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5-11-11靳永萍刘芳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护理学层面课程体系

靳永萍,刘芳丽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靳永萍,刘芳丽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采用调研论证、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制订实验教学培养目标、整合优化实验内容、创新实验项目、更新实验课程等方法探索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层面、多模块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为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创造条件。

实验课程;动态课程体系;护理专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质量不断提高,数量也不断增加,护理专业本科教育标准随之重新修订,护理教育教学的模式也随之改变。而护理学实验教学是护理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如果护理学实验课程内容不及时更新或整合,就会滞后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整合优化护理学实验课程内容和创新护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近几年,护理同仁对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较多[1-5],但对护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较少[6-7]。本研究旨在构建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为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创造条件。

1 构建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的原则

动态课程体系是适应学科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课程体系[8]。护理学实验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课程之间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护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不是所有护理学实验课程的简单组合,它融护理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于一体,适应护理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并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

因此,我们依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及护理专业本科教学目标,确定构建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应遵循“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基础护理,增强综合能力,强化人文关怀,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2 构建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的方法

2.1 调研论证

通过对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形势与政策研究和文献研究,以问卷形式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以及进行面对面的专家访谈等形式,了解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状况。召开护理专业相关教师和在校学生座谈会,征求他们对目前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建议,为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依据。

2.2 转变护理学实验教学理念

随着护理学科和社会的发展,护理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并促使护理教学从注重知识传授和单一技能训练转变为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确定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强化人文关怀,强调基础护理,增强综合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护理学实验教学理念。

2.3 制订护理学实验教学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制订要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基于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结合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我院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护理学实验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护理综合能力培养”,确定了护理学实验教学3个层面的能力培养目标:基本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护理综合能力。

2.4 整合优化实验内容,创新实验项目

构建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首先是整合优化实验内容和创新实验项目。近年来,我们对护理学基础实验的无菌技术和外科护理学实验的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无菌持物钳的应用等实验内容以及妇产科和儿科护理学中的新生儿沐浴、更换尿布等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将实验教学与新技术融合,与护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不断创新开展了既贴近临床实际又能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实验项目,我们增开的专科护理和综合实训项目有PICC置管及护理、婴儿抚触、重症哮喘病人的护理、胸部外伤病人的护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护理、心搏骤停的抢救护理、正常分娩的护理、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等。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与护理学实验教学理念相契合。

2.5 更新护理学实验课程,定位其功能

笔者认为,实验课程及功能与护理学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应协调一致。结合整合优化后的实验内容以及增开的实验项目,我们从过去的护理实验课程体系中删减了中医护理学实验课程,并针对强调基础护理的实验教学理念增加了开放实训课程,针对护理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目标增加了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3 构建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

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层面、多模块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层面、多模块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

4 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层面、多模块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的3个层面的实验教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承上启下的关系。各层面一般按顺序进行实施,即完成前一层面的教学目标后,再进入下一个层面的教学,但允许3个层面的教学实施在时间上有重叠。在实验课程体系实施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贯彻“以人为中心,强化人文关怀,强调基础护理,增强综合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护理学实验教学理念。

4.1 第一层面的实施

第一层面的教学实施以完成基本技能培养为目标,强调基础护理。该层面要求完成4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分别是:第三、第四学期完成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第四学期完成健康评估实验教学,第五学期完成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开放实训课程在护理本科教学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贯穿开展。开放实训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强化护生的基础护理实训,协助该模块的其他课程共同完成基本技能培养的目标。该层面的实施为终极目标——综合能力培养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 第二层面的实施

第二层面的教学实施以完成专科技能培养为目标。该层面要求完成5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分别是:第五学期完成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临床营养学实验教学,第六学期完成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该层面的实施同样为终极目标——综合能力培养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第三层面的实施

第三层面的教学实施以完成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增强综合能力,强化人文关怀,全面协调发展。该层面仅要求完成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在第五、第六学期进行。该层面的教学实施从表面上看,虽然仅完成了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但是每一个实验项目的教学实施其实验内容都涵盖了基本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并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融入其中;还需要每一位护生有大局意识,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细心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做好每一项技术操作,实施抢救时争分夺秒,从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5 结语

构建与实践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要结合本校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首先确定实验教学理念,明确实验教学培养目标;然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项目,实验课程的功能与护理专业本科教学目标一致,实验课程的结构符合护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结构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和原则。实践过程中,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动态变化。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层面、多模块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切实可行,既为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又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层面、多模块护理专业动态实验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护理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张彩虹,郭洪花,蔡小霞,等.“探究型”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54-57.

[2]史平,张红,潘雅明.基于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66-69.

[3]康晓凤,陈京立,绳宇,等.以临床能力为基础构建护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63-65.

[4]张筱岚,汤珺,郭爱梅,等.四年制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四平台”的构建[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1):1730-1732.

[5]金永哲.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2,35(1):64-65.

[6]沈翠珍,谷娟娟,沈梨芳,等.“中西融通”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9):393-394.

[7]朱朝英,周建荣.构建以核心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护理本科实验课程体系[J].护理研究,2012,26(6):1517-1518.

[8]王光义,孙玲玲.动态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272-274.

G40-03

A

1671-1246(2015)24-0007-02

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猜你喜欢

护理学层面课程体系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