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2015-11-04施一公

求学·理科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

人物简介:施一公,清华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

二十几年前,我对未来感到很焦虑,也非常迷茫。

当时的迷茫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选择专业。我当时是保送大学,清华大学的老师来招生时对我说,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于是,我阴差阳错地上了生命科学这条船。所以说,我选专业第一不是凭兴趣,第二不是凭专长,而是凭清华大学老师的一句话。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了。

那选专业应该凭啥?我告诉学生,凭未来世界的需求。这个世界的发展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媒体宣传为转移,更不以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否找到工作为转移。这个世界的发展中,一半以上的学术问题来自对人类的关注,这就是生命科学的魅力。不管这个学科在国内的就业情况怎么样,不容置疑的是,生命科学在21世纪是最大的学科。

我觉得同学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凭兴趣挺好,没有兴趣的时候可以培养兴趣。兴趣不是你天生就有的,不是说你听一个讲座突然灵机一动就对一件事感兴趣,它是经过日积月累而发展起来的。有时我在想,人是善变的,你的其他方面可以变,为什么专业是不能变的?所以,我建议大家要根据未来世界的需求,培养起我们原来没有的专业兴趣。

我从1995年11月到现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做学术上,我告诉自己这种兴趣一定是可以培养起来的——原来我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做学术。现在我的专业兴趣极其浓厚,可以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干,乐在其中。

做博士后在外人看来极其苦,其实我身在其中并不觉得苦,我经常觉得自己不这么做的话就亏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1995年11月到1997年4月,我做博士后做了一年半,拿到了第一份工作,获得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的机会。普林斯顿大学不像哈佛大学那样有很多学院,而是只有一个大学本部加一个国际关系学院,很小。普林斯顿大学是一个学术圣地,我为自己能进入这所大学而感到幸运。1997年4月,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开始独立的科研生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仍旧对专业、对研究感到非常迷茫,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我最终还是走过来了——而这都源自我主动培养我的专业兴趣。

我有一个建议,当你迷茫的时候,不要觉得只有把你的迷茫、把你所有问题解决了才能走下一步,我很不认可。我认可一点:不要给自己理由——当你觉得兴趣不足,没有坚定信心,家里出了事情,需要克服心理阴影才能往前走的时候,你都应该全力以赴,应该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往前走。不要给自己逃避的理由,因为一旦你掉队了以后,你的心态就会改变,就很难再把心态纠正过来。

猜你喜欢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美国高校国际事务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广西今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资助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后发展现状分析
试探普林斯顿大学之办学特色
钟章队:重视博士后的培养使用
学术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普林斯顿大学夏普罗校长的治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