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四联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7张小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7期
关键词:硝酸甘油稳定型肝素

张小东

(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周口 466000)

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四联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小东

(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四联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按照平均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低分子肝素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有效2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其中1例患者出现腹壁局部瘀斑不良反应;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有效14例,显效9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76.67%,其中2例出现腹壁局部瘀斑,2例出现上腹部不适。结论 四联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较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与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特征表现为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并且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还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在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其应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的情况回顾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47~81岁,平均年龄为(61.2 ±1.23)岁,伴有糖尿病的21例,伴有高血脂的10例,伴有高血压的9例,女性20例,年龄在45~80岁,平均年龄为(60.1±2.2)岁,伴有糖尿病的10例,伴有高血脂的6例,伴有高血压的有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制定的UAP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口服阿司匹林,每次0.1 g,每天1次,建议患者长期口服,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口含硝酸甘油1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入低分子肝素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分子肝素5000 IU,每隔12 h皮下注射1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1次,口服,以7 d为1个疗程[1]。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记录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及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心电图趋于正常,心绞痛分级改善为2级。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心绞痛分级改善为1级。无效:患者的病情趋于严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增加[2]。

1.4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分析,所得计量资料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有效2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其中1例患者出现腹壁局部瘀斑不良反应;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有效14例,显效9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76.67%,其中2例出现腹壁局部瘀斑,2例出现上腹部不适。见表1。

3 讨 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n,%)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导致局部血小板聚集,导致腔内出现堵塞性血栓,进而引发临床症状,危及患者生命。针对此种疾病的治疗,需要以疏散血小板,并且抗栓、抗凝为主,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心肌供血量。由于溶栓会导致大量的血小板暴露并释放,使得斑块无法保持稳定,甚至引发斑块内出血症状,因此,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临床上更多是提倡抗栓而不采取溶栓措施。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以期达到缓解患者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的目的,通过采用此种方法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76.67%,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入低分子肝素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能够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中的黏稠度,这样能够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3]。阿托伐他汀能够对内皮和上调内皮细胞NO合酶起到激活作用,并通过稳定但古川含量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以达到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这样能够保持斑块稳定,从而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4]。通过采用四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发生不良反应1例,与对照组治疗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及硝酸甘油四种药物联合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病情,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的转化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喻平.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17-19.

[2]郭京苹.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6):53-54.

[3]王福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30-31.

[4]李雪雁,范晓燕,宁忠茹,赵振江.三药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1523-1524.

R541.4

B

1671-8194(2015)27-0075-01

猜你喜欢

硝酸甘油稳定型肝素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