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写话”:建构全新的儿童写作课程新形态

2015-11-09陈燕红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图画书图画绘本

陈燕红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写作一直处于困境,单纯从阅读角度出发解决写作问题似乎希望渺茫;单纯从绘本角度出发,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单纯从写话角度出发,实际操作后发现缺乏实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就写话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写话的兴趣。近年来,绘本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是否可以将绘本与写话融合来建构儿童写作的新课程呢?

一、小学“绘本·写话”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绘本·写话”将“图”与“文”巧妙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形象中建构语言。松居直曾说过:“图画和孩子的心声相应,具有和孩子对话的力量,图画书的生命力就在于此。”绘本在吸引孩子阅读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儿童的想象力有了施展身手的机会,想象使他们的世界变得非常广大自由,此时写话成了学生内心的需求,自然就有灵动的语言真情地流露。

第二,“绘本·写话”把“读”与“写”巧妙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实践中建构语言。

孩子之所以喜欢故事,是因为故事具有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故事的幽默、趣味的因素能让孩子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此外,语言的节奏感,欲言又止的表达方式,意味深长的结尾等,到处包含着“写”的技巧。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技巧,创造性地进行写话训练,使阅读和写话互为表里,既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丰富了绘本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绘本·写话”使想象与现实巧妙对接,让学生在生动的情节中建构语言。

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毕加索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善于幻想,绘本写话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的舞台。学生徜徉在由丰富的画面和动人的叙述交织而成的美丽故事中,在丰富的画面中,在动人的叙述里,他们会感到有话可写。

二、小学“绘本·写话”的指导策略

1.挖掘画面的生长点,创造鲜活的儿童语言

绘本的图画,都是把故事融化于画面中,凭其连续性来展开故事,它的作用在于在孩子心中创造故事的世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从封面一直到封底,准确感知图画信息,将绘本那一页页断开的图画“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1)想象编故事。

在一些绘本中,图画与文字分别对立,平行叙事,文字不是具体的说明图画,图画的形象与文字没有关系。利用图与文的差异往往能够传达出更为丰富、复杂的讯息。

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描绘了地上和地下两个不同空间里发生的两个不同的故事。而文字却只描述了地上的爷爷为孙子约瑟把小毯子缝成外套,把外套缝成背心;地下的故事,是一个没有文字说明的故事。对这类图画书的“绘本·写话”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结合故事中的文字形式编成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刚读完一个新的故事,意犹未尽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看图自主创作,畏难情绪也就大大降低了。

(2)解说现故事。

无字书是绘本的一大创举,它完全靠画面来讲述故事。而每个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根据画面来配文字的游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如莫尼克·弗利克斯的《飞机》,只有14个画面,是一本孩子一看就懂的无字书。学生看这样的无字书,一定会喃喃自语地把故事讲出来,此时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教师让他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个画面,那么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就被创作出来。学生发现写故事原来这么简单,创作的激情就会在无声无息中被点燃。

2.捕捉语言的独特性,传递丰富的绘本画面

很多绘本文字会基于图文关系的需要和协同表现效果而趋于紧缩和收敛,即使采用排比和铺陈的外在格式,也非常追求文字的效能与张力,以精练而简短的文字传达尽可能丰富的意义。

(1)模仿练句式。

汪潮教授在《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一文中指出,由读到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读,有现成的文章;写,却是从无到有,靠自己组织文章。绘本是把一定的节奏作为图画书展开的手法之一。这种图画书蕴含一定的语言规律,是孩子们仿写的好材料。

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绘本写话课《我爸爸》中,先出示单幅图单句话: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健壮。爸爸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然后把两幅图连起来出示: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健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同时提取句式“……像……一样……,也像……一样……”,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窦老师充分挖掘了绘本中的语言规律,阅读绘本的同时科学地渗透了写话训练点。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学会了表达,将外在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式。

(2)体验展情感。

图画书围绕一个故事而展开,由几幅或十几幅跳跃式的静态画面,配合简短、浅显的语言,来完成故事世界的塑造。故事是图画书的灵魂,好的故事情节允许孩子们参与行动,感受冲突的发展,意识到高潮的出现,接受令人满意的结局。

如《生气的亚瑟》以极其夸张的手法,述说了男孩亚瑟因为生气产生的极其严重的后果。最为精彩的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反问读者:“你呢?”这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宣泄的机会,让学生发挥想象,模仿故事中的语言来写一写。有了自己生活的经历,情感的体验,写话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学会了把“生气”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用这种罕见的手法,轻而易举地表达出来了。

3.勾连图文的合奏性,展现独特的写作魅力

图和文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两者传达意义的差异是图画书提供的最重要的乐趣。这种独特的表达系统比较契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阅读写话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阅读文字,更要关注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联。

(1)充实图中之意。

绘本的图画常常运用绘画技巧中的留白,使它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而文本的语言又是简练的,在意犹未尽时戛然而止。这样的方式恰恰为绘本写话提供了契机,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画面表达的内容用语言来呈现。

如《要不然会更糟糕》在文字表述时,采用了点到为止的方式:“但是,要不然会更糟糕。”作者没有继续往下说,但他用画面告诉我们了。指导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文字的同时看插图,变换语言来写一写“小老鼠兴奋地说:‘我是幸运的,要不然我     。”这样的设计,在学生兴趣盎然的阅读写话中,既考查了学生是否读懂图画,又进行了句式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了文字与插图之间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

(2)描述言外之图。

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观赏,仔细描绘,可以是文中的一幅图,从图画中解读出绘本中未表达的故事,也可以指导学生把看似割裂的一幅幅画面,凭借自己的理解、想象编出有趣的情节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

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说:“经典之作《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整本书14个画面,一共只有32个单词。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述的是一只母鸡在农场里兜了一个圈子。但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于是,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在学生被狐狸的窘态逗得前仰后合时,引导学生选择某一幅图将狐狸的丑态写下来,此时的写话是生动的、富有生趣的。

(3)衔接图文之趣。

看惯了图画书的孩子,不但可以发挥想象力,将那一页页断开的图画“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能把静止的把图画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

如《逃家小兔》在画面的衔接和处理上很有创意。一张全景似的横长的彩色跨页,没有对白,只有一幅色彩浓烈的想象的画面,然后又是两张黑白,又是两张合二为一的彩色……多么有趣的画面,多么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把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此时让学生把黑白图画上的文字与看到的情景结合起来,发挥想象将这一情节写具体,学生眼中有图,心中有情,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写话在学生满心愉悦中完成。

绘本为学生打开了阅读之门,其生动奇趣的画面,简洁美妙的语言是训练低年段学生写话的极佳载体。我们可以将绘本与写话和谐对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拓宽写作的时空和渠道,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同时,又快乐地书写着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故事,从而焕发他们学习写作的热情,享受写作的快乐。

猜你喜欢

图画书图画绘本
神奇的图画书
绘本
绘本
绘本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