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四驾马车”

2015-11-03张炎夏

江西教育C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思维品质小学美术

张炎夏

摘 要: 美术创作,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学生的美术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的根本途径,更是学生表现审美意向和审美情趣的核心媒介。为了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更好地利用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应当拉好“四驾马车”,即注重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践创造力,并鼓励学生敢于、勇于、乐于表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发展自身的个性品质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作实践 思维品质 个性表征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应当成为美术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由此可见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品位,而创造力的培养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创作实践当中。然而,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当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美术创作实践活动根本没有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很多教师和家长单纯地以“像不像”来评判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学到了“依葫芦画瓢”的本领,却没有领悟到美术创作的真谛和内涵。所以,为了真正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审美品位,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四驾马车”,即培养观察力、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力。

一、加强有意注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力

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开始,它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功能,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经验,是学生创作灵感的来源。而观察又与注意相随相伴,注意是观察活动形成的基本条件。从心理学上来讲,注意是学生的心理活动(具体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幻想等)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而美术创作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创造活动,必须以一定的对象作为素材,从中汲取灵感,生成艺术构思,进而创造出有自身特点的美术模型。因此,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以有意注意的不断增强为前提,明确美术创作的目的和任务,增强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干扰因素,加强学生有意注意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细致地观察美术创作对象。

例如,教学《看花灯》这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元宵节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而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引领学生细致地观察花灯,记下自己认为其最有表现力的一面,并学会以制作或绘画花灯等表现出来。为了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更加细致认真地观察灯会场景,笔者精心布置了课堂情境:课前在窗户、主题墙等地方贴上了节日祝福语和图片,营造了一个喜庆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灯会视频,并为学生制定了具体的观看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灯会欣赏完毕,教师还出示了一个花灯制作流程图,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形成自身的思维导图。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情境创设,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感受,创作的灵感也随之喷涌而出。另外,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实际的观察体验,也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教师还带了一个花灯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具体观察花灯的基本结构,了解其审美价值,并示范花灯制作的具体流程和步骤。

二、有意留下思维空白,锻炼学生想象力

爱幻想和想象是儿童具备的一种天性,而美术创作正需要学生具备这样的天性。如果说观察是培养学生感性思维和具象思维的沃土,那幻想和想象就是让创作灵感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的阳光和雨露。因此,为了让小学生美术创作活动更具创造性,就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还以具象思维为主,要呵护好学生创作的土壤——观察力,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更具有饱满度,让联想力更有广度,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会更具表现性、新颖性和前瞻性。而由于好奇心是儿童阶段的成长标志,再加上人都有有意或无意弥补思维空白的心理倾向,所以,培养学生想象力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创设各种特定情境,为学生留下各种有趣的思维空白,让小学生的思维在其中尽情地驰骋,想象力自由地发散,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努力构造出能够体现自身个性品质的创作模型或构思。

例如,学习《风》这一课,风是人类可感知的自然现象,它非常奇妙,有着“善”与“恶”两面,有时会是温馨舒适的微风、暖风、清风,而有时又是破坏力极强的狂风、飓风。因为学生不可能天生就能认识风的真正“身份”,而且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关于风的真实情境,因此,学生要将自身对风的独特印象和感受表现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时,就必须充分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一方面,通过联想再现自身体验过风所带来的感受和心理情境,为思维的发散提供必要的素材;另一方面,通过想象,勾勒出自己心中风的具体形象,并在脑海中建立自己所期望的风的艺术模型,从而奠定创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风格特征。

三、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强化学生实践力

美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再多的观察经验,再好的创作灵感,以及再高超的创作技艺,都必须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可以说,美术创作实践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对于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审美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生刚开始系统接受美术学习和训练,美术创作水平较低,更没有多少创作经验,要让他们将天真无邪、无羁的想法和灵感转化为具体的作品,只有给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创作经验,学会利用各种素材进行组合、创造,加深对美术设计要领的认识,体会美术创作的审美情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传达基本的美术创作方式和要领后,必须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将理论认知付诸实践的大舞台,以此来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擦出自己内心的创造火花。

例如,《风筝》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风筝作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以及玩具来引发、增强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并引领学生将放风筝时的感受、气氛、情境等,通过绘画创作的形式自由表现出来。为了促进这些目标的达成,首先,笔者引领学生观看了有关风筝的电影和电视的情景片段以及各种美丽的风筝图片,并在课堂展示了风筝实物,引导学生具体认识风筝的基本结构以及制作的原理和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后大胆地尝试制作风筝。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制作风筝的快乐体验,而且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贴切的体验,教师还带领学生到户外放风筝,让学生再次亲身体悟放风筝的具体情境和氛围。结果,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这种刺激而又欢乐的氛围中,在进行关于风筝的美术创作时也都能具体联系当时的情境,即兴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自主展示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身处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追根究底也是个性使然。没有了个性,世界就会变得千篇一律,了无生趣;作为个体也将失去自我,以及对存在和发展的感知。美术创作活动也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活动,因此也需要每个学生个性的参与,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乐园”。然而,实际的教学活动却让我们不得不时常感到困惑,一方面,有的教师将学生的个性创作活动视为机械的描摹行为,只关注学生有没有完成任务,片面地以“像不像”来看待一个学生的美术造诣,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潜能;另一方面,有的教师曲解了个性的内涵,认为让学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漫无边际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就是所谓的尊重和促进学生美术创作个性地发展,因而没有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指导,造成学生的美术创作失去方向,乃至掌握不了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因此,为了让小学生创造出更加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不仅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开展各种自主创作和展示活动,还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在此基础上彰显自身独特的个性,让自己的美术作品真正有“灵魂”。

例如,《我设计的车》是以车为主题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了解车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设计车。所以本课堂其实是一堂尽情创作和表现的课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设计模型,并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改造,再创作,再展示,从而设计出自己最为满意的汽车模型。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教师设计了一个“未来汽车设计博览会”活动,并在现场配备两名主持人和一面主题墙。整堂课都围绕这个活动进行,每个学生都积极地设计和创作,设计和创作好的学生马上把作品交给主持人,并把作品挂上主题墙,主持人立即与创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其他学生则作为欣赏者和观摩者,从中了解到同伴设计的风格特征和理念,吸收他们的优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帮助设计者及时改进设计等。

总之,小学美术创作是一种视觉艺术创造活动,更是评判学生综合造型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标尺,其中不仅有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要素,而且还饱含他们的艺术构思、审美意向以及创造力。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应当从这些具体的构成要素入手,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能力的发展中积累生活经验,在想象和构思能力的发展中寻求创作灵感,在亲身实践和探究中增强创新能力,在活动展示和交流中发展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34-123

[2]陈铭.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夏红专.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J].中国美术教育,1997(06).(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思维品质小学美术
少儿版画主题创作实践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