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愤怒”隐喻的共性探究

2015-10-26赵莹王斌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愤怒共性英汉

赵莹王斌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英汉“愤怒”隐喻的共性探究

赵莹王斌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概念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在Lakoff&Johnson对隐喻的分类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表达例子,从认知的角度探索揭示“愤怒”情感隐喻认知模式在英汉语中的共性及其内在形成原因。英汉共有的情感隐喻是基于共同心理基础、生理基础、身体经验和大体一致的认知方式。

关键词:概念隐喻愤怒共性

一、引言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词语层次上的修辞方式,用来对语言进行修饰润色,是对正常语言的偏离和变异形式。1980年,Lac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与传统隐喻观迥然有异的隐喻认知观,即概念隐喻。[1]他们的研究表明,人类认知体系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性解构系统,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或语言的装饰,更多地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Lackoff&Johnson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结构隐喻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建构另一种概念;方位隐喻是通过空间方位的概念来理解非空间方位的概念;实体隐喻则是用实体理解抽象概念,将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概念看做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1]

人类的认知系统既会影响情感也会被情感影响,对情感概念的研究也是对人类认知系统的研究。情感作为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身体经验之一,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为了更好地认知、理解和表述人类的情感,情感的表达通常是隐喻化的。[2]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表达情感的隐喻,本文以“愤怒”情感为例,运用大量的隐喻表达例子,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情感隐喻的共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二、英汉“愤怒”情感隐喻的共性

(一)生理效应代表情感

从生理的视角来看,Lakoff & Johnson提出了一条普遍的情感隐喻和转喻生成原则,即“情感的生理效应代表情感的观点”。[3]这是以人类的生理机制为基础的,因此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文化下的人,愤怒都会导致一些相似的生理反应。

1.用身体热度上升来隐喻愤怒情感“愤怒是身体热”

冷和热是人感觉器官对温度的直接体验,热的感觉相对温暖来说会使人感到难受。当愤怒情感产生时,人们通常会感到呼吸困难、血压升高、使人觉得体温升高。这一生理反应也构成了“愤怒”情感隐喻的基础,即“愤怒是热”。比如:get hot under the collar, add fuel to the flames, lose your cool,气得脸上火辣辣的,气得热血沸腾,怒火中烧。

2.用肤色变化构建情感隐喻“愤怒是红色”

随着愤怒情感体验时体温的升高,人的面部和颈部颜色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发怒时,血流供应量增多,血压和体温升高,通常会脸红耳赤。因此,“愤怒是红色”是中英文表达愤怒情感的隐喻中所共有的。如scarlet with rage, get red with anger, flush with anger, wave a red flag,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口沸目赤。

3.用人体外形的变化隐喻情感“愤怒是怒目,切齿,拳头”;“愤怒是感知能力干扰”

除了身体热和肤色变化,愤怒也可导致一系列的行为变化,如怒目,切齿和拳头。如throw a fist, show his teeth, jump down my throat,气得直跺脚,浑身哆嗦,咬牙切齿,直翻白眼,吹胡子瞪眼。此外,愤怒情感也会使人们的感知能力受干扰以至于失去判断的准确性。比如:blind with rage, cannot see straight, become mad,气得两眼发黑,头昏眼花等。

(二)实体隐喻:“愤怒是火”

“愤怒是火”这个概念隐喻将愤怒概念化为具体物体,展现了从“火”的始源域到“愤怒”的目标域的映射。与火类似,愤怒也是被点燃,具有一定的强度、维持时间和破坏力。当人们感到愤怒时,皮下血液流动加快,心跳加快,血压加快,身体如同着火一般。其次,火不仅伤害他人,也会耗尽自己,愤怒也是如此。这一概念隐喻可与体温升高的生理转喻相互交替使用,达到平衡。如do a slow burn, breath fire, add fuel to the fire, consumed by fire,火冒三丈,气得七窍生烟,心头冒火,火上浇油。

(三)方向隐喻:用上下方位构建情感“愤怒是上”

根据Lakoff的方位性概念隐喻理论,人们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非空间概念,把空间关系与特征映射到非空间关系和特征上来。这是由于情绪在体内的运动可以看做是垂直的上下运动,愤怒是向上的,冲向头部。[4]其次,愤怒作为最强烈最激烈的情感,必须得到表露和外化。因此,当人们感到愤怒时,很难维持原位不动,而是采取行为来释放情绪,这也是为何愤怒时人们总感觉到有冲动的原因。正是这种向上的冲动强化了概念隐喻“愤怒时上”。如flash up, get his hackle rise, blow up at you, get the hump,火冒三丈,怒发冲冠,令人发指,怒气冲天等。

(四)动力图式:“情感是力”

1.“愤怒是容器内部的压力”

这一隐喻将身体看作情感的容器,愤怒物质通常是液体,流体,气体和火,比如:seeh with anger,怒火中烧。首先,愤怒物质增多,体内压力增大。这是因为愤怒会引起体内循环受阻,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内压增大。比如:burst a blood vessel, burst with anger,气得快要爆炸了,体内不断冒出怒火。然后,自我试图控制愤怒。比如:held-in anger, staunch his anger,忍住怒气,怒火难遏。最后,愤怒失控,愤怒物质溢出或爆炸,比如:anger spill over, anger explode,怒火爆发,怒气冲天。

2.“愤怒是自然力”

一方面,英汉语中的表达情感或情绪变化的语言很多都来自于对天气或者天气变化的体验。而愤怒作为最强烈的情绪之一,就如同自然界中的天气四季等自然力现象一样不可预测,无法抗拒。另一方面,天气的变化也会造成人心理的变化,不好的天气自然会引起人情绪的不满和愤怒。这一隐喻的映射机制也可从动力图式的角度加以阐述和分析。在“自然力”源域中,动力体为自然界,力倾向为保持原样,对抗体为自然力,力倾向为对自然界施加影响,最终运动状态为自然界被动承受自然力。映射到目标域中,动力体为理性自我,力倾向为保持原样,对抗力为愤怒情感,力倾向为身体反映,最终状态为自我被动承受愤怒情绪。[5]表达愤怒的自然力隐喻主要包括火、天气、季节等,如anger sweep across over him, a gust of anger, bluster oneself into anger,雷霆震怒,暴跳如雷。

3.“愤怒是负担”

当人们愤怒时,可能感觉到胸口堵住,内压上升,所以愤怒可看作负担。在始源域中,动力体是人,力倾向为承受负担,对抗体为负担,力倾向为对人体施加力,最终运动状态为人承受负担而感到身体不适。映射到目标域中,动力体是自我,力倾向为承受愤怒情感压力,对抗力是愤怒,力倾向为对人体施加压力,最终状态为自我承受愤怒的压力。比如:bear anger, weight of anger,消消气,加重了愤怒。

三、共性产生原因

(一)生理、心理效应、身体经验大体一致

Kovesces表明,隐喻映射植根于人类的生理构造,身体经验和生活经验。[5]在人类感到愤怒时,会造成相似的生理反应和生活体验,也就形成了两个民族愤怒情感隐喻的共性。一方面,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大多都是相同的。生理上,身体都由水和盐等成分组成,都有相同的身体结构,如心、肝、脾、肺等。心理上,怒作为人类所共有的四大基本情感之一,引起“愤怒”情感的因素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人类的情感隐喻很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情感作用于身体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之上的。如温度隐喻来源于人们情感体验时身体热度升降,颜色隐喻来源于情感体验时肤色的变化,方向隐喻来源于人们对基本空间和情感的体验。

(二)认知方式大体一致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概念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人类的概念、推理和心智都是建立在身体经验上的,其最近本的形式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换言之,不论文化环境,人们理解未知事物的方式是大体一致的。人们倾向于用有型的、具体的、简单的概念来理解和表达无形的、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因而,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概念也大多是通过抽象到具体的隐喻化过程而概念化的。对愤怒情感这种模糊抽象的概念,需要借助于身体热度、肤色变化、身体向上、火、自然力等具体的概念来理解,并且都是基于身体是容器这一基本隐喻之上的。

四、结语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表达例子,从认知的角度探索分析“愤怒”情感隐喻认知模式在英汉语中的共性及其内在形成原因。由于共同的心理、生理基础、身体经验以及大体一致的认知方式,英汉中都用身体热度升高、肤色变化、外形变化的生理效应来建构隐喻,并且共有“愤怒是火”、“愤怒是上”、“愤怒是容器内部的压力”、“愤怒是自然力”、“愤怒是负担”的概念隐喻。对中英语关于愤怒隐喻的对比研究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都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钱立.英汉“愤怒”情感隐喻分析[J].外语论坛, 2014 (1):172-181.

[3]陈文萃.从英汉表情感的成语看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92-95.

[4]袁红梅.英语中“愤怒”隐喻的认知对比与文化阐释[J].外语研究,2008(2):13-14.

[5] Kovecses,Z.(2000).Metaphors and emotion: Language,culture,and body in human feeling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欢

愤怒共性英汉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愤怒”的老爸
地球开启“愤怒”模式 四月地震洪水频发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愤怒”的选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