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及常规骨瓣清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比较

2015-10-25夏县人民医院外科山西运城044400

关键词:骨瓣颅骨硬膜外

李 鹏(夏县人民医院外科,山西 运城 044400)

小骨窗及常规骨瓣清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比较

李 鹏
(夏县人民医院外科,山西 运城 044400)

目的 对小骨窗及常规骨瓣清除硬膜外血肿的疗效予以对比并剖析。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硬膜外血肿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瓣清除术,观察组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推广。

小骨窗;常规骨瓣;硬膜外血肿;疗效

相关研究显示,硬膜外血肿的病因是由于板障血管出血的积聚,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来看,仍然有一定规律及共性,大部分患者表现出昏迷-清醒-再昏迷。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硬膜外血肿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1],疗效显著,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硬膜外血肿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女20例,男22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36.28±2.45)岁。观察组女18例,男24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38.29±2.4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入院后,经CT检查:CT值40~100 HU,且颅骨内板下方出现了高密度阴影,同时经MRI检查:血肿发生的部位多位于直接受暴力的位置,多有局部骨折,头皮血肿,此外结合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病理,证实所有研究对象符合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重大脏器功能损害者,先天性心脏疾病者,偏瘫,及不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骨瓣清除术治疗。采取“∩”形皮瓣切口,切口和骨窗大小根据患者血肿的范围具体设计,之后按照常规手术操作规范逐步清除血肿,清除完成后,使用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避免清除不彻底。

1.2.2 观察组

实施小骨窗清除术。具体操作:首先取“S“切口,一般切口长度5~8 cm,将其形成一个小骨窗,窗的长径为3~5 cm,之后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使用气动钻铣刀形成圆形小骨窗,对于硬脑膜张力比较高的患者,可从硬脑膜上切一小口,先探查患者硬模下隙是否有血肿现象,如有活动性出血,则需要适当延长手术切口并在原来骨窗的基础上扩大,将硬脑膜剪开,以达到止血的效果,如果未出现上述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直接回纳骨瓣,在患者头皮下放置引流管。同样手术结束后,用CT复查血肿清除情况,并检查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及时做好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并做好相关指标的数据记录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s)

术中输血量(mL)观察组 42 123.21±2.31 36.41±23.14 15.32±5.11对照组 42 62.32±2.14 96.35±42.13 24.13±6.10 t - 2.336 5.104 4.217 P - P<0.05 P<0.05 P<0.05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3 讨 论

据资料显示,硬膜外血肿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其形成于颅骨损伤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位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发病机制为大多数患者因头部过受外力直接打击,导致颅骨变形或骨折,使得血管受到一定损伤。有资料显示,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大约占颅内血肿的25%~30%,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通常情况下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还伴有骨折。患者在发病时通常表现出晕迷、头痛、呕吐加剧等,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引起脑疝,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随着医学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对硬膜外血肿患者实施恰当的治疗方案,如果能及时清除血肿,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和预后。

硬膜外出血的来源是:(1)脑膜血管,是造成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尤以脑膜中动、静脉最为常见,如果损伤位于动脉主干或者是大的分支,则出血比较凶猛,血肿迅速增大,在短时间内可形成巨大血肿,甚至引起脑疝,如果出血由静脉所引起,则病情发展稍缓慢。(2)静脉窦,此种出血比较凶猛,与静脉窦无平滑肌层,破裂后与无收缩能力有直接的关联性,但是血肿范围的扩大则因出血使硬膜剥离,剥离的硬膜引致再出血;(3)颅骨板障静脉,颅骨骨折时,经常伴有板障静脉出血现象,但是这种出血量比较有限,不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血肿[2]。文中针对硬膜外血肿疾病采取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即常规骨瓣清除术和小骨窗清除术,其中小骨窗清除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总有效率和预后方面均占有较大的优越性。该方案具有手术时间比较短,操作简便,可迅速达到出血部位,将患者血肿进行彻底清除等优点,且不需要再次进行颅骨修补,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同时对患者外观影响比其他方案要小很多,易于患者接受,整个治疗过程中密闭性相当强,避免了患者术后感染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达到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目的。总之,小骨窗清除术是硬膜外血肿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推广。

[1] 杜远庆,姜长友,谷智雄.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硬膜外血肿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9(09):53-54.

[2] 陈小鑫,钱水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01):254-255.

本文编辑:孙春宇

R651

B

ISSN.2095-6681.2015.034.178.02

猜你喜欢

骨瓣颅骨硬膜外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