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服助力容城服装产业升级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展产学研成果

2015-10-29沈静王赛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容城北京服装学院京津冀

本刊记者_沈静 王赛 文/摄

北服助力容城服装产业升级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展产学研成果

本刊记者_沈静王赛文/摄

1 校地合作秀出先锋设计

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给予容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继成功推动北京服装学院保定白洋淀服装文化创意中心落户容城之后,此次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暨纺织服装产业项目对接会的顺利举办更为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本届活动中动态展演环节一共三场,涵盖了开幕式上北京服装学院带来的“无远不至”主题服装秀、国际文化交流展演、2015学生装趋势发布暨京津冀中小学学生模特选拔大赛。

开幕式现场,“无远不至”主题服装发布秀惊艳亮相。展演服装主要包括男套装、女套装、时尚女装等系列,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主题。其中,“金”代表细致格调上的高雅;“木”代表休闲的主流;“水”代表女装;“火”代表青春与热情;“土”代表了传统服饰的设计与传承。动态秀中,还穿插了水舞表演等视觉艺术节目,全面展现服装的时尚风采。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邹游介绍,当日服装秀的150套服装都是北服教师专门为开幕式而创作,再由容城当地的企业生产。展出的服装是北京服装学院和容城服装企业共同合作的成果,充分体现出容城服装发展的潜力。

此外,开幕式动态秀环节还融入了异域风情,国际文化交流展演呈现了罗马尼亚著名服装设计师BOT ROZALIA(波特·罗扎丽娅)的服饰作品,带给现场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学生装“常服”概念引发关注,图为颁奖合影。

2 京津冀联动展学生装“常服”创意

罗马尼亚设计师作品,展现异域风情。

除了展示了成人服装,本次动态服装展示中专注中小学生校服设计也是其中一大亮点。在2015学生装趋势发布暨京津冀中小学学生模特选拔大赛中,来自京津冀地区的60余名中小学生身着新设计的学生装,进行了展示和模特专业评比。据了解,今年5月,北京服装学院保定白洋淀服装文化创意中心暨北京服装学院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保定)以及大学生实践基地在容城县揭牌,双方的合作逐渐深入。

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生德育、美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最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校服标准》的精神,积极推动校服成果转化,此次学生装设计与模特展示活动初赛选拔出的中小学生都经过了北京服装学院模特专业培训,更好地展现了学生风采。

发布秀上,学生装的设计更加强调“常服”理念,“常服”意在打破学生运动装与制服的界限,使新款学生装不仅具有运动服的功能性,同样具备制式服装的着装效果。

本次活动的举办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际,为搭建三地中小学生的沟通、交流,来自京津冀的中小学生模特参与了学生装展演环节,并在现场7位专业评委的打分中评选出了最佳风采奖、最佳表现奖、最佳上镜奖、最具潜质奖、最佳人气奖各4名。同时还选拔出4名“保定市学生形象大使”。

3 容城服装历程展出古今风采

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动态展演给服装节吹来了时尚设计之风,而静态展示则梳理了容城服装产业的历史脉络,呈现了现如今企业的发展成果。

容城服装历程展共分为“青春和梦、追梦历程、梦想腾飞、梦想辉煌、中国梦·容城梦、发展历程大事记”六大板块,通过图片、展品陈列、专访视频等多种形式,勾勒出服装产业30年的发展情况。

服装静态展则融汇了来自北京服装学院和容城当地服装企业的服装,设置了30余个静态展区,内容涉及时尚文化、互联营销、智能制造等,现场还增设了人机互动设备,创造了观众体验空间,增加了观赏中的娱乐性。

走访服装静态展区,北服展区的“新中装”、“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服等展品吸引了现场众多关注的目光;行业展区从服装产业智能化转型切入,展示了3D扫描技术;特装展区汇集了澳森、津海、丽友等容城服装企业所研发生产的西服、衬衫、户外运动、休闲服等特色服装;企业品牌展区分别由金森、圣大、静宇等11家企业展示其特色服装产品;招商标准展区则涵盖了当地毛绒玩具生产企业和服装主辅料加工企业的产品展示。

中共容城县委书记李绍祥表示:“多年来,构筑大平台、寻求大商机、取得大突破、实现大发展,是容城人的不懈追求。这次活动不仅为展示容城形象、彰显服装文化底蕴提供了良好平台,更为汇聚产业发展要素、促进容城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

APEC领导人所着“新中装”亮相静态展。

9月19~20日,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暨纺织服装产业项目对接会在保定容城举办。本次活动由保定市人民政府、北京服装学院和新华网共同主办,容城县人民政府承办,以“美丽梦想、奋进容城”为主题,包括开幕式、动态展演、服装静态展、容城服装历程展、服装产业论坛、项目对接会暨秋季服装订货会等精彩内容。

4 论道创新指引转型之路

当前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发展不断深入,县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同样遇到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为此,本届服装节期间举办的新常态·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论坛汇集了业内专家、精英,提出了许多前沿思想。

“新常态”诠释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当服装企业面对纺织服装领域的“新常态”同样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现场,中纺联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孙淮滨说道:“新常态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经济发展增速不断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一种常态;经济动力转向以创新驱动,涉及体制、产品、管理等方向的创新发展。服装企业新常态下的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对冲外界压力。”

论坛主题不仅聚焦产业创新发展,同时也关注服装品牌时尚与设计的提升,通过专业领域内人士的观点分享,带给容城服装企业家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一搭”APP创始人张扬正说道:“我一直信奉思维决定高度,知识决定速度。从奢侈品的时尚角度来看,工艺、原料、功能和品牌故事四个维度影响着品牌的发展。”中澳时尚联盟创始人Timothy Coghlan则从时尚零售角度对品牌商业发展路径加以解读。

众所周知,容城服装产业具有强大的生产基础优势,目前,全县共有服装企业945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2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产品涵盖西服、衬衣、休闲、棉服、内衣、裤装等6大系列,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套)。生产优势成就了容城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创造品牌价值,增加商业附加值成为容城服装产业正在面临的新课题。

论坛上,原创设计师品牌“有耳uare”创立者聂郁蓉和孙磊从年轻人观察互联网时代服装品牌发展的视角,详细介绍了服装品牌创立与推广的经验。“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发展有更多平台,品牌、顾客与平台三者可以形成一个闭环。品牌最需要找对精准的客户群。”孙磊说道。

北京服装学院教师、“楚和听香”品牌创始人楚艳认为,传统文化与服装品牌的融合发展十分重要。她还展示了多种服饰纹样,解读了唐宋女性的服饰风采。透过对于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的梳理,现场嘉宾也对中国服饰文化有了深入了解。

↑服装静态展区内来自北服和容城服装企业的优秀展品。

→“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高校联盟”揭牌成立。

5 多方支持共创产学研成果

本次服装节突出了校地之间的密切合作,比如其间“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高校联盟”揭牌成立,包括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11所院校参与;肖文陵、楚艳等21位优秀服装设计师与容城签约合作。不仅如此,“国际影视服饰及衍生品产业基地” 、“深港京津冀(容城)科技金融基地”相继揭牌成立,也意味着容城服装产业未来将向着更大、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专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助力地方产业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容城与各个专业纺织服装学院的密切合作,则体现在实现容城服装企业与国内外一线设计师、经销商和供应商的对接,在更广阔的范围寻求技术支持和材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合作,打开产品知名度,提升产业美誉度。

正如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所言,“此次与保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对接是学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对推动地方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这次服装节,引导企业积极谋划转型升级,提升师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学科的发展。”

他还强调,学院与容城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合作将会更加丰富和深入。此次合作是以北服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为主力参与,将来其他二级院系如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造型艺术系等都将有组织地深度参与合作,丰富当地服装(含箱包鞋帽等)产业科技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当地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容城县县长王占永表示,与北京服装学院以及相关纺织服装专业院校的深入合作将为容城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带来动力。高校的资源优势为容城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条件,我们希望通过校地的合作努力打造容城纺织服装产品竞争力,创造更大的商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容城北京服装学院京津冀
《“头大”的一天》系列一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野》
“行进中的历史”:北京798当代艺术展走进雄安
슝안
京津冀协调发展助推容城服装产业升级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