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迁移理论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5-11-11李靖杨少宗王玉霞王慧敏侯鹏鹏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基础课医学教学法

李靖,杨少宗,王玉霞,王慧敏,侯鹏鹏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洛阳 471001)

学习迁移理论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对比分析

李靖,杨少宗,王玉霞,王慧敏,侯鹏鹏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洛阳 471001)

目的调查分析学习迁移理论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为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共24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中进行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实践,对照组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按教材顺序进行授课。统计期中、期末两组考试成绩并做对比,分析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以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专业基础课学习效果等级为因变量,研究其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认可本组教学方法的人数比例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职护理、助产等专业应加强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研究与探讨,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避免负迁移发生,从而提高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迁移规律;正迁移;负迁移;高职医学教育;医学基础课

学习迁移规律的本质是通过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对其他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若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这种迁移为正迁移;反之,若旧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的获得产生干扰或者抑制,则这种迁移就是负迁移。对其规律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医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一客观规律,并有意识地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可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将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1 课题研究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5个班和助产专业2个班共24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将护理和助产专业各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在每个实验组内,再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实验单元。

1.2 教学内容及方法

选取医学基础课重点、难点章节中的五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迁移理论的实验教学。

1.2.1 运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法:“抗微生物药物”的实验教学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及学习结果分类法教学,实验组学生先复习学过的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相关内容,包括微生物概念、种类、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并分组讨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功能和意义。教师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讲解抗菌谱、抗药性等概念,然后讲授抗菌药物的分类、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临床适应证不同。由学生按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各类抗菌药物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以及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对照组按照灌输式教学法教学。

1.2.2 运用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规律:“抗高血压药物”的实验教学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药理学中的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等都处于同一层次。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是指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药理学总论和药理学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实验组先复习生理学中血压的概念及血压形成机制等相关内容,然后讨论抗高血压药物分类、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教师再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而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对照组按灌输式教学法教学。

1.2.3 运用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实验教学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使人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验组教师先讲解拟肾上腺素药物(肾上腺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等,学生分组讨论抗肾上腺素药物(酚妥拉明、普萘洛尔)的作用、用途,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此二类药物之间的关系。教师测评实验组对肾上腺素作用和用途的掌握程度,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抗肾上腺素药物的作用和用途。而对照组直接按照教材顺序讲解。

1.2.4 运用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规律:“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物”的实验教学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后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据此规律,实验组先复习受体的概念、分布,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的作用方式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然后教师讲解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用途;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抗胆碱药(阿托品)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测评发现,实验组基本能归纳总结出阿托品的作用、用途等,显然学习已经发生了正迁移,而对照组学生不知此两类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其原因是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知识要点,并未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当教师运用认知-结构学习论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讲解后,学生才基本掌握。

1.2.5 运用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规律:“利尿药物”的实验教学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就是平时我们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的学习中去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实验组先复习生理学中尿液形成的机制,然后分组讨论利尿药的作用机制、分类、作用部位、作用的强弱,根据作用强弱分析临床用途有何不同及各类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教师直接讲解。

1.3 教学流程

实验组教学中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实验教学内容作为项目,介绍项目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描述要生动形象。同时,教师与学生讨论项目的有关问题,使问题的设计更贴近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讨论课前一周将项目的任务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对照组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按教材顺序进行授课。

2 学习迁移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实施过程

该阶段的工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按照教学实验项目选取医学基础课重点、难点章节的5个教学内容,讨论、确定好计划、步骤,并合理分工实施。其方式是学生协作完成,教师起协调管理、指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小组的项目工作计划,按照分工主动地学习、讨论、探究。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独立,根据分工完成自己应做的工作;又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若实施过程中出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适当进行启发和引导,必要时再作答。

2.1 阶段小结、交流

首先,教师要在课间或者课后把学生召集到一起,组织小组讨论和个人汇报、展示等,了解学生课后对相关科目的复习情况,复习和预习计划进展如何,不能失去对学生的控制力。其次,教师要起协调作用,掌控项目的进程,与学生及时交流结果和成绩。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对学生的指导不能过于具体,以致干扰学生的独立思考、决策和小组讨论,但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

2.2 巩固提高

教师要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项目,对其中的要点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尽可能当堂反馈测评成绩,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标,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解决。项目教学课结束前,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和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复习、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次实验课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测评,并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测评结果,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

3 课题的应用与交流

3.1 促进相关课程之间的教研交流

通过在医学高职院校开展学习迁移理论实验教学,促使我校医学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之间进行学科交流,加深了授课教师对各门课程更深层的理解,同时避免了重复授课,提高了授课的效率。

3.2 学习迁移理论教学在其他学科上的推广

在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中开展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实践,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和课程考试成绩,发现学生对该教学法较为认可。学习迁移是一个客观规律,在17、18世纪的欧洲教育中,以沃尔夫为代表的官能心理学家提出了“迁移的形成训练说”,这正是学习迁移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最早应用。由于医学基础课内容繁多、时间有限,各学科知识间的跨度大,这就需要教师对学习迁移规律在医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进行多方位的探索。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发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法在高职医学教学中应用具有优势,在观摩课中,有很多其他学科教师对该教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部分课程的教师也在课堂上进行了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法的尝试,发现学习迁移理论教学尤其适合于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学。

4 结果

在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向两组学生分别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注意事项,学生无记名填写。共发放问卷241份(实验组117份,对照组124份),收回有效问卷24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数据按照统计学方法分析,软件为SPSS13.0,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4.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增强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结果[n(%),人]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认为本组教学法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知识有机整合、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学习知识和愿意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比例大于对照组(P<0.01),说明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法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有利的。

4.2 两组学生期中、期末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期中、期末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期中、期末成绩比较(±s,分)

组别期中考试成绩实验组对照组tP 117 124 --人数期末考试成绩±5.3 ±6.8 80.1 79.1 ±2.2 ±5.8 88.6 81.3 1.268 2>0.05 13.056 6<0.01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期中考试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开展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法有利于全体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这应该是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相互影响、共同学习的结果。

同时,分析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成绩分布更符合正态分布,而对照组则出现了不完全正态分布的情况。

5 结语

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方法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锻炼作用,在医学高职院校中开展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是成功和可行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课程的改革不是某个学校开展就能实现的,更需要从各个方面包括政策、教材、师资培训等加以完善才能广泛实施。

G526.5

B

1671-1246(2015)24-0107-03

2014年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河南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立项课题(WJLX2014099)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基础课医学教学法
医学的进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