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练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

2015-11-09王端嫩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花种壁虎继承人

王端嫩

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意无意之中,大多数教师偏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还小,知识几近为零,不具备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点点滴滴只能靠老师教。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得被动,学得厌烦。更严重的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后劲,依赖性强,离开老师就不知道怎么学。

为了减轻师生负担,更为了探究一条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使他们早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路径,在完成拼音教学,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识读能力之后,我选择“质疑、释疑”为切入口,分“课文大意理解,字词准确把握,课文叙述思路”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经过两年的试验,效果显著,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普遍比平行班的学生好。

一、看题目质疑,读课文释疑,理解课文大意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是启发学生质疑的好方法,也是引导低年级学生进入自学门路的好途径。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引导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②小壁虎向谁借尾巴?③他借到了尾巴吗?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进入文本,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统一的不同符号(“——”“﹏﹏”“△△△”)从书中找出答案并标示出来。学生只要找到了答案,课文大意也就理解了。

二、找词语质疑,读图换词看表演释疑,准确把握词义

每篇课文,学生都有一些不理解或意思把握不准的字、词。指导低年级学生理解词语,不能单纯地靠语言文字解释,最好是借助课文插图、换词、表演动作来进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用符号标记出不理解的词,然后引导他们通过看插图、换词、演示动作去揣摩词义。如《我是什么》一课:①“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了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根据文中的“落、打、飘”三个动词,指导学生观察水珠、雹子、雪的图片演示辅以手势表演动作,他们很容易准确地揣摩出其含义。②“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温和、暴躁”的意思是很难符合书中意思的。因此,我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说图意,再出示动画,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温和”,课文是指水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暴躁”,课文是指水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能慢慢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要说的话了。③“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光做好事”中的“平常”“光”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利用换词的方法效果会更好,平常——平时,光——只。

三、标自然段质疑,找段意释疑,理清课文叙述思路

低年级学生学说话、写话,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没有头绪。低年级课文是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等,是培养学生有条理说话、写话最好的范文。我的做法是:(1)学生未接触课文之前,心中要有如下四个问题:①课文有几个自然分段(或几句话)?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③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④怎样写的?(2)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进入文本自读自悟,找出答案。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第一步让学生标出有几个自然段(4个)。第二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用花种考验孩子,结果雄日当选为继承人。)第三步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怎样写的?找出有关词句。(课文先写国王用什么方法挑选继承人,再写雄日精心培育花种,最后写雄日被选定为继承人。课文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

万丈高楼平地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学生只要按照上述模式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文章,学生都能由此及彼地进行分析、理解,为中高年级的阅读、写作打下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花种壁虎继承人
Stitching together a glorious career
胡美杰:田野上播撒电商花种
古代雅典女继承人探析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失落的缘
睡懒觉的花种
捉壁虎
壁虎在夜间出没
花与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