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硝酸盐对废水中氰化物测定的影响及排除

2015-11-05石芳兰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烟酸氰化物吡唑

石芳兰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亚硝酸盐对废水中氰化物测定的影响及排除

石芳兰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氰化物本身毒性非常强,进入水中可导致饮水的人以及生物等全部中毒,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导致死亡,故加强氰化物水质监测,是当前用水安全的重要工作。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氰化物,为此,加强工业废水氰化物测定,可更好的实现用水安全。但在对氰化物进行测定时,极易受到亚硝酸盐的影响,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废水样液进行抽取,分析亚硝酸盐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影响,同时对如何有效排除亚硝酸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众所周知,氰化物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化学物质,若将其大量排放到水中,那么就非常最容易只是饮水以及水中的生物全部中毒,为此,加强氰化物的水质监测,对提高用水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废水中总氰化物的测定一直以来都需要采取预蒸馏,再对馏出液中的氰化物进行测定,最常见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了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色谱法、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等。但由于废水中往往含有非常丰富的成分,这势必会给氰化物的测定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亚硝酸盐,还原性物质,活性氯物质等。根据国内文献报道信息来看,给氰化物测定带来影响的主要集中在异烟酸吡唑啉比色法的分析上,例如,氯胺T的反应时间以及用量,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显色反应的最佳温度等方面。此外,还有不少报道则更重视对蒸馏过程中,加热温度对氰吸收的影响,对水样中总氰化物的测量不确定度。此外,国内还有文献通过对实际水样中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氰化物测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观点,本次研究为了更进一步排除废水中氰化物的测定条件,决定对干扰测定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实际工程中废水中氰化物测定提供理论研究。

废水本身就含有较高的氰化物,不仅会致使废水中氰化物的浓度异常偏高,同时总氮与COD的含量也会呈现为异常上升,而氰化物(CN)主要就是氮元素以及碳元素的组合,后两者因受到高温的影响,非常容易形成大量新的氰化物,即在总氰蒸馏的过程中,可形成氰化物。本次研究主要对废水中,影响氰化物测定的亚硝酸盐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导致干扰的主要因素以及排除的主要方法。

测定原理

在中性的环境下,水样中的氯胺T反应以及氯离子能够生成氯化氰,当其与异烟酸进行相互作用,并通过水解最终生成戊烯二醛,再将其与吡唑啉酮进行有效的缩合反应,即可快速生成蓝色化合物,该色度与氰化物的含量就能够形成正比。

这种方法是氰化物含量测定的重要方法,但极易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其中活性氯、硫化物、亚硝酸盐、硫代硫酸盐等均是常见干扰物。本研究选取亚硝酸盐作为干扰物进行分析。在对样水进行测定时,在强酸蒸馏的过程下,EDTA以及亚硝酸盐等物质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氰化物,致使测定受到较大的干扰。

通过对2014年8月-12月废水中亚硝酸基氮以及氰化物的浓度进行观察记录(见图1),此时并未向其中加入抗干扰剂。根据下图来看,当废水中亚硝酸基氮的浓度在出现上升时,氰化物的浓度也会呈现为明显上浮,相反,当废水中亚硝酸基氮的浓度在出现下降时,氰化物的浓度也会呈现为显著下降,趋势也会逐渐接近。

实验方法

仪器

200mL容量瓶、500mL蒸馏瓶、25mL具塞比色管、分光光度计、比色皿。

图1 2014年8月-12月废水氰化物浓度观察图

试剂

磷酸缓冲溶液(PH=7.0)、2%氢氧化钠溶液、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在使用前按照需要进行1:5的混合使用)、1.0%氯胺T溶液、15%酒石酸溶液、15%硝酸锌溶液。

实验步骤

预蒸馏

取200mL样液置于500mL蒸馏瓶内。对蒸馏装置进行安装,确定蒸馏液导管上端能够与冷凝管的出口进行连接,将下端插入到吸收液内,对各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确保气密性良好。取适量干扰剂加入到蒸馏瓶内,并向加入硝酸锌溶液10mL、7~8滴甲基橙、5mL酒石酸溶液,并立即将瓶盖盖好,确保瓶内液体能够呈现为红色,同时对液体进行加热,保持2~4mL/分钟的速度对蒸馏水进行加热。采用200mL容量瓶,向其中加入2%氢氧化钠吸收液10mL,直至馏出的液体接近100mL后,即可停止进行蒸馏,再用水对其进行稀释,使其能够达到标线范围。

试样测定

取出10mL馏出液置入25mL比色管内,向其中加入5mL磷酸盐缓冲溶液,将其充分摇匀。迅速加入1.0%氯胺T溶液0.2mL,迅速将盖子拧紧,再次进行充分摇匀,将其静置3~5min。在各试管内加入5mL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充分摇匀,用水将其稀释到标线范围。在25~35℃的水浴内,放置30min,当溶液从紫红色逐渐转变为蓝色后,表明反应已进行完,在分光光度计上于638纳米波长处,选取空白试剂作为对照,并采用1cm比色皿进行吸光度的测定。

结果分析

抗干扰剂的选择

根据表1统计结果来看,氨基硫酸铵与氨基硫酸均能够作为抗干扰剂使用,并且能够对亚硝酸盐进行分解,其能够使亚硝酸盐给测定带来的影响进行有效消除。按氨基硫酸非常容易被水解,并且在水解之后属于另一种强酸,加入的使用剂量也非常不容易受到控制。另根据数据结果来看,尽管氨基硫酸铵与氨基硫酸均具有较好的消除干扰的作用,但氨基硫酸铵的效果相对来说更高,并且操作其来更加稳定,故后续实验继续选取氨基硫酸铵来进行。

表1 不同的抗干扰剂的使用效果对比

抗干扰剂的用量

不同亚硝酸基氮的浓度下,通过加入不同剂量抗干扰剂的使用,对废水中氰化物浓度进行试验,详见表2。根据表2统计结果显示,当抗干扰剂使用剂量达到89mg与62mg时,此时即可取得最佳值,即便后续再继续添加抗干扰剂,其效果也无法达到更显著的提升。

表2 亚硝基氮浓度为41mg/L、27mg/L时不同抗干扰剂用量的测定结果

结语

在电镀、炼焦、化工、煤气等行业中,其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氰化物,这些氰化物被排放到地面水中。这些废水中的氰化物表现为不同的形式,通常呈现为“简单”氰化物(CN-)以及络合氰化物两种形式存在。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这些不同的络合氰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迅速被分解为简单氰化物,这时就能够与其他有害物质进行化学反应,进而对水资源造成较大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方法对水中氰化物进行测定,可达到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但由于各种物质对测定造成影响,这非常不利于水资源保护。亚硝酸盐作为影响氰化物测定的常见物质,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排除,可更好的实现对水中氰化物测定效果的提高。鉴于此,本次通过抽取废水样液进行实践,发现在使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对氰化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时,亚硝酸盐可对测定造成较为显著的干扰。在对抗干扰剂进行选择时,相较于氨基磺酸,氨基磺酸铵的使用效果更为显著。在试样中,每1mg 亚硝基氮加入约 11mg 氨基磺酸铵,则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6.023

猜你喜欢

烟酸氰化物吡唑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含氰化物污染土壤成分分析研究
如何防止氰化物中毒
采用LIX7950从废氰化物溶液中萃取金属和氰化物
柴桥电镀冲件厂因氰化物超标排放被查7人被刑拘
烟酸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缓解热应激的影响
烟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