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015-11-11王成谭芳李力白俊云陈芬罗景梅黄艳丽符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医学教育内科

王成,谭芳,李力,白俊云,陈芬,罗景梅,黄艳丽,符琴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2)

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王成,谭芳,李力,白俊云,陈芬,罗景梅,黄艳丽,符琴*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2)

目的探讨教师扮演SP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教师扮演SP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病例分析、临床技能、医患沟通能力考核成绩。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扮演SP教学组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医患沟通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教师扮演SP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综合诊疗思维能力,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标准化病人;临床见习;内科

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SP)是指经培训后能准确表现出真实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能接受病史询问、临床技能操作等的从事非医学类专业的正常人,目的在于逼真地再现真实的临床情况,以用于医学生培训考核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及教学指导者3种功能[1],亦称标准化病人。严格意义上的SP由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扮演病人,并充当评估者和教师。目前SP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大多数SP缺乏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在教学中表现出被动和消极的一面[2];再者SP的选择和培训是一个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并且耗时长、花费大。此外,近年来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医学生数量的增加,适合作为教学对象的病人相对减少,明显影响了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限制[3]。基于上述问题,同时为探讨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我院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我们拟在我院内科临床见习的带教中采用由教师扮演SP的教学,并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

1 方法

1.1 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挑选与培训

选取两名我院脱产带教的内科教师扮演SP,男女各1名。要求他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扮演内科临床见习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等。

1.2 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均是在我院参加临床见习的大四学生。教师扮演SP教学组学生(69人)首先通过直接与教师扮演的SP进行交流,实际问诊、查体;然后总结病例特征,提出拟诊意见,制订诊疗方案;最后教师进行指导与总结。传统教学组学生(70人)采用跟随带教教师查房的传统方式教学。

1.3 考核方法

为期1学期的临床见习结束后进行统一的内科学理论考试,进行病例分析、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考核(要求询问病史、查体,写出病例摘要并列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详细诊疗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理论考试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医患沟通能力81.20±8.60 75.80±8.50 75.80±7.30 86.43±5.72 80.40±9.60 64.50±9.30 66.40±11.60 80.42±8.37 0.52 7.47 5.71 4.94 0.610 0.001 0.001 0.001考核项目教师扮演SP教学组传统教学组tP

3 讨论

内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国内过去大都是请病人协助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直接与病人接触,教学效果很理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继续,主要原因有:第一,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扩招使得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这样使得教师数量、病人数量等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第二,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临床教学必须考虑病人的意愿,不少病人不愿意配合教学,不愿意被医生当作“教材”。病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不愿过多、重复暴露自己的隐私,导致教学对象急剧减少[4]。第三,法律法规限制了医疗教学活动的开展。按2000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医学研究应遵从伦理标准,对所有人加以尊重并保护他们的健康和权益。我国目前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医院的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在安排和指导临床实践活动前,应尽到告知义务并得到病人同意。目前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不愿配合临床教学,而每年我院都有大量的学生到医院见习,这就产生了明显的矛盾。我们深深感到围绕有限的教学病人进行临床见习效果明显不佳,尤其在内科问诊技巧与体检示范训练及临床思维培养等方面,大多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无法直接参与,甚至无法问病人一个问题,没有一次体验机会,教学质量堪忧。因此,SP的产生是大势所趋,是对有限的临床教学资源的一种补充。

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扮演SP教学组学生理论成绩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教师扮演SP教学组学生的临床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和医患沟通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因此教师扮演SP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位学生都可以面对同样的病人和问题,明显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主观影响,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时,教师扮演SP可以作为评价者对受试对象做出更加合理的评判,较传统的SP教学更具专业性,这是以往任何测验手段都不能做到的。然而,教师扮演SP应用于内科见习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教师扮演SP不能模拟真正病人的所有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教师扮演SP多扮演的是临床典型病例,而临床上并非所有的病人均具有教科书上描述的典型症状,这可能从某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如何充分发挥教师扮演SP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尚需进行更多、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

[1]RC McGraw,HM O’Connor.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clinical skills[J].Medical Education,1999(33):572.

[2]吴凡,陈晓勤,吴丽萍,等.关于标准化病人教师身份认同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5):591-592.

[3]韩力军,张伯礼,周桂桐,等.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92.

[4]陈燕,邵浙新,胡春燕.要把SP教学更好地落实到临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6):33.

(*通讯作者:符琴)

G526.5

B

1671-1246(2015)24-0130-02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医学教育内科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