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都市田园思想

2015-10-26李红燕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李红燕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都市田园思想

李红燕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具有深刻历史意识的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通过隐喻性"过去"的指涉,反映了对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体现了其将都市文明与田园理想相结合以期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建构理想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社会的思想。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过去”进步时代都市田园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经典作家,是社会世态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包括5部长篇小说和178篇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诗歌、剧本、杂文和书信。其中,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公认的杰作,它真实地记录了美国爵士乐时代的社会变化,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在文学史上地位斐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部作品得到广泛阅读和研究。其中所体现的历史意识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小说中最后一句话堪称经典:“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本句所指涉的“过去”引发了多种解读,最普遍的解读是,“过去”指向男主人公盖茨比与女主人公黛西的初恋,由于盖茨比的贫穷而结束,即使盖茨比后来极度富有,也无法令昔日重来。与此相关的深入阐释主要有弥尔顿·R·斯特恩所指出的,“对已得到的却逝去的经历的想象。”[1]表明盖茨比是个生活在“过去”的人。罗伯特·朗所认为的盖茨比“相信能让旧日重来的‘第二次机会’。”[2]“过去”所象征的第一次机会已逝去,而事实证明“过去”已过去,金钱买不到第二次机会。艾伦·特拉亨伯格的见解是,“盖茨比本人也是一个‘美国历史时间’的人物,他对过去的强烈愿望完全出于虚构,是一种没有时间条件的愿望,是对无法改变时序的救赎,是一种完全仪式化的对原始化身的‘回归’。”[2]即“过去”是一种无法改变的遗憾,同时也表明对现在的不满。这些解读都是以盖茨比的情感为焦点,然而,“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景象第一流的观察家”[3],他深刻的历史意识并非仅仅以个人为关注点,他对美国社会变迁的细致观察与分析还体现在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怀上。下面本文将从小说中所反映的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都市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过去”的隐喻性,指出作品中的“过去”指涉美国早期质朴的田园理想状态,体现了作家将都市文明与田园理想相结合以期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一战后的都市发展及问题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历了飞速的经济发展与巨大的社会变迁,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工业化、机械化和商业化使得城市飞速发展,美国东北部经历了最为巨大的成长,纽约成为四个领衔城市之一。菲茨杰拉德曾观察到“文化追随金钱”,并且他预言纽约确实会成为这个国家“风格的首都”,因为它太有钱了以至于必须是,[4]因此纽约可以作为美国城市的代表。美国城市快速成长似乎是对日渐增强的进步信念的验证和美国承诺的第一批物质成果,[6]然而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政治腐败、环境污染、贫民窟等,贫富悬殊日益增大,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人民要求改革,推动社会的全面改善,创造出与物质繁荣相应的精神文化条件,重建遭到工业文明摧毁和破坏的社会价值体系。于是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进行了一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文化重建运动,这段时期被称为“进步时代”。进步时代的改革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核心价值观的调整,治理环境污染,公民精神建构等,积极主动的反思社会问题,采取有效地行动解决问题,将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菲茨杰拉德作为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下简称《盖茨比》)中对以纽约为代表的大都市的文明及问题进行了写实描摹和深刻思考。小说中多处反映了纽约的发达,机器和技术使得这个现代主义的伟大城市成为可能。火车、汽车、摩天大楼、钢铁大桥、电灯、电话、电报、电影、大规模消费品等等,主人公们的生活与这些文明的标识息息相关。但是,小说也反映了都市中的问题。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批评家H. L.门肯曾指出,《盖茨比》中战后纽约城的生活是有钱的、粗俗的、嘈杂的、混乱的和不道德的。小说中最突出的反映便是盖茨比在其西卵的豪宅中开的数次狂欢派对——缺乏流畅美的音乐,混乱的场面,吵闹的有钱人,尖锐的汽车喧嚣等等,各种噪音不仅呈现了音调而且呈现了工业化生活的道德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们之间的疏离感、环境问题、贫穷、犯罪、失序等等。

小说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明显的疏离感。每次都有几百人参加盖茨比的免费豪华派对,但是却不知主人究竟为何等样人,对其身世只能是做各种猜测。在派对上人们相互之间不是增进了解或建立友谊,而是打打闹闹,关系变糟。婚外恋和夫妻间的貌合神离也得到充分的表现。最可悲的是这些人几乎都未去参加盖茨比的葬礼,人情冷漠至极。都市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特征越来越重,人们今天在这里,明天离开了,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或机会形成深深的依恋,如故事叙事人尼克,最终也选择离开纽约回家乡去。超验主义改革者西奥多·帕克认为这是因为人们“认为金钱比人更贵重”,这种趋势制造了一种夸大自我的个人主义,它毁坏了城市里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的完整性。[5]

小说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描写涉及环境问题。在纽约城市的边缘有一片荒凉的地方,被称为灰烬谷,其实是巨大的垃圾堆,它与这个现代化大都市极不和谐。虽说抛垃圾的人们堆起污染物质(煤炉出来的灰、马粪和垃圾)是在工业化社会之前,但是这个垃圾堆一直留在城市边上的原因却是因为没有钱把它搬走,这对于有着众多富人的纽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讽刺,同时也说明了都市人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也引向了小说所反映的另一个都市问题——贫穷。机器驱动的大都市似乎创造出新的贫穷,贫穷和它所有的伴随物都与物质进步如影随形,证明了进步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社会困难,不是产生于当地的环境,而是由进步本身所引起。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没有根除贫困或减轻那些被迫艰辛劳作的人们的负担。底层不能分享财富、舒适、闲暇和优雅,物质进步甚至没有改善底层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贫穷和进步总是联系在一起,此为这个时代最难以理解的事物。[6]一方面是纽约富人的炫耀性消费所产生的巨大浪费,这从盖茨比的豪华派对的奢侈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是像灰烬一样存在的机修工威尔逊的贫穷生活与悲惨结局。威尔逊绝望之极走上犯罪道路以及小说中提及的其他黑帮暗杀等也是与贫穷和金钱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都市犯罪和暴力的增加都暗示了被认为是城市重要特点——秩序的崩溃。[5]

二、都市问题的解决之道

“纽约”本身是不和谐的,“反对纽约的批评家们最基本的控诉是这里是一个‘异化的’城市,它的性格简直是非美国的和反美国的……这个城市已经变成异质的。”[7]对于如何解决都市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盖茨比》中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小说虽然暴露了许多都市问题,并且尼克也因城市的异化感最终选择离开纽约,但是,这并不表示作家是反都市的,盖茨比死后,他父亲决定将他安葬在纽约就表明了一种肯定的态度,并尝试寻找都市问题的解决之道。

既然说纽约的性格是“非美国的和反美国的”,那么,什么是美国的?《盖茨比》在接近尾声时提到,美国是“当年为荷兰水手的眼睛放出异彩的古岛”,是“新世界”,是“一片清新碧绿的地方”。①169显然这个新大陆与欧洲截然不同,是未被破坏的自然世界,是充满希望的地方,在此,人们可以有从头开始的机会。“他〔盖茨比〕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了,那里合众国的黑黝黝的田野在夜色中向前伸展。”①169盖茨比所追逐的美国梦无法在纽约实现,城市发展所产生的腐败使得“希望被冲淡,可能性消失”[8]。他梦想的生命力是在“黑黝黝的田野”里。其实,小说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与田园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盖茨比和尼克对于美好事物的最佳联想是把田园的质朴美好与都市的先进性结合在一起。盖茨比把能追求到黛西想象成攀登到树木高处品尝人生的美味。他想象“一段段的人行道其实构成一架梯子,通向树顶上空一个秘密的地方——他可以攀登上去,如果他独自攀登的话,一登上去他就可以吮吸生命的浆液,大口吞唱那无与伦比的神奇的奶汁。”①104尼克看到的黛西和乔丹时,不是注重她们作为女人的性感,而是她们的发型和衣服的新颖性,她们跳的舞是当年夏天流行的华尔兹。对尼克来说,重要的不是性,而是她们所代表的城市的先进性和时髦性。纽约呈现出美好的景象时也令尼克联想到田园,“我们坐着车子来到五号路,在这夏天星期日的下午,空气又温暖又柔和,几乎有田园风味。即使看见一大群雪白的绵羊突然从街角拐出来,我也不会感到惊奇。”①27

菲茨杰拉德的都市田园思想与他的清教背景有很大关系。清教社区是个有机整体,隐喻地复制了自然的过程,它在上帝的作品中实现和谐,作品包括自然和文明,与天国的设计一致。[5]清教徒们来到美国后所想建立的山上城市,被构想为一个结合了乡村和都市形式的环境,具备作为象征新耶路撒冷所承诺的那种和谐的重要性。[5]然而,大都市纽约虽然非常现代化却缺乏田园的质朴,充斥了物欲主义与道德的失序,不能给予盖茨比和尼克伊甸园般的归属。菲茨杰拉德的著名荒原形象——T.J.埃克尔堡大夫凝视的大广告牌下面延伸的垃圾场——代表了他对特大都市的控制性的、反田园的隐喻。盖茨比和尼克把都市理想化为美好的田园时,结果就可能是梦想破灭时。但是,将都市的物质文明与田园所象征的质朴和道德相结合的都市田园主义便不失为解决都市问题的一种途径。

在美国大部分历史时期里,美国人总体上来说都是反复地呈现出对自然和户外乡村的迷恋,特别是在18和19世纪,本土的体验被历史学家喜欢看做是“土地的神话”、“田园理想”、“花园/伊甸园神话”,这种思维方式,用佩里·米勒的话说,就是“认同健康,认同大自然为美国人的个性,因此把它看作和城市相对立。”[9]这种迷恋一直继续并进入现当代。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城市环境是美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并给予人们物质上成功的机会。许多当时的美国人都有着共同的渴望:把乡村和城市、自然和文明、自由和社区结合起来,这就是都市田园主义。[5]通过构想城市是最佳都市活动和田园价值观的结合体,都市田园主义表达了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渴望,即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群体认同之间的冲突,文化的变化与持续稳定性之间的张力,都得到了和解。都市田园主义最引人注目的元素可能是它把这个理想本身的静止包裹在一个进步的外衣里。[5]虽然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或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但是,仍不失为一个从精神层面改良都市的方法。

三、结语

尼克和盖茨比都来自于中西部,那是个不同于纽约的地方,在尼克心中“我的中西部——不是麦子或平原或者消失的瑞典人小镇,而是令人兴奋的、我青年时代的一次次返乡火车”①164。尼克记忆的中心是一种和谐生活的人类梦想,其中剔除了社会弊端的复杂成分(贪婪、贫穷和战争)和自然的过程(变化、衰落和死亡)。田园想象所寻求恢复的是一种存在,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在。菲茨杰拉德表达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类生活状态,美好和谐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他所希望的是改良与自然相隔开的过度文明的城市,建设与田园价值观相联系的有机城市,自身具有缓解文化紧张的能力。但是美国大都市发展的趋势表明,代表“过去”的具有道德意义的田园价值观一去不复返,都市田园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不过是美好的理想。

注释

①作品该处及以下各处引用页码用括号内数字标示,均出自[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小说选.巫宁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 Bryer, Jackson R. ed. Sixteen Modern American Authors: A Survey of Research and Criticism [C].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74:315.

[2]程锡麟等著.菲茨杰拉德学术史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93,72.

[3] Berman,Ronald. The Great Gatsby and Fitzgerald’s World of Ideas [M]. Tuscaloosa: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97:2.

[4] Bruccoli, Matthew J. ed. F. Scott Fitzgerald: A Life in Letters[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94:47.

[5] Machor, James L. Pastoral Cities: Urban Ideals and the Symbolic Landscape of America[M].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7:84, 149, 149, 51, 54, 173, 18.

[6] Fink, Leon. ed. Major Problems in the Gilded Age and the Progressive Era [C]. Lexington: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93, p.6.

[7] Merz, Charles. The Great American Band Wagon[M]. New York: Literary Guild, 1928:235-236.转引自Lauraleigh O’Meara. Lost City: Fitzgerald’s New York. dis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999:93.

[8] Callahan, John F. The Illusions of a Nation: Myth and History in the Novels of F. Scott Fitzgerald [M].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2:48.

[9] Miller, Perry. Natures Nation [M]. Cambridge: Bel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119.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4032)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完美无缺的作品
看图说画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