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地气看取身边事,动脑筋丢掉“大模式”

2015-10-26刘兆静徐江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豁口应试步伐

刘兆静+徐江

一、什么是高考作文应试大模式

什么是应试大模式?中学语文老师没有给出过明确的定义。但是,当同学们把老师说过的话与你们自身的写作实践联系起来的时候,你们就知道所谓“应试大模式”是什么了。你们的老师常常这样说:“开头采用排比的形式引入主题;中间采用并列的结构,引用大量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结尾发出自己的号召。”当你把这些话与现下考生写的应试例文联系起来看,那千人一腔的声音,那万人一面的模样,是多么让人心痛。中学生鲜活的创造性思维就这样遭到严重的戕害,尽管教者的出发点不是如此。可是,结果呢……

应试本来是希望多拿几分的,但用“应试大模式”写出的文章不会有好的结果。

本文在下面展示的应试例文,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可谓不强,知识不可谓不丰,但其问题就在于固执于教者之“大模式”,没有开动自己的脑筋,他们的成绩是不会高的,连二类文都攀不上去。下面就从实际作文案例说起,看一看这类文章之缺漏吧!

二、201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则试题说来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很容易写的文题。但写得出彩者鲜矣。

第一句从鲁迅话语演化而来,其含意不消赘述。

第二句则需动脑筋想一想,关键点在于把“走错路”转化为“有意思的事情”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有反思错误的思维能力,有重新再来的果敢毅力。不做这样的分析写不好文章。

第三句要更加认真地思考。它有两面性,正确的路勇敢走下去。错误的路还要顽固坚持下去吗?试题说“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这话没错。既然是“路”,当然是“没有走不通的”。但是,走得“通”的路——能抵达目的地——就可以走吗?“敢”走这样的路就一定对吗?这些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

三、“大模式”文例原态展示

下边的例文可以称得上典型的“大模式”例文。

迈开步伐,迎接未知的惊喜

@唐山市一考生

没有勇敢地尝试,如同在沙漠中找不到一汪清泉,如同在黑暗的夜空中看不到一丝光芒,如同在茫茫的大海上找不到指引我的方向……勇往直前的人,无畏困难,坚定着自己的步伐,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迎接着未知的惊喜。

迈开前进的步伐,勇往直前,敢于尝试,会有灿烂的光芒迎接你。著名的化学家居里夫人,作为一名女性,她有着属于自己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勇敢的尝试。为了自己的追求,她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没有惧怕过失败,勇往直前,终于提炼出了镭元素,创造了辉煌。无所畏惧,心向往之。没有谁的成功是事先铺垫好的,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勇往直前,才会有所收获。

迈开前进的步伐,勇往直前,敢于尝试,会有耀眼的成就迎接你。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丘吉尔,曾靠自己的坚持,勇往直前,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曾经说过:“如果你感觉自己在走过地狱,走着别停。”成功不要紧,失败不致命,继续前行的勇气,才最可贵。丘吉尔在小时候有点口吃,但他却总是说个不停。长大后他没有上过大学,渊博的知识完全靠自学,谁会想到他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没有适不适合的路,只有敢不敢走下去的勇气。

迈开前进的步伐,勇往直前,敢于尝试,会有信任的掌声迎接你。美国的现任总统奥巴马,他是第一位连任的美国黑人总统。尽管连他自己都清楚,这条路,可能会变得没有尽头,这条路,将会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可就是它的固执,它的勇往直前重燃了美国民众对这个国家的信心。在他一手缔造的政治奇迹中,他收获了信任的掌声。如果选定了一条道路,并且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会走向成功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只有抓住飞翔的机会,勇往直前,方能收获成功。没有事先看好,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勇往直前才能拥有逆袭世界的骄傲。

我们在人海,奋力地让梦想盛开,勇往直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在征途,努力地向峰顶登攀,勇往直前,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同学们,迈开脚步,张开怀抱,迎接未知的惊喜,迎接我们辉煌的未来吧!

例文二

勇往直前,梦在前方

@一考生

曲折的艺术之路上,不要畏惧困难,要勇往直前;辉煌的奖台上,不要只感叹他们的光环,而要知道他们在成功路上的勇往直前;拼搏的赛场上,不要畏惧对手的强大,要勇往直前。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而勇往直前的人却鲜有。所以,勇往直前吧!梦就在前方。

梵高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他的事业同样充满了英勇和高贵——这英勇来自于他对自己艺术道路的执着,以及实现理想之前那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而高贵则在于前方即使没有领路人,但当他确定方向,就再也不回头,无论是遭到敌人的诋毁还是同伴的厌弃。

生命因热爱而执着,道路因执着而无阻。勇往直前地走在路上,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也许没有走错的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一朵蘑菇云在荒漠中绽放,宣誓着多次试验后原子弹的成功,也弘扬着邓稼先先生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一则新闻震惊了中华,杂交水稻终于成功了,这是袁隆平不畏艰难地多次下田,勇往直前地找着办法的结果;一件黑色的小屋中,居里夫人埋身于身前的一口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地与镭做着斗争。因为她知道梦想就在前方,所以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白衣天使”“超越体操”是他的代名词,“长腿“是他的标志。他就是“冰雪美人——霍尔金娜。7岁时,她被认为是不适合表演体操的人,可是却并未退却,而是勇往直前;18岁时,她被告知该退役,可她却返回队里,又再次创造了辉煌,打破了18岁就应该退役的规矩。一个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女人,一个不向年龄服输的女人,一个永远勇往直前的女人!只有勇往直前,在前方的梦才会实现。endprint

勇往直前,战场上的你才会更加夺目,战胜的梦想在前方才会更易实现,勇往直前,讲台上的身影才会有一个是你的,成功的梦想在前方才会更容易实现;勇往直前,赛场上的汗水才会更有价值,为国争光的梦想在前方才会更容易实现。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梦在前方,勇往直前吧!

这就是“大模式”应试文。它们是异父异母的“双胞胎”“多胞胎”文章,长得特别像。在阅卷现场,阅此类卷子,且不说别的原因,单单一个“同”字就使阅卷者心理上烦了,累了!

“大模式”应试文章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分析,它不是根据试题应试要求分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而是顺接试题的思想掉书袋,根据自己掌握什么事例配上一个所谓的“分论点”,把它们排列起来即是一篇作文。

以例文一《迈开步伐,迎接未知的惊喜为例》来分析。

试题是谈“路”的,于是作者顺接大写人生之路。他强调“迈开步伐,勇往直前”,这样做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功。于是分列述之——“会有灿烂的光芒迎接你”,配以居里夫人事例;“会有耀眼的成就迎接你”,配以丘吉尔的事例;“会有信任的掌声迎接你”,配以奥巴马的事例。

作者全然不知这三个所谓“分论点”,其实就是说了一个词——“成功”。但是,“迈开步伐”“勇往直前”为什么能成为“成功”的条件?“迈开步伐”“勇往直前”就能保证“成功”吗?居里夫人、丘吉尔、奥巴马他们所处时代不同,所面对的挑战对象不同,三人个性不同,他们三人的“成功”之路,岂是“迈开步伐”“勇往直前”所能概括的?这些都缺乏具体的分析,只是立个牌位,或者说贴个标签,套配一个例子,就这样组合成一篇文章。

文章之所以写成这个样子,作者忽视了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是重要原因之一。居里夫人、丘吉尔、奥巴马,作者对他们能知多少?选错了写作对象,从根子上就决定了自己的失败。

为什么不写一写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呢?

四、看取身边事,丢掉“大模式”

请读下边的应试文,它们与前边例文有什么区别?真的是高不可攀吗?

那隔栏,那豁口,那小路

@徐   江

我家在大学校园里边。

校方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在学生活动区与教职工生活区之间安置了一道铁隔栏。同时,在学生活动区一侧的黄土地上植了绿色的草皮。

开始,大家还讲点儿规矩,按学校要求绕道行走。大约过了一个多月,草坪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像一块翠绿的地毯铺在这里,很养眼。

可是,好景不长。不知是谁“勇敢”地将铁栏的一根钢筋锯断,上边一截向天空弯上去,下边则齐地锯掉,使铁栏有了一个豁口。于是,人们把脚踏进了草坪。大家都抄近道,在草坪上踩出一个“人”字,一“撇”是从豁口向教学楼走去,一“捺”是从豁口向运动场走去,这一“撇”一“捺”是在距豁口10多米处汇合在一起的。来来往往的有大学生,有大学教师,还有其他小商贩等等。他们都是一个姿势;向张狂伸着的铁条低头弯腰,斜着身子穿过豁口。人们怡然自得地钻来穿去,竟没有人感到有什么不妥!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坪上的草越来越绿,而“小路”上的草已经枯黄,“人”愈来愈显眼。看到这个情景,真叫人心疼。于是,我写了张字条,贴在豁口的栏柱上:“上帝创造了小草和我们,那就让小草和人们一起享受阳光,一起成长!请走大路!”

又过了些日子,我去看豁口,字条已无踪影。但见小路已经溜光溜光的了,只有几棵草茎还直挺挺地立在那里,好像在说这里曾经是草坪。

校方曾用新的钢筋把那豁口焊好。但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焊好这根,又在旁边锯断另一根。豁口一旦打开,很难补上。

望着“人”字小路,我想起了鲁迅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里本不是路,但走的人多了真的成了路。铁隔栏意味着限制、界限、制度;豁口意味着突破、撕裂;“人”字小路是其结果,它是绝妙的讽刺!

只要人们不反思,坦然且勇敢地钻那豁口,人们就会在不是人该走的路上走下去,尽管它是“人”字形。

例文二

田间的小路

@徐   江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从我们村到镇子里的田间小路。

我们的村子有两个居民点,分别位于十字路口两侧,在东西走向大路的路边,距十字路口约300米处。而学校、便利店、镇政府机构都在十字路口北侧,距十字路口约400米处的大路边。这时,大家应该对我村东西两个居民点与十字路口北侧400处的学校、便利店、镇政府有一个坐标图,大体上呈现一个三角形,东西两居民点是三角形底边两个端点,而学校、便利店、镇政府近似三角形的角顶。

那么,这三角形的另两个边是什么?那就是从东西两个居民点去学校、便利店、镇政府人们抄近道,斜插农田走出的小道,它们近似是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边。

不用说,从两个居民点到学校、便利店、镇政府,本来是有大路的,是乡间平展展的简易公路。当然,走大路就相当于走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长300米和400米,加起来是700米。

而人们斜插农田走出的田间小路就是这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这时,我们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很容易地算出从东西两个居民点去学校等地,人们走小路的路是多么长。那就是300的平方加上400的平方然后再开平方,即90000十160000=250000,250000开平方则是500。小路纯直线距离是500米,倘若小路弯两个小弯弯至少是50米,所以走小路比走大路也就是少走150多米的路而已。

在春耕的时候,每年田地的主人总是把被人们踩得光溜溜的小路一锹一铁翻起来,希望能种上它。要知道那可是500多米长的两垅玉米呀!但是,“人走方便水流凹”,习惯是不容易战胜的。田地主人只好忍了,只好认了,任凭这田地里这小路的存在。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面对这田间小路,我常想:这本不是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抄了150多米的近路,可是,人却远离了公德,真的不值呀!方便了自己,伤害了别人。这样的斜边路,永远不是正路,尽管走的人不少。

这两篇例文分别写草坪上的小路和庄稼地里的小路,分别是城市或乡村见到的不应出现的路。前者偏重于写人们的“勇气”,他们是“敢走”的人!后者则巧妙地把勾股定理用于文中,意在计算“抄近道”到底能近多少,以凸显物理距离近之微小和精神道德背离之远的对比。这两篇例文扣题是很紧密的。给人们的警示意义是很实在的。它们告诉考生,写现实生活中的事是第一选择。

如此,再敞开思想仔细搜罗眼前事,比如人们办事无规划,自行其事,我家门前那条路,邮局埋电缆破路,煤气公司下煤气管破路,市政公司加宽路面破路,自来水公司换水管破路……世上本来有好好的走得通的路,但人们敢于各自为政,折腾多了,走得通的路也就走不通了。

还比如,看一看我们马路两侧的人行便道,有的是用打磨好的石板铺就,有的是灰渣高压涂红制成带花纹的砖块铺就……人们亳不犹豫大胆地将嚼过的口香糖一口一口地吐在路上。这被玷污的路,像贴着密密麻麻的小膏药,虽然走得通,但是多么令人恶心!考生司空见惯,熟视无睹。

不关注这些接地气的事,反而把奥巴马、丘吉尔、霍尔金娜等与自己不沾边的“高大上”人物事迹不伦不类地堆在一起,全都是“大模式”作祟之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豁口应试步伐
每个人都有一道生命的豁口
米拉的豁口
轻快漫舞
第七只鸟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错别字先生
豁口
应试良方
萌你一脸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