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格式”口令对太极拳教学新探

2015-11-13晏骏

少林与太极 2015年6期
关键词:口令野马右脚

晏骏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普世度最广的项目,其成功原因不仅在于其自身具有“延年益寿不老春”之功效,更在于我国政府对它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推广离不开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传授者、授予者。正如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起到“授渔”的作用。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将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体操确定为“七大校园教育运动项目”。太极拳作为民族瑰宝,其自身内涵风格与当今青少年行为习惯 “风马牛不相及”。如何在太极拳教学当中让学生尽快的把握动作准度,尽早的进入太极拳“太极之感”已成太极拳教学当中的主要困境。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习拳、经验概括总结出太极拳教学当中“字格式”口令的运用与表述形式,以便让习练者提高动作精度,把握太极拳的整体感觉。

何为“字格式”?在汉语中,单音节是其语素特点之一,而且音节结构不很复杂。为了避免音素同音,双音素就占了绝对优势,于是四字格就成了中国人最喜欢使用的格式。通过对双音词的灵活组合,形成具有最佳节奏的词组形态,这样便于人们习记。也就是依据音节数分“单字格”口令、“2字格”口令等。如今传统的动作名称式的口令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学生学习的心理,为了加以习练且让学生更快掌握动作要求,我们根据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分上肢、下肢、整体动作进行教学,我们使用“字格式”口令作为教学口令。

一、下肢动作教学“口令”

太极拳的下肢作为整套太极拳演练当中的根基,它不仅体现出太极拳的特点还把控着整套太极拳的运动方向。其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心的平移转换。“虚实分明”是太极拳教学当中是个高频词汇,何为“虚实”?在教学当中应该首先明确概念让学生了解,“虚实”主要是针对人体的下肢运动来说,就是两脚重心的放置多少的问题,多的一方称为实,少的一方称为虚。在下肢运动中,以运动指向作为区分标准,我们有前进步、后侧步、侧移步之分。

(一) 前进步中“单字格”口令运用

“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搂膝拗步”在简化太极拳中的下肢动作左右脚重心的转换运用的就是前进步。由于野马分鬃与搂膝拗步的下肢动作过程相同,我们就以“左野马分鬃变换成右野马分鬃”的下肢动作为例:在教学当中的口令应重点突出前进步“重心平移,与虚实转换”,其转换动作口令为:①移——②摆——③撵——④收——⑤迈——⑥蹬。“移”即是重心由左脚平移至右脚;“摆”是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外摆45—60度左右;“撵”右脚脚跟离地前脚掌撵地,重心移至左脚;“收”是右脚收到左脚脚弓内侧脚尖点地;“迈”是坐实左腿,抬右脚向右前方迈步,脚跟落地;“蹬”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前脚掌撵地前蹬。在太极拳的初级阶段的教学,运用这六个单字口令,不仅能使得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规律,更能培养其太极拳的太极之感。

(二)后侧步中“单字格”口令运用

简化太极拳的“倒卷肱”其下肢动作运用到的就是后侧步。我们以“左倒卷肱变换为右倒卷肱”为例,其教学口令为:①抬——②落——③踩——④撵。“抬”即是将左脚抬至小腿附近;“落”是左脚脚尖向左斜后方落步;“踩”左脚脚跟踩实;“撵”右脚前脚掌撵地抬右脚脚跟,重心后移至左脚。运用这四字口令教学,便于学生整齐动作,突出太极拳套路虚实分明的风格特点

二、上肢动作教学“口令”

上肢动作教学“口令”主要是在原地进行手与肩的练习,也就是对整个动作进行分解徒手练习。套路当中对上肢动作的要求是“沉肩坠肘”,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项,其核心在于技击,正如太极推手。为此我们在教学当中的口令不单需要涵盖“沉肩坠肘”的含义,更需要包含太极拳技理技法的内容。

(一) 野马分鬃“2字格”口令运用

野马分鬃动作体现了太极拳分踩、挒两种技法。在简化太极拳中野马分鬃共做三次,我们同样以“左野马分鬃过度有野马分鬃”为例,两脚平行开立,其教学口令为:①抱球——②收手——③分踩。“抱球”是在左野马分鬃后承接的动作,抱球时两手掌心相对;“收手”是两手向胸腹前收回;“分踩”即是太极拳技理技法的体现,右手向斜上分出,左手向斜下踩出。

(二)搂膝拗步“2字格”口令运用

在简化太极拳中,搂膝拗步的出现频率共有三次,以“右搂膝拗步承接左搂膝拗步“为例,在教学当中的口令为:①转掌——②捋带——③拖掌——④收按——⑤搂推。“转掌”是两手向右斜上方伸,左手转掌心向上;“捋带”左右手保持一小臂距离,左手在右手肘关节附近,往斜下后方运动;“拖掌”即是两手向斜下后方运动至左手腕与肩同高为止点,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放置在左肘附近;“收按”是左手内旋收至耳侧,右手下按至腹前;“搂推”右手向前方搂手,左手经耳向前方推出。

(三) 倒卷肱“2字格”口令运用

倒卷肱在简化太极拳中共做四次,以“左倒卷肱变换右倒卷肱”为例,其在教学当中的口令为:①拖掌——②转掌——③收掌——④推掌。“拖掌”右手经腰侧向斜后方托起,掌心向上;“转掌”左大臂带动小臂转掌心向上;“收掌”右手向右耳侧回收;“推掌”右手沿身体中线经左手掌心上方向前推出。

三、整体动作教学“口令”

太极拳的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由简易繁,在把握下肢与上肢动作的运动方向与特点之后,就要逐步把上下肢联合配合起来,完整的练习整太极拳套路。现市面上对于整套简化太极拳演练配有音乐口令,其音乐中的口令只复述动作名称,经笔者观察音乐口令对习练者特别是初学的学生学习提示效果不明显,这就导致了习练时整体的散乱,动作的错位。为此我们在整体演练当中,我们的教学口令应注重对动作过程的提示,对动作技法的强调。我们以24式简化太极拳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为例。

(一)左右野马分鬃“4字格”口令运用

上文论述其上肢与下肢各自口令形式,我们在对整体动作教学口令设置的同时应适度反应出上下肢口令的延展性,为此用“四字格”口令形式把野马分鬃的整体动作过程要点提示出来。在简化太极拳中左右野马分鬃共做三次,我们就以“左野马分鬃变换到右野马分鬃”为例,重心后移至右脚,两手相对稳定;坐实右腿,左脚向外摆45—60度左右;重心移至左脚,右脚脚跟离地脚掌撵地,左手向前掤出;收右脚脚尖点地,两手掌心相对抱于左侧;坐实左腿,两手收于胸前,迈右脚脚跟落地;重心前移至右脚,两手经胸前分踩而出变至右弓步。

其教学口令为:①重心后移、两手不动——②坐腿沉髋、前脚外摆——③前脚落实、重心前移——④收脚点地、两手抱球——⑤抬脚迈步、两手相和——⑥两手分踩、后脚蹬撵。

(二)左右搂膝拗步“4字格”口令运用

我们以“右搂膝拗步变换左搂膝拗步”为例,保持上肢动作不动,重心移到右脚,右手由沉腕变为松腕;之后坐实右腿,左脚向外摆45—60度左右,左手在腹前转掌心向上;重心平移至左脚,后脚脚跟离地脚掌撵地沉髋转腰;两手向斜后方拖掌捋带,右脚尖收到左脚脚弓内侧;抬右脚向右前方迈步顺势左手收至耳侧,右手按至腹前;重心移至右脚,左手沿身体中线向前推出,右手向前搂推出去,即完成右搂膝拗步至左搂膝拗步的转换。

其教学口令为:①重心后移、前手松腕——②坐腿摆脚、腹前转掌——③重心前移、两手前伸——④捋带拖掌、手脚点地——⑤抬脚迈步、收手按掌——⑥重心前移、搂膝推掌。

(三)倒卷肱“4字格”口令运用

我们以“右倒卷肱变换左倒卷肱”为例,重心在左,左手向斜后方拖掌目视收掌;重心不变转右手掌心向上;抬右脚向后方侧步,顺势收左手至耳侧,重心在前脚;踏实右脚脚跟,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前脚掌撵地沉髋,左手沿右手掌心上方推出。

其教学口令为:①重心不变、斜后拖掌——②重心不变、转掌向上——③抬脚侧步、折臂收手、重心在前——④后移重心、撵地前推。

四、小结

“太极拳不好教”以成为现阶段各校园体育教师的一个反映突出的问题,如何摆脱“传统口令”式的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学,让教师有兴趣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字格式”口令教学在分解教学基础框架下,提出针对上肢、下肢及整体动作的“字格式”口令方式,它便于学生记忆、能突出拳术风格特点且强调太极拳的动作过程。这对学生学习太极拳套路、掌握太极拳风格、明确太极拳动作过程等方面有这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口令野马右脚
判断:沙滩上的脚印
高矮胖瘦
一的开始
口 令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野马之死
野马和蝙蝠
卖拖鞋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