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焦虑与应付方式的成因分析

2015-11-01刘明娟

关键词:山西大同应付合理化

李 然,马 俊,刘明娟,李 佳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学生焦虑与应付方式的成因分析

李 然,马 俊,刘明娟,李 佳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目的调查山西大同大学学生焦虑心理与应付方式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健康学习成长。方法运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焦虑心理问卷”对1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焦虑水平得分2.29~2.40;应付方式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②未担任班委的大学生来自“自信不足”的焦虑显著高于班委人员;应付方式在“自责”、“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睡眠质量在各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但在应付方式上无显著差异。④学习成绩在各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应付方式上差异显著;在“幻想”、“退避”、“合理化”消极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①大学生焦虑程度适中,应付方式具有积极倾向性,同时在人格上体现出两面性、矛盾性。②睡眠质量良好者焦虑程度低,但对大学生形成积极应对方式无显著效应。③学习成绩在及格水平附近者焦虑程度较高,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也较少。

焦虑心理;应付方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焦虑是大学生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心理困扰,其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阶段,经济压力、人际关系、恋爱问题、未来前途等是造成他们心理焦虑的主要原因[1]。Liebert和 Morris(1967)在焦虑的评定研究中,区分出了认知成分(烦恼)和生理成分(情绪性)。此外,还证实了烦恼在焦虑测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非情绪性[2]。如果大学生对一些烦恼不能及时调适,将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3]。应付方式对大学生缓解焦虑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应对(coping)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个体面对应激环境和事件时做出的认知评价以及为了调节心理水平达到平衡状态所采用的措施”[4]。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和焦虑的冲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大学生焦虑中的认知成分(非病态非情绪性的焦虑),调查当代大学生的焦虑与应对方式现状,同时分析性别、专业、年级、是否担任班委、睡眠质量、学习成绩对焦虑与应付方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大同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共获得有效被试181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113人;文科专业85人,理科专业85人,缺失11人;一年级41人,二年级37人,三年级51人,四年级52人;班委48人,非班委133人。

1.2 施测工具

1.2.1 应付方式问卷

由六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不同类型的应付行为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其中,“解决问题—求助”为成熟型,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这种积极应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退避—自责”为不成熟型,生活中常采用自责、退避、幻想等消极应付方式,表现出一种神经症的人格特点,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合理化”为混合型,该因子与积极应对成正相关,也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反映出这类受试者在应付方式上表现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每个分量表由若干个项目组成,共62个项目,每个项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应用广泛[5]。

1.2.2 焦虑心理问卷

外文量表有25个项目组成,包括五个因子: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缺乏自信(lack of confidence)、前途迷茫(aimless future)、学业压力(work incompe⁃tence)、经济压力(financial)。通过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其修订后的中文量表由15个项目3个因子组成:“前途迷茫”、“自信不足”、“经济压力”。该量表采用五点里克特计分法,总量表的同质性系数为0.860,重测信度为0.802;分半信度系数为0.797。此量表是目前非病态性烦恼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在正式施测前,进行了预测,通过检验其信效度,可用于大同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6]。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描述性统计、多元方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焦虑心理与其应付方式的现状分析

表1显示,目前山西大同大学学生焦虑水平在“前途迷茫”、“自信不足”、“经济压力”各因子上,得分为2.29~2.40,处于“有点担忧”到“中等程度担忧”之间,这说明,目前大学生整体焦虑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程度适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应付方式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在“解决问题”、“求助”上得分较高,分别为0.79、0.61,在“自责”“幻想”“退避”上得分接近0.50,在“合理化”上得分为0.50。这说明,大学生以积极应对方式占主导,同时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体现出大学生在应付方式上具有积极倾向性,同时也具有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

表1 焦虑与应付方式现状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2.2 焦虑与应付方式在性别、专业、年级和是否担任班委上的差异分析

表2 焦虑与应付方式各因子的影响源差异分析(F)

表3 影响源在焦虑与应付方式上的平均分及标准差

表2,表3中数据表明,焦虑心理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但其中的“自信不足”因子存在班委差异(F=4.847,P=0.029)。进一步分析发现,未担任班委的大学生来自“自信不足”的焦虑显著高于班委人员,说明没有担任班委的大学生来自“自信不足”的压力更大一些。

应付方式在年级、专业和是否担任班委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自责”“合理化”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自责=5.863,P=0.017;F合理化=5.188,P=0.024),进一步分析,发现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在“自责”、“合理化”这两种应付方式比女生得分高。

2.3 焦虑与应付方式在睡眠质量上的差异分析

表4 焦虑与应付方式各因子的睡眠质量差异分析

表4数据说明,“前途迷茫”“自信不足”“经济压力”焦虑因子在睡眠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F前途迷茫=3.139,P=0.046;F自信不足=3.186,P=0.044;F经济压力=7.001,P=0.001),没有睡眠困扰者,焦虑程度得分最低;在各应付方式上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

2.4 焦虑与应付方式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分析

表5 焦虑与应付方式各因子的学习成绩差异分析

图1 焦虑在不同学习成绩上得分的线形图

图2 应付方式在不同学习成绩上得分的线性图

表5数据表明,学习成绩在“前途迷茫”“自信不足”“经济压力”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前途迷茫=2.701,P=0.032;F自信不足=2.735,P=0.031;F经济压力=2.874,P=0.024)。由图1可知,表现为及格水平附近的学生焦虑得分最高,成绩优秀者焦虑得分最低。

学习成绩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应付方式上差异显著(F解决问题=5.904,P=0.000;F自责=3.090,P=0.017;F求助=3.625,P=0.007)。由图2可知,及格水平附近者的应付方式得分较为突出,具体体现在“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上得分最低,在“自责”因子上得分最高。

学习成绩在“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3.1 焦虑心理与应付方式现状

山西大同大学学生的焦虑程度适中,应付方式具有积极倾向性,同时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矛盾性。这说明山西大同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在面临应激时,也会有消极的应对方式,但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具有暂时的身心保护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当前大学生矛盾、纠结的心态仍然是存在的,这与客观现实是相符合的。

3.2 性别、专业、年级和是否班委对大学生焦虑心理与应付方式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不受性别、年级、专业的影响,这也证实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焦虑是一种比较泛化的焦虑,这种焦虑更多与大脑的认知相联系,现实因素对其的影响较大,比如经济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学业问题等,这种焦虑是一种非病态非情绪性的焦虑,这也反映出我们身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焦虑无处不在。应付方式不受年级、专业和是否担任班委方面的影响,应付方式是人在应激状态下,对环境作出认知评价后,自然而然所选取的一种策略,多数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受年级、专业等方面影响作用不大。

3.3 睡眠质量对大学生焦虑心理与应付方式的影响

睡眠质量对焦虑有直接影响,对应付方式影响作用不大。本文所研究的焦虑,是与我们的认知相联系的,面对焦虑,投入认知成分较多,采用过分担忧,以至于牺牲睡眠,对于解决焦虑的问题本身是没有作用的,反而起到反作用,徒增烦恼而已。

3.4 学习成绩对大学生焦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学习成绩好坏对焦虑影响较大,对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影响较大,但对“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影响作用不大。学习成绩在及格水平附近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具体来说,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焦虑程度越低,但焦虑程度最高的并不是不及格者,而是在及格水平附近的学生,这与现实相符合。因为在大学学习模式下,学生更关注各门课程通过与不通过,而不是得分最高最优。在应付方式上也体现出及格附近者的突出效应,该类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得分最低,而“自责”得分最高,说明采用积极应付方式较少,同时自责程度较高,这可能是该类学生成绩低下,焦虑程度较高的一个原因。

[1]李然.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及其与自尊、烦恼心理的关系[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11.

[2]Joachim Stöber,Jutta Joormann.A short form of the worry domains questionnaire:construction and factorial validat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1(4):591-598.

[3]李然,肖海雁,李婷婷,等.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烦恼的关系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83-86.

[4]杨阳,何成森,马南正,等.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565-567.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6]Jutta Joormann,Joachim Stöber.Measuring facets of worry:a lisrel analysis of the worry domains questionnair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7,23(5):827-837.

Cause Analysis of Anxiety and Coping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

LI Ran,MA Jun,LIU Ming-juan,LI Jia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anxiety and coping styles of students at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and analyze its interrelated factors,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mselves correctly and growth healthily.MethodsA total of 181 college students were measured randomly via th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CSQ)and the Worry Domains Questionnaire(WDQ).Results① In general,the scores of college students’anxiety is between 2.29 to 2.40;the coping styles descending order are:“problem solv⁃ing--seeking help--fantasy--escaping--rationalization--blaming”.②“Diffidence”factors on anxiety,people who is not class com⁃mitte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lass committee;coping styles hav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on“blaming”and“rationalization”factors.③ Sleep quality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each anxiety factors,but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coping style.④ Aca⁃demic record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each anxiety factors;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coping styles of“problem solving ”,“blaming”and“seeking help”;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coping styles of“fantasy”,“escaping”and“rationalization”.Conclusion① College students have moderate degree of anxiety and positive bias on coping styles,at the same time also have contra⁃dictory mentality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ides.② People who has good sleep,anxiety level is low,but don't work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positive coping styles.③People whose academic record near the cut-off scores,anxiety level is high and positive coping is used rarely.

anxiety;coping style;positive coping;negative coping

B842

A

1674-0874(2015)05-0073-04

2015-08-07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1076];山西大同大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2013K10]

李然(1982-),女,山西阳高人,讲师,研究方向:心理测评。

〔责任编辑 王东〕

猜你喜欢

山西大同应付合理化
山西大同 黄花菜丰收在望
Task 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山西大同大学采矿研究所简介
山西大同邀客共赏“小黄花大产业”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