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玉具剑剑饰简析

2015-11-12梁瑞雪

关键词:组成汉代纹饰

梁瑞雪

摘 要:玉具剑出现于西周,流行于春秋战国,于两汉时期达到顶峰。玉具剑的剑饰因其独特的造型而受到普遍关注。两汉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具剑,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汉玉具剑的认识也在提高。本文对汉代玉具剑剑饰的组成、形制、纹饰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汉代;玉具剑;组成;形制;纹饰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030-03

玉具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文献《说苑》:“经侯往适魏太子,左带羽玉具剑,右带环佩。”考古材料表明,在中国境内最早的玉具剑制品可以追溯到西周。玉具剑自西周出现后,随着工艺技术的提高,到两汉时期达到顶峰。本文旨在通过对汉玉具剑剑饰的结构、形制、纹饰的分析,了解玉具剑剑饰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一、玉具剑剑饰名称发展演变

玉具剑是以玉石装饰的一类古剑,出现时间可追溯到西周。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周虢国墓地M2201出土一把铁剑,装有截锥式台座玉剑首,这是玉具剑的原始形态(图1)。①最完整的玉具剑剑饰记载见《汉书匈奴传》中唐代颜师古注。孟康曰:“摽首镡卫尽用玉為之也。”孟康认为一把完整的玉具剑要由“玉摽”、“玉首”、“玉镡”、“玉卫”四部分组成。有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齐溶青、丁哲就认为:“玉剑饰,通常以剑首、剑格、剑璏和剑秘为一组。一般剑首镶嵌在剑柄之首端;剑格置于剑鞘与剑柄交界之处;剑璏固定在剑鞘上,供穿系革带以连结腰间的器物;剑珌则是嵌于剑鞘末端的装饰品。”②摽、首、镡、卫”依次对应的是“剑珌”、“剑首”、“剑格”、“剑璏”四部分,一把完整的玉具剑是由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部分构成(图2)。代丽鹃在其《早期玉剑具研究》中,一方面接受了齐溶青、丁哲两位学者的观点,认为:“玉剑具指剑上的玉质附件……由四部分组成,即装在剑茎末端的首,剑茎与剑身之间的镡以及剑鞘表面贯带佩剑的璏,鞘末的镖。”③此外首、茎、格连成一体的玉剑柄的剑同样属于玉具剑。本文采用此说。

二、汉代墓葬出土的玉具剑

一把完整的玉具剑由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部分构成,但是有的玉具剑并不完全具有四种玉剑饰,只是存在部分玉剑饰。代明先在《汉代佩剑制度研究》中认为:“玉剑剑饰齐全的玉具剑与玉剑饰不全的玉具剑从侧面反映了佩剑者的不同身份,玉剑饰齐全的玉具剑的应为侯爵和及其以上的权贵,而部分饰玉剑饰的玉具剑的人物身份应为近臣或者低于诸侯王等级的贵族。”⑥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代明先的观点具有其合理性,但本文认为在汉代玉剑饰齐全的玉具剑的应为侯爵和及其以上的权贵,这种观点更为可信。

目前为止,两汉诸侯王墓葬共发掘约50座,40座墓葬有玉器出土,但这些墓葬历史上多经盗毁,仅有5座幸免于难,即山东巨野红土山汉墓、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山东长清双乳山汉墓、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山东长清双乳山汉墓。⑦这5座中有3座墓葬出土了具有完整玉剑饰的玉具剑,对于研究汉代玉器具有重要的意义。巨野红土山汉墓中出土铁剑5把,其中121号剑为一把玉具剑,该剑通长129.5,身长90.7,茎长38.8厘米,饰有玉首、玉格、玉璏、剑珌。墓主据推测“以昌邑哀王刘餺的可能性较大”。故这把佩剑的主人应为刘氏宗王(图3)。⑧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了一把玉具剑,长81厘米,剑首、剑格、剑璏都为玉质,剑鞘的玉饰的雕刻手法为高浮雕,形象生动(图4)。⑨出土玉剑饰最精致的当属西汉早期的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墓葬中共出土剑15件,10件发现于棺内,其中5件(D89、D90、D91、D141、D143)放置于墓主人玉衣左侧,另5件(D70、120、D145、D146、D147)放置玉衣右侧。还有4件放置于椁外右侧靠西墙处,另1件置棺椁头前(图5)。且墓葬中随葬的D143玉具铁剑仅残余的长度便是迄今为止最长的佩剑,玉具铁剑D143出土于墓主腰际左侧,附格、首、璏、珌4件,4件剑饰造型生动(图6)。⑩

山东长清双乳山汉墓墓葬没有出土完整玉剑饰的玉具剑,且没有被盗掘。其墓主人济北王刘宽畏罪自杀,仓促下葬,因此长清双乳山汉墓的玉具剑不具有代表性。11虽然有的汉代诸侯墓葬被盗,却也出土了完整玉剑饰的玉具剑。如河南永城柿园汉墓保安二号汉墓出土的编号BM2K1:1699的剑,就是拥有完整玉剑饰的玉具剑(图7)。12可见,拥有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部分玉剑饰的玉具剑,其佩戴者应为诸侯王,玉具剑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象征。

三、玉具剑剑饰的形制及纹饰特点

(一)玉剑首的形制及纹饰特点。南越王墓D143玉剑首玉质青黄色,圆形,内区中心凸起,正中处刻1菱形小方格,周围浅雕4组卷云纹,外区浮雕涡纹。底处中间有1圈凹槽以纳茎,直径5.6、边厚1.05厘米。满城汉墓I5042玉剑首呈圆形,中央作一圆形凸起,上阴刻卷云纹,周围浮雕两只身体修长的蟠螭纹,底部中心有二相通的小孔,孔外为一圈凹槽,槽外三小孔,直径5.7、高1.2厘米。巨野红土山汉墓121号玉具剑通长129.5厘米,玉剑首浮雕透雕结合,雕成五只虎,平雕云纹,虎盘绕于云中。一端有三个孔,剑首插入,纹样优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BM2K1:1669号剑首呈圆形,正面中间部位作球面状凸起,其上阴刻卷云纹,球面状外侧浅浮雕一圈涡纹。玉剑首底部中心有三小孔,孔外与内槽相通,剑首直径6.15、高1.2厘米。玉剑首正视多为圆饼形,顶面常饰有涡纹、卷云纹、谷纹。谷纹多为平面阴刻,纹样单元大小不尽相若,13分内区、外区,且内区中心凸起,底部有小孔,用于插入剑柄,雕刻手法主要为浮雕、浅雕。

(二)玉剑格的形制及其纹饰特点。南越王墓D143玉具剑剑格,质地坚硬,颜色呈青黄色,卡在剑口处,因锈蚀已胀裂为3块。器体较大,平面为一箭镞形,上端内凹,下端尖状伸出较长,中有正脊,两面浮雕卷云纹,沿刻边线。满城汉墓I5042玉剑剑格,白玉剑格,一面浮雕穿游于云中之螭龙,龙首已残,一面作浅浮雕之卷云纹。巨野红土山汉墓121号玉具剑剑格正面平雕蟠螭纹,背面浮雕两只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BM2K1:1669号玉具剑剑格,白玉质,格宽6.1厘米,断面呈菱形,两面皆饰图案化卷云纹。玉剑格是镶嵌于剑把与剑身交接处的玉饰,通过以上四把玉具剑剑格可见,正视略呈长方形,中部有脊,侧视呈菱形断面,表面常饰卷云纹、高浮雕螭虎纹等等。

(三)玉剑璏的形制及其纹饰特点。南越王墓D143玉具剑剑璏,质地坚硬,颜色呈青黄色,断裂为2段。狭长条形,中腰微束,一端下垂,一端向下卷曲。正面高浮雕群兽,当中以1只长尾螭虎为主体,左侧边沿处,1小虎正在用前爪攫取一根长绳,右侧为1螭虎和1小熊。兽的胸、腹和腿部都已离地,已属圆雕手法,构图活泼。两侧边缘外还饰有浅雕云雷纹。背面銎套较长,长11.1、中宽1.5、銎孔长4.3厘米。满城汉墓I5042玉剑剑璏,白玉剑璏,剑璏呈长方形,背有銎,表面浮雕一只雄健有力而瘦长的神兽,长9.7、宽2.3厘米。巨野红土山汉墓121号玉具剑剑璏,一面浮雕一只虎,另一面平雕云纹。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BM2K1:1669号玉具剑剑璏,呈长方形,侧面有銎,表面饰有勾连云纹。玉剑璏长9.85、宽2.8厘米。玉剑璏一般嵌于剑鞘的上半部,通过以上四把玉具剑剑璏可见,正视为长方形,,两端或出檐下卷,侧面、背面有长方形銎孔,用于穿戴佩系,通常雕刻有螭虎等兽类纹饰,雕刻手法多为浮雕、圆雕。

(四)玉剑珌的形制及其纹饰特点。南越王墓D143玉具剑剑珌,青白玉,下角残损,呈梯形,两面浅浮雕辅首纹,底处潜刻两组三角形的云雷纹。上端正中有纳鞘的圆銎,孔径0.6、深1.2厘米。銎孔两侧还有一对斜穿的小孔。长7.15、上宽4.4、下残宽5.5、厚1.4厘米。满城汉墓I5042玉剑剑珌,白玉剑珌,剑珌呈不规则梯形,剖面为长方形,两面浮雕五只活泼的神兽,翻腾嬉戏于云海之间。上端有三小孔,两侧小孔斜向中心,三孔相通,长3.8到5.9厘米,宽6到7.2厘米。巨野红土山汉墓121号玉具剑剑珌,浮雕一只虎,盘绕于两面,阳琢云纹。一端中间有銎,銎两侧各有一斜孔,与銎相通,鞘插入。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BM2K1:1669号玉具剑剑珌,作不规则梯形,横剖面呈橄榄形,剑珌上端有三個小孔,剑珌的正反面皆饰图案化卷云纹。剑珌通长7.5厘米,窄端宽4.86厘米,宽端宽6.65厘米。玉剑珌为装饰于剑鞘底部的玉饰。通过以上四把玉具剑剑珌可见,正视为长方形或梯形,剑珌上端顶部常有銎孔一至三个,一般銎孔两侧为一对小孔。表面常饰卷云纹、云雷纹,有螭虎等兽类纹饰,底部有銎。

通过上述对西汉出土玉具剑的结构、形制及剑饰的简单分析可知,完整玉具剑的佩戴者一般为诸侯王,玉具剑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象征。从总体上来看,玉剑饰的纹饰玉雕技法以阴线刻为主,浅雕多为卷云纹、云雷纹,浮雕、圆雕都为螭虎纹等兽类。汉代玉剑饰玉雕技法丰富,不同的装饰纹样与雕刻技法彰显那个时代的审美取向。

注 释:

①④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1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2,(3).

②齐溶青,丁哲.玉剑璏的辨识[J].收藏界,2011,(10).

③代丽鹃.早期玉器研究[J].文物报,2011,(4).

⑤吴海棠.中国古代玉器[M].科学出版社,2012.

⑥代明先.汉代佩剑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⑦袁胜文.汉代诸侯王墓用玉制度研究[J].南开学报,2012,(5).

⑧山东省菏泽地区汉墓发掘小组.巨野红土山西汉墓[J].考古学报,1983,(4).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1980.

⑩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M].文物出版社,1991.

11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山东长清县双乳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1997,(3).

12阎根齐.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M].文物出版社,2001.

13丁哲.玉器谷纹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组成汉代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煤矿提升机安全状态异常概述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汽车机械控制系统中当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浅析自来水公司成本核算与控制
挂篮的组成及应用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