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问题及应对途径分析

2015-10-26林黎扬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环境评价问题

林黎扬

摘 要 由于农业规划的涵盖范围较广、影响面积较大,对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和潜在性,因此,要重视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词 农业规划;环境评价;问题;应对途径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1 农业规划环境评价

农业规划环境评价属于战略性环境评价,战略性环境评价主要是在政策、法规、计划、规划方面的环境评价[1]。在农业规划环境评价中,不仅要对具体战略和替代方案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和综合的评价,还要把综合评价的结果体现在农业规划的科学决策中,而系统和完整的科学决策链过程是法律规定-国家政策-计划以及规划-具体项目[2]。

农业规划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评价不一样,其区别性主要体现在环境评价的对象不同、方法不同、深度不同,以及管理形式不同,并且农业规划环境评价更加注重多方利益的最大化。从农业规划层面进行划分,农业规划环境评价主要有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3个体系;按规划时间层面进行划分,农业规划环境评价主要有环境评价的预测、环境评价的监控、环境评价的回顾3个体系。

由于规划环境评价具有宏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和长期性等要求,因此,农业规划环境评价要结合评价地区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对规划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现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农业规划环境评价可以有效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3]。

2 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问题

2.1 公众参与的影响

农业规划一般在农村地区实施,在传统的农业规划决策中,主要是采用法律手段或者强制手段实施规划。这种传统的规划决策会对农业规划的效果和效率造成影响。公众参与较少主要表现在:公众参与的层次较低;公众参与的方式较简单;公众参与中没有考虑经济弱势和政治弱势的群体;部门和专家的价值观与农民的文化存在隔离,导致农业规划的决策建议难以真实反映农民需求[4]。

2.2 专项规划的影响

2.2.1 规划本身

2.2.1.1 规划体系和规划层次的影响

如果规划体系和规划层次不清晰会造成规划冲突,规划冲突主要体现在不同空间、不同尺度、不同区域之间的规划冲突,不同类型的规划冲突,专项规划和空间规划之间的规划冲突。

2.2.1.2 规划缺失的影响

在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对规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的分析非常重要,分析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是指对农业规划和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而在规划评价的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规划范围缺失、规划不完善、农业规划和规划水平以及规划范围不协调的现象[5]。

2.2.1.3 规划弹性和规划时效的影响

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基础是农业规划,由于农业规划提供全面的基础信息给环境评价,因此,在实施农业规划的过程中,任何变化都会对环境评价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

2.2.2 编制规划环境评价的文件

2.2.2.1 资料不足

在农业规划中,行政区域和实施区域是农业规划的基础单元,其涉及的规划范围较大,且环境内容比较广泛。对区域环境评价的分析内容涵盖环境、文物、农业、土地、水利、矿产、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如果要想获得各部门和各领域的全面资料,就要事先做好工作安排,否则很难满足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需求。

2.2.2.2 环境变化使预测困难

由于农业规划拟定和实施的时间跨度较长,在这段时间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社会环境出现变化的可能性较大。农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状,对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农业规划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依据。由于在规划环境评价中,对于环境背景调查的准确性较难实现,因此,只能在对环境背景进行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规划水平对环境的影响。

2.2.2.3 难以预料项目调整

在农业规划的具体实施中,由于规划年限较长,项目出现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而项目的调整会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项目调整的难以预料,会使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困难增加。

2.2.2.4 研究滞后

由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试验、监测等工作比较滞后,导致某些比较敏感的环境问题在评价中较为局限。由于在农业规划环境评价中,要应用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农业规划环境评价进行研究,而农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研究滞后导致农业规划的环境评价比较困难。

3 农业规划环境评价问题的应对途径

3.1 加强公众参与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培训,使农民加强保护环境和公众参与的意识;公众参与的对象要有广泛性,公众参与的形式要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于公众对规划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最直接和最实际的感受与认知,能够帮助专家发现规划地区的潜在问题。因此,要调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性;农业规划的决策中,不仅要重视专家意见和部门意见,还要重视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意见进行归纳整理,使之体现在农业规划环境评价文件中。

3.2 加强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有效性

一是理清规划体系和规划层次,避免规划之间出现冲突,同时要明确农业规划环境评价文件的编制内容。二是建立农业规划的动态环境评价,通过对农业规划环境评价后评估制度的建立,对农业规划每年的实施和调整进行环境评价的调整,使农业规划环境评价和农业规划之间相互协调。三是加强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技术不仅要突出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还要突出产业规模在规划后的变化,以及对环境布局产生的影响,使农业规划环境评价的缓解措施,符合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环境容量的平衡、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要求,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李雨萌,杜会英,等.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1):1-5.

[2]常玉海,程波,袁志华.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S2):720-723.

[3]程波,常玉海,陈凌.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2004(4):40-44.

[4]李笑光,孙瑜.农业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8(4):296-300.

[5]米长虹,李无双,张爱,等.我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1):58-61,6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环境评价问题
洋县无公害粮油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产品质量控制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