据腰胯的生理构造、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和力学原理,分析了松腰和松胯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腰胯的功能与作用;描述了腰胯的合理运动方式与方法。

二、经典理论中的腰是指腰胯

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论述,“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际。……”王宗岳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论述,“腰为纛。……腰如车轴。” 武禹襄在“太极拳论”中论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论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脚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经典理论中的“腰”和“腰际”指的是腰和胯的组合。

三、太极三盘

太极拳运动中常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盘三个部分(图1),上盘包括胸、头、和上部肢体,中盘是指腰,下盘包括臀、胯和下部肢体。

四、太极韵

下盘沉而稳,

中盘活如轮。

上盘顺而准,

气腾意传魂。

此诗叙述了打太极时人体各部的基本功能。下盘是基地,运步要沉,定步要稳,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衡。上盘是用于攻防的主要部位,攻要准,防要顺,招招式式都要恰到好处。中盘要将下盘的稳定传给上盘,又要将上盘受到的各种力传给下盘,中盘一定要灵活。“气腾意传魂”是说内脏和肢体都要有能量充盈的感觉,而意念则是太极拳的灵魂。

腰连接于胯,腰的运动和胯的运动紧密相连,属于中下盘。胯连接两腿,胯的力学是下盘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体中下盘有一系列关节群:腰椎、髋、膝、踝(图2),人体的进化定义了这些关节群的功能。

五、胯的定义

胯是日常生活和太极拳的一个用语,在解剖学中没有这个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这个定义将盆骨、两髋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包括在内(图3)。单说胯是指整体;左胯是指左髋、盆骨左侧、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右胯是指右髋、盆骨右侧、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

六、裆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裆是指两条裤腿的连接部分或两条腿的中间。两腿通过髋关节连于盆骨,因此裆泛指两条腿的中间和左右胯的连接部分。在太极拳中,将两胯构成的拱形内弧称为裆。

七、松腰

腰部有五节腰椎,腰椎相互串联并通过腰骶关节连接于盆骨之上。由图4可见,腰绕垂线的转动由腰椎间及其与盆骨间的相对转动叠加而成,由下而上的各腰椎相对盆骨的转幅逐渐增大。腰是胯和上体之间的纽带,如果没有松好腰,胯和上体之间联系僵滞,也就难于将太极拳打好。松腰不是让腰软塌,而是让腰运动灵活、旋转自如,并且具有潜力。灵活是关键,只有灵活,才能用力得当;潜力是具有用劲的功能,不该用劲时不用劲,该用劲时有足够的劲。因而松腰能帮助将力有效的传递于胯和上体之间。

松腰有静态和动态之分。松腰的静态理解是要让腰中正安舒,上下盘间没有相对旋转度,这是预备转腰的最佳状态。在打拳运架过程中上下盘间的相对旋转度因招式而变。松腰的动态理解是以腰的灵活转动来实现上下盘间的相对运动。打太极拳时,几乎每一个招式都要注意以腰启动,带动其他部位运动,以腰到位结束。例如,作左搂膝拗步时,转腰和搂膝、出左脚同时进行(图5、图6);接着转腰应和弓腿、推掌同时进行又同时到位(图7)。不要让腰先到位,然后再运掌。腰部的肌肉群有很大的能量,这能量通过脊椎而传于掌,因而增加出掌的力度。只有腰掌同时到位,腰部的能量才能发生功效,而且上盘所受的力能通过腰传给下盘。

八、敛臀

敛臀是要让尾骨微微向前以使腰椎弧度减小(图8),因而帮助把上体引直。要使臀部肌肉松垂内收,要防止撅臀弯腰。敛臀是在腰的松沉中使臀部向里收,不是向外突。敛臀应贯穿于所有招式中。敛臀会减小脊椎的“S”形生理曲线,使“尾闾中正”;会促使膝关节微前弯,增加人体垂直向的弹性。

九、圆裆

圆裆是在打拳全过程中把髋关节微微向两侧撑开,哪怕是站立时也应这样,(复见图3)。圆裆也称开档,是指要在松胯同时,使裆部会阴穴处形成弧形。

后面将讨论圆裆的要领和鉴别标准。

十、髋的运动范围

髋关节可以绕腿的轴线旋转(图9),盆骨也有一定的旋转范围。因此,左脚和右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己的方向。

如图9所示,连接两髋作一轴线,这轴线贯穿盆骨的横向,或者说贯穿胯的横向,称其为胯横线;连接胯横线中点和腰椎中心成一轴线,称其为胯中线;由胯横线中点作一轴线同时垂直于胯横线和胯中线,称其为胯法线。胯法线的方向就是胯的方向。由于髋的旋转功能,胯的方向可以和脚的方向不同。胸在腰上方。由于腰椎的旋转功能,胸的方向可以和胯的方向不同。

髋关节可以绕胯横线前后转动(图10)。我们可定义胯中线与大腿间的夹角为胯腿夹角。

髋关节可以绕胯法线左右转动(图11)。我们仍然定义胯中线与大腿间的夹角为胯腿夹角。

一般来说胯腿夹角是一个复合角度,既有前后的转角,又有左右的转角(图12)。

打拳时髋关节需要形成多种复合角度,因此髋关节的松灵对运步沉稳很重要。

十一、实髋和虚髋

人体上部的重量由两髋传送给大腿。我们把承重多于或等于一半的髋称为实髋,另一髋则为虚髋。

十二、实胯和虚胯

髋及其周围的组织为胯,因而有左胯和右胯。将实髋和虚髋的定义延伸到胯,我们把承重多于或等于一半的胯称为实胯,另一胯则为虚胯。

十三、胯的转动

胯可近似成一个刚体。胯的运动受两髋和腰的制约。

敛臀是将胯绕胯横线作一微量旋转,盆骨下部的尾闾微向前,而盆骨的上端微向后。敛臀是盆骨相对于腰椎的局部运动,其目的是减小腰椎弧度,以利于上体的上顶和中正。因此敛臀要贯穿于打拳的始终。

广义的弯腰其实有两部分:翻胯和弯腰(图13)。翻胯是胯绕胯横线的翻转;弯腰是腰椎的弯曲。人对这两部分的运动量可以适当调节。太极拳一般不主张弯腰,需要改变上体角度时用的是翻胯。例如做“海底针”时右掌随上体前倾而下插(图14)。很多文献称之为“折腰”。有了前面的定义,我们知道这是翻胯,是将整个胯绕两髋连成的轴向下翻转。

通常实髋位置比虚髋的位置低。例如“云手”的出脚之髋略高(图15)。当两髋高低不同时,胯有一个绕胯法线的旋转,我们称之为旋胯。旋胯的结果是和盆骨接界的腰椎向左右倾斜,并导致整个上体略有倾斜。当然人体有一定的调节腰椎和脊椎弧度的能力,和调节两髋高度差的能力,因而有控制这个倾斜的能力。不过也不必过于注重调节以求上体完全垂直于地面。有一点倾斜是允许的, 要顺其自然。这和“身躯中正”的要领并不矛盾。“身躯中正”的中心含意是平衡和自然。平衡是要求重心尽可能远离支撑面边缘;自然则是要求人体构架使用最小的内力。

人在走路时是将虚髋前移,再将其变为实髋,两髋交替变换。而打太极拳时,很多情况下两髋的前后位置不一样。这就要求胯绕胯中线有一个转动,我们称之为立转胯,简称为转胯。例如太极拳中的运步,通常是稳住实髋,用转胯来将虚髋前后运动。

综上所述,我们可用胯横线、胯中线、胯法线建立一个移动坐标系(该系建立在胯上并随之运动)。绕胯横线轴的角度变化为翻胯;绕胯法线轴的角度变化为旋胯;绕胯中线轴的角度变化为立转胯(图16)。

胯的运动和位置对打太极拳至关重要。图7中左弓步,左胯为实,右胯为虚。右胯略高于左胯符合生理构造,所以上体略前倾是为自然。图17中右坐步,左胯为虚,右胯为实。左胯略高于右胯符合生理构造,所以上体略后仰是为自然。

后面将讨论两胯高低的力学。

十四、旋腿

由图9中可知,髋关节可以绕腿的轴线旋转。这个旋转是通过旋腿来实现的。我们需要对腿的旋转方向给出定义。

小趾向大趾方向运动的旋转是内旋。图18是左腿内旋。图19是右腿内旋。

大趾向小趾方向运动的旋转是外旋。图20是左腿外旋。图21是右腿外旋。

可以看出旋腿的效果是脚的方向相对于胯方向的转变。

十五、腿的四点同面

由于膝关节的生理结构原因,膝部上面的大腿与下面的小腿几乎没有相对旋转的能力(图22)。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在弯曲中传递力(图23)。膝关节的抗扭折功能很弱,图24的情况是要避免的。在图24中,大腿接小腿的膝盖处有一个侧向曲折。图24中除了有对压力、对剪力,对弯的两个弯矩,还有对扭的两个旋矩。再这些力的作用下,有侧向曲折的膝盖很容易受伤。

踝关节主上下转动功能(图25)。踝关节的旋转功能来自于腓骨和胫骨的相对绕动(图26)。这个旋转功能不是很强,建议旋腿时不运用这个功能。

为了避免膝、踝关节的曲折受力,要在任何时候保持髋关节、膝盖、脚跟、脚尖四点在一个平面内(图27)。这样,整条大腿的各处只有正向弯曲,没有侧向曲折。

实腿的承重量超过体重的一半,避免曲折的“四点同面”对实腿尤为重要。传统杨式太极拳讲究实腿转,既要在腿承重过半时,脚尖略为抬起,然后外撇或内扣。实腿转时不但有纵向的轴力和切向的剪力及弯矩,还有旋转的扭矩,避免曲折的“四点同面”是打太极拳的一个关键要领(图27)。

简言之,腿的四点同面就是髋膝跟尖同面。

十六、如何圆裆

顾名思义,圆裆是要将裆部撑圆。这里有两个关键字:“撑”和“圆”。关于“撑”,我们在前面已提及(图3),即要“在打拳全过程中把髋关节微微向两侧撑开。”这里我们来看如何做到“圆”。以马步为例,图29的裆圆的恰到好处;图28的裆不圆,有点尖,可以称为“尖裆”;图30的裆部圆的弧度太大,有点平,可称为“平裆”,“平”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见裆的圆是有度的,不能一味强调圆而变成了平。那么如何来掌握这个度呢?

前面提到膝关节不宜曲折(图24),踝关节的扭曲(图26)也不自然。所以,两腿都要做到“四点同面”,这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要领。现在我们可以重温图28~30。图28中裆偏尖,是因为膝盖内折;图30中裆偏平,是因为膝盖外折;图29中裆圆的恰到好处,是因为两腿各自的髋关节、膝盖、脚跟、脚尖都对准了。

图31~ 33 是弓步的裆部情况。图31中膝盖内折,裆偏尖。图33中膝盖外折,裆偏平。图32中两腿各自的髋关节、膝盖、脚跟、脚尖都对准了,所以裆圆的恰到好处。

图34~图36 是虚步的裆部情况。图34中膝盖内折,裆偏尖。图36中膝盖外折,裆偏平。图35中两腿各自的髋关节、膝盖、脚跟、脚尖都对准了,所以裆圆的恰到好处。

上述结论对所有的功架都适用,对不同的架高都适用,而且应贯穿到全部的运步、转腿过程中。

例如,比较虚步的高架和低架(见图37、38)。从形态上看高架的裆比低架的裆弧度大一点,但这并不能说明高架的裆比低架裆圆得好。因为我们判断圆裆的标准是两腿的“四点同面”,而不是圆的弧度的大小,所以图37高架的裆和图38低架的裆圆的一样好。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上体横线髋关节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Can you solve them?
Noun Riddles
少林后天罗汉功十八势(三)
难得的生日礼物
动脑筋,仔细看
内家十二象太极拳(下)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