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10-25隋博文庄丽娟

学术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服装出口纺织品劳动力

隋博文,庄丽娟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隋博文,庄丽娟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美日出口一直在波动中增长。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美国市场为例,实证分析了贸易壁垒、自贸区建立、劳动力成本、汇率等因素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劳动力成本、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及WTO关于纺织品服装协议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北美自贸区的建立对其出口具有负向影响。

纺织品服装协议;劳动力成本;汇率;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问题的提出

纺织品服装是我国发展较早的产业,相对成熟,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消费总量,大量出口国际市场。2013年中国出口世界纺织品服装总额高达2840.7亿美元,约占中国货物出口的12.9%,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6%。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影响巨大[1]。美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但受贸易壁垒、自贸区建立、劳动力成本及汇率等因素影响,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波动中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稳健发展。因此,探讨贸易政策及经济因素对我国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程度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市场的现状分析,定量分析了纺织品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及WTO关于纺织品服装协议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政策与建议。

二、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发展历史

自1994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以来,作为世界最大纺织品服装进口国的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市场[2]。1994-2013年,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呈递增趋势,二十年间增长了近10倍。其中,2013年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额415.6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4.9%,比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高3.8个百分点。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波动中增长,1992-2001年增长较为缓慢,年均增长7.0%;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品服装出口迅猛增长,尤其是2005年《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协议)实施后飞速增长,2002-2007年,年均增长42.1%,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放缓,2010年经济复苏,出口增长加速。

图1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X、出口比例T(单位: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美国纺织品服装总进口比例逐年增加,且其变化趋势基本与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情况一致。稍有不同的是1995-2001年期间其比例略有下降,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幅度小于其他国家对美国出口幅度,可能是受墨西哥等国家竞争影响。2002年之后,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美国纺织品服装总进口比例持续攀升,由2001年的7%增至2013年的35%,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影响重大。

(二)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分析

表1中国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构成(单位:百万美元)

美国将进口纺织产品划分为4类,分别是服装、织品、纱线、其他制成品[3]。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四类产品出口额均有增长的趋势,服装产品从2001年的4753.3百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28573.4百万美元,增长了6倍。其他制成品数量虽小,但增长速度仍较快。在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构成中,服装出口占主导地位,出口比例均在70%左右,织品、纱线变化浮动较大,其他制成品比例呈上升趋势。可见,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服装出口在出口额和出口比例上均占有绝对优势。然而,中国出口服装产品大多以大众化的针织、梭织服装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主要依靠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出口量来增加出口额。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贸易链上,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原棉和光纤原料进行初级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不多,出口低档织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技术水平偏低。

(三)中国与美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

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持续增长,对于处在调整期的美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贸易顺差导致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不断,而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频繁面临着美国的贸易救济[4]。自2001年以来,美国对华纺织品服装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典型案件有:一是2006年6月,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仍受配额限制,但美国要求对中国出口的部分聚酯短纤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于2007年4月判定从中国进口的聚酯短纤具有倾销行为,对其征税3.47%~44.30%。二是2007年7月,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复合编织袋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在2008年7月作出裁定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三、变量构造及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变量选择。选择的变量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劳动力成本、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WTO关于纺织品服装协议。每个变量的样本区间为1992-2013年,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如下:

1.汇率(R)。绝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下,实际有效汇率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会导致一国贸易收支恶化,贬值则有益于一国的出口贸易[5]。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来说,初步测算数据表明,人民币汇率每上涨一个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约减少120亿元[6]。由于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是以美元为单位的,因此采用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来衡量汇率变化对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

2.劳动力成本。同类商品间存在的价格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商品的价格,但劳动力成本是否对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产生影响,还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成本的比重等因素。

3.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建立。根据NAFTA,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从1994年1月1日起立即或逐步对纺织品(服装)取消配额和关税[7]。其中,美国立即取消对墨西哥纺织品的进口配额并逐步取消关税,墨西哥也取消对来自美国纺织品的配额;美国和加拿大并将关税逐步降至为零。美国是我国主要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NAFTA的建立,无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产生影响。

4.WTO关于《纺织品服装协议》。根据ATC协议规定,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于2005年1月1日之后对纺织品服装进口配额全部取消,意味着纺织品服装贸易正式回归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之中,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会产生新的变化[8]。2005年之后,随着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已有不同程度增加,尤其是对美国、加拿大等进口限制较多国家。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数据来自于UN COMTRADE(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按照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版)为基础,取第65章和第84章产品的出口额。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数据来源于国际经合组织OECD数据库(Source OECD)。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国内没有对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工资作出统计,而国内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劳动力成本,因此劳动力成本以我国人均GDP代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建立,因此自1995年开始DNAFTA取1,1992-1994年DNAFTA取0。WTO关于《纺织品和服装协议》自2005年1月开始执行,因此1992-2004年DWTO取值0,2005年之后取1。

(二)实证过程及结果讨论

1.平稳性检验。由于本文实证分析中劳动力成本、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中国对美国实际汇率均为时间序列数据,而实践中遇到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大多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若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容易产生伪回归,因此应对时间序列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变量中国人均GDP、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额X、中美实际汇率RER的原始值均为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说明LG、RER、X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为全面分析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并应用Eviews7.0软件进行检验分析。若检验的5个模型均不能通过,说明劳动力成本、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及中国对美国实际汇率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直接回归分析毫无意义。本文通过特征根迹检验(trace检验)来检验其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表3相关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被检验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可直接对变量方程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由Eviews7.0对上述模型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从以上各项统计指标来看,回归结果基本符合预期。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达99.28%,各解释变量对应变量的解释程度很高,并且各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程度为5%的t检验,显著性很好。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当劳动力成本LG上升时,对中国纺织服装品出口美国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可能是用中国人均GDP代替纺织业劳动力成本有些偏离;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出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会促进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平均增加约2.7387百万美元。ATC协议终止,配额取消、关税减让及服务业市场准入的实施,使纺织品服装贸易更加自由,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美国产生了促进作用,WTO中ATC协议的执行使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增加了51.94%。北美自贸区的建立使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减少了113.97%,与理论分析一致。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笔者通过对中国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的发展历史总结与实证检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在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92年的6%增加到2013年的35%,但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的构成中,以服装为主,其他纺织品较少,而我国服装制造技术水平不高,出口价格低廉,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利润偏低。加之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争端不断,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中国在贸易争端中利益蒙受巨大损失[9]。因此,需要调整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开放带来的福利,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方式,注重产品质量,扩大高档产品的生产规模,以此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和减少贸易摩擦。

二是WTO中ATC协议的执行与中国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呈正向关系;反之,北美自贸区的建立对其具有负向影响。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增强竞争优势。企业应该调整生产结构,扩大生产与北美市场差异化较大的产品,但与北美市场相似的产品则要减少生产。另外,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对北美地区直接投资,有利于扩大对美国出口市场份额。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要从以往的贴牌代工、纯粹提供加工为主,转型升级为通过加入创新设计元素,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以便选择。同时,更加注重品牌营销和拓展,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扩大合作空间,优化产品设计能力应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稳定美国出口市场的重要途径。

三是劳动力成本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均对中国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有促进作用。其中,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每上升一个单位将会促进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平均增加约2.7387百万美元。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纺织品服装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纺织品服装产业的结构升级,因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市场。因此,要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劳动者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出口纺织品服装的科技含量;要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提高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1]高寿华.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流量与潜力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5,(7).

[2]张燕芳.中美纺织服装贸易的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7).

[3]董奎勇,等.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及其结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4]陈炜,张琼.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封福育.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不对称影响——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0,(2).

[6]杨学楠.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4).

[7]高伟凯.后配额时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

[8]凌冬梅.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8).

[9]杨楠楠.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4).

[责任编辑:刘烜显]

隋博文,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师,广东广州510642;庄丽娟,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42

F407.81

A

1004-4434(2015)12-0040-04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课题“荔枝龙眼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CARS-33-1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应链动态联盟构建与优化方法研究”(2011GXNSFB018061)

猜你喜欢

服装出口纺织品劳动力
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逆势增长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2018年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