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的口译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5-10-26程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口译信息化课堂教学

程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信息化时代下的口译教学有效性研究

程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摘要:信息化时代正在改变着口译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对口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口译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会给口译教学注入活力、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其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口译有效性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也可以被称作“知识经济时代”,身处这样高科技的经济时代,需要灵活运用知识,才能成为服务社会的创造型人才。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对外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外语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助者”,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外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但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平台,以促成师生间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的形成,而且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是,还能使教师真正意义上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搜集、判断、选择和加工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应用能力,实现真正地教书育人。

在以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为平台的口译教学中,师生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口译的兴趣,大胆进行口译实践,培养口译人才。而要培养实用性的口译人才,就要在口译课堂教学中,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测试等方面的内容(程丹,2014:96)。据此,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实践意义上讲,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都会给口译教学注入活力,有效地促进口译教学效果。

二、传统的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都是以知识传授的方式为主,学生的角色则是致力于完成教师所设定的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受条件限制,口译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只有笔译或者单一的“听译”训练,学生缺乏口译实战技能训练。由于口译过程会涉及听、记忆、信息加工和口头表达等,要求译员通常要对现场听到的内容,通过笔记记录,并及时准确地加工信息去理解话语内容,达到口头即时翻译。这决定了口译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训练学生的口译技能和现场的随机应变能力,训练方法应以口译实践为主,理论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为辅。可见,传统的口译教学没能做到这一点。

(二)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教学情境的设计,无法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机械的英汉互译显得枯燥而单调,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口译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在难度上采用阶梯式的方法去设计一些仿真的口译活动现场,进行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使口译课堂的组织紧凑而有序,让师生都具有实践口译现场的压力感。这在传统的口译教学过程中也没能实现。

(三)传统的口译课堂忽略了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传统的口译测试方法则是直接按照期末考试笔译或者段落口译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部分话题的理解,只做到了翻译的评分,呈现了传统的结果评价体系。但是口译教学评价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口译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应该从他们的课堂表现的过程出发,分类记录,分类点评,享受口译过程,促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传统的口译教学学时设置较英语其他课型相对较少,和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其他课型来比,大部分高校只开一学期,有的甚至是选修课,而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基本都是拓展课或者后续课程类型,同样开课时间较短,这对以实践为基础的口译课来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掌握口译技能难度较大。此外,口译专业教师短缺,市面上的口译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口译内容的口语特点不突出等,都影响了口译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时代下有效实施口译课堂教学

Pochhacker(2004)认为口译训练中的原语信息输入方式主要包括:现场演讲、听觉输入、视觉与听觉同时输入。他概括了教师在口译训练中最常用的原语信息输入手段:1)教师在课堂上现场朗读书面文本;2)播放教师事先对文本材料进行的录音;3)播放其他人事先对文本材料进行的录音;4)播放广播节目录音;5)播放会议录音。后面四种都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他充分肯定了多媒体在口译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做到口译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开发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生成有效教学过程、建设互动学习平台

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多媒体使师生受益于来自多维的口译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实况录像等综合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加强了对学习者的信息刺激强度,激励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口译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并开发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建立口译教学方面的语料库,极大地拓宽了口译教学资源,也在改变着有效教学资源的内涵。对于学生来说,信息化时代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或者借助于网络就能轻而易举的接触到大量的真实、立体的语言材料。他们可以在线欣赏或观看VOA、BBC、Discoveries、TED等科教节目增进跨文化意识,在线录制或下载英文原版的各类新闻、演讲、谈判等,进行复述练习,或对这些材料进行“跟读”、模仿,来增强语感。既可以极大开发和增加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可以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并训练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分配。

课堂之外,如果教师能够打造一个以口译课程建设为核心,基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结合课程资源、教学与学习过程、在线互动交流以及动态的评价体系为一体的“学习中心”。在这个学习中心里,采用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开放,可以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分享改革成果。该“学习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学习资源库、师生互动交流空间、MOOC课程建设、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在线测试、评估体系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沈春蕾(2014)学习中心为师生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教与学”、“学与练”、“学与用”的实践环境,实现“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的突破时空概念的教学模式。

(二)确定口译教学内容以及有效的口译课堂教学情境的构建

传统的口译练习和实践活动主要来自于书面文字材料和教师的口头表述,学生只能开展类似于笔译或“听译”课堂的单向的翻译练习,与口译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或者在口译教学中心里,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口译现场,模拟现场和交际环境,改变以往口译课堂教学的被动性,使学生通过自身与情景的交互、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交流获得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创建一个虚拟情景,学生将以不同的身份参与这个虚拟情景,让他们通过不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学习和掌握口译内容和口译技巧,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口译现场的气氛,缓解将来在真实口译事件中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仲伟合(2003)提出口译训练“八化”方针,其中之一便是“练习真实化”,即在多媒体课室里,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实用性高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形式,营造真实的训练环境。现代技术包括PowerPoint等辅助软件,录音机、录像机、光碟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配备多媒体设备的同声传译训练室和会议室。要还原真实的口译现场,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必不可少。

在训练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口译情景中,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人物关系,故事背景以及小说要表达的人文思想等方面,尽量带着学生进入一个原生态的经典作品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再去口译,既可以事半功倍,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去体验人文经典。以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Atonement, 2001)为例,人物命运的曲折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彼此渗透,艺术创作的反思与体现本真的初衷相互融合,故事先被建构后被瓦解的结构和意义充分延长了审美时间,扩展了审美能度(路琪,2014),师生在发掘文学作品的无限内涵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的同时,体会到了信息化手段带给口译的无尽的便捷和乐趣。此外,修辞手法对从事口译的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教师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制作精美的PPT,再导入口译教学,就会体现课堂的坡度和条理性。正如张美(2013)在其《浅析通感隐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一文中由《菊花台》歌词所引发的感想提出,隐喻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游戏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作家特别是诗人都会在创作中大胆地运用新奇的意象,使其作品层次丰富,达到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

(三)构建融入信息技术的有效口译课堂评估体系

在日常的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认真、客观地统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的访问

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统计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在后期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评估。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手段自行录制材料或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剪辑,上传到学习中心供学生学习和下载,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个人口译、同学互译、师生角色分配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能够对其整体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或进行自我评估,帮助学生提高口译综合能力,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又为日后的教学反思和评估留下了宝贵的素材。

在期中或期末考试评估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专业的同声传译控制室或者语音室进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随机向学生播出试题。期中或期末的试题一般是由教师提前经过剪辑的视频或者片段,学生录入个人信息登录到学习中心后,选择考试题目,在线完成并提交。学生边译边录,提交完的每位学生可以在线看到标准答案,加深印象。在考试过程中如有作弊或不配合的学生,可以采取黑屏、踢出课堂等功能终止其考试。

考试结束后,学生将自己口译的音频答卷通过网络传给教师主机,可以进行教师自主阅卷,也可以采用机器阅卷等形式。等到所有学生成绩改出来之后,将之前一学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期末成绩汇总计入学期总评。最后通过认真、完整、科学的统计,任课教师要认真填写试卷分析,总结和分析课堂教学过程,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将其归档后作为下次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给口译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和生机,打破了传统的口译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更好地培养口译人才而创建的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全新教学模式。一方面,信息技术深化了口译教学方式,师生不用受制于单一的、传统的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实现新型的、有活力的口译课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丰富了口译的教学环境,真实情景的模拟演练以及灵活的网络评价体系,使得口译课堂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弹性教学的生态和谐的口译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与学生进行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学习资源,拓宽自身的口译技巧和知识,使口译课堂教学朝着个性化、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式的方向发展,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课堂效果。

总之,在口译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时代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切实可行,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抱有理性的态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不断反思口译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致力于达到有效的口译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Pochhacker, F.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2]程丹.“输出驱动假设”对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启示[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3): 96.

[3]路琪.论解构主义视野下《赎罪》的异质性[J].当代外语研究, 2014(5): 60-64.

[4]沈春蕾,姚纯真.基于课程拓展和资源建设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学实践[J].金田,2014:178.

[5]张美.浅析通感隐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菊花台》歌词所引发的感想[J].安徽文学,2013(11).

[6]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 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气象局2015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面上项目资助。项目名称:面向气象业务骨干的外语培训体系研究

猜你喜欢

口译信息化课堂教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