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对脑卒中恢复期留置胃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的影响研究

2015-10-27张付秀胡婷婷苏琪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7期
关键词:计划性胃管品管圈

张付秀 胡婷婷 苏琪乐 刘 佳*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二区,湖南 长沙 410086)

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对脑卒中恢复期留置胃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的影响研究

张付秀 胡婷婷 苏琪乐 刘 佳*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二区,湖南 长沙 410086)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恢复期留置胃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 通过组建清清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与实施对策和效果评价,充分运用科学管理工具指导完成圈组活动。结果 活动前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留置胃管计划性拔管率比较,χ2=37.502,P<0.001;活动后,通过改善对患者吞咽评估及干预措施不够,对吞咽困难认识和宣教不足,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患者及家属不重视、不理解、不配合等方面因素来提高脑卒中恢复期留置胃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率,P<0.05;圈员素质显著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留置胃管患者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计划性拔管率,且能增强圈组成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品管圈;脑卒中恢复期留置胃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从尊重人格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的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我科于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留置胃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品管圈运用程序与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品管圈小组由1名圈长,一名辅导员,一名副圈长,8名圈员,共11人组成。圈名为“清清圈”,并设有圈徽,寓意通过品管圈活动让大家参与,及时的采取干预措施,一起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新、健康的肺,解决患者吞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做准备。

1.2确定主题: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相似性分类成亲和图,再采用评价法对亲和图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相符、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每个维度以1-5分计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根据得分的高低,最终圈定了本次活动以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留置胃管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活动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

1.3拟定活动计划:按照PDCA程序,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品管圈活动共8个月,第1个月:人员分工、选定主题;第2个月:拟定计划、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低3~5个月:实施对策;第6个月:评定效果、成果比较、总结与改进。

1.4现状调查:根据本科2013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留置胃管信息统计表,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13年30例脑卒中恢复期(其中带有留置胃管的24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见图1,确定本次活动改善重点为对吞咽困难评估及干预措施到位。

图1

图2

图3

表1 QCC实施前后计划性拔管率比较

1.5目标设定:活动前,我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留置胃管拔管率为33.33%,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7.5%+(1-37.5%)×37.5%×70%=53.9%,根据此公式制定本次QCC活动的目标值为53.9%。

1.6原因分析:QCC小组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找出24例留置胃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率低的因素,并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经过讨论分析,确定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对吞咽困难认识和宣教不足、患者及家属不重视、不理解、不配合、对患者吞咽评估及干预措施不够为主要要因。见图2。

1.7制定与实施对策:QCC小组成员针对要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防范对策,然后各自通过打分评价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团结力,并根据打分结果采取对策。①小组分工 明确分工并制定各自职责,加强圈员责任心及主人翁意识,互相协调配合。②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知识培训:组织专科知识业务学习,每月2次,分别对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功能基础训练、摄食指导等进行多次强化培训参与主任及医师的查房,充分了解患者病情。③制作防误吸宣教图卡:提高健康宣教内涵,与家属及患者加强沟通。④制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首先评估患者是否意识清楚,再完成下一步指令,查看患者能否辅助下控制体位,维持头部位置≥15 s。第一步:若上述两项任何一项为否,则停止测试,如两项均可,则遵从指令完成自主咳嗽、吞唾液等动作,查看患者对唾液有无控制和舌运动能力:查看患者能否舔上下唇,有无构音障碍(声嘶、湿性发音),呼吸正常、血氧饱和度正常。第二步:如果图3~7全选“是”,则继续测试,如果任何一项选“否”,则停止测试。第三步:进一步行吞咽饮水试验。患者直立坐位下依次吞咽5 mL水3次,60 mL水1次,在患者每次吞咽水的过程中及吞咽后观察有无:a.水溢出口外;b.缺乏吞咽动作;c.呛咳;d.气促,呼吸困难;e.饮水后发音异常,如湿性发音等;f.饮水后血氧饱和度下降20%以上。任意一项异常,即终止检查,认为患者筛查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误吸。如上述检查项目均无异常,则认为患者筛查为阴性,不存在误吸。见图3。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定期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对这些患者进行重点督察,掌握拔管指征。⑤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吞咽功能基础训练操作培训和考核,并且进行临床实施评估与评价。

2 结 果

2.1有形成果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处理分析,见表1。活动前后脑卒中恢复期留置胃管患者拔管率比较,χ2=37.50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计划性拔管率为57.7%,高于此次QCC活动的目标值53.9%,由此说明通过对策干预可以提高脑卒中恢复期留置胃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率,同时品管圈活动有意义。

2.2无形成果:本次QCC活动部,取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①评价项目:QCC工具应用能力、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QCC成员合作精神6个方面。②评价方式:圈员自行评价,分别列表设问卷调查,评价为强10分,最低分为0分,总分50分,统计没项的总分和平均分,取每项实施前后的平均分统计数据进行比较[2]。QCC成员素质显著提高,P<0.05,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QCC实施前后小组成员素质情况比较

3 讨 论

3.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运用品管圈前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留置胃管拔管率比较,χ2=56.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留置胃管计划性拔管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护士的工作效率有所升高。

3.2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使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并且尽可能的促使每个成员发挥潜能,为提高工作质量献计献策,增加了成员间的沟通协作,在互动中提高成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和荣誉感,加强了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3.3品管圈活动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是行之有效的,能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3]。

通过QCC活动,我科将持续改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标准作业流程,并执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士的专科护理质量。

[1]刘钊,王海东,姜淑芝.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医疗质量的效果观察[J].医院管理,2012,11(4):423.

[2]张莉,徐元清.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J].中国护理杂志,2012,47(31):75.

[3]冯娟娟.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4(3):369.

R743.3

B

1671-8194(2015)27-0058-02

E-mail:1270168367@qq.com

猜你喜欢

计划性胃管品管圈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