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10-25高原福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关键词:脑血栓头部影像学

高原福(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高原福
(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目的 分析头部CT应用于脑血栓临床诊断中的具体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头部CT技术应用于脑血栓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43例患者中18例(41.86%)为基底节血栓,15例(34.88%)为额叶梗塞血栓,6例(13.95%)顶叶梗塞血栓,4例(9.31%)颞叶梗塞血栓;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发现CT的诊断准确率为97.67%,与病理诊断的1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P>0.05)。结论 头部CT诊断脑血栓的临床价值高,有利于及时发现脑部梗塞病变范围,且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具备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头部影像学检查;CT;脑血栓;诊断价值

虽然说现阶段已经针对脑血栓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脑血栓患者的发病普遍较为隐秘,在早期诊断工作中存在显著难度[1-2],容易导致最佳治疗时机的延误,影响患者的整体疗效和预后恢复。如何准确地对脑血栓进行早期影像学诊断,已经成为临床上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将头部CT检查应用于脑血栓影像学诊断中的具体价值和意义,以便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男22例,女2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2.19±4.57)岁,疾病原因:精神刺激后发病13例,静态发病者11例,继发性脑血栓19例。所有患者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少数存在颅内高压,且约有90%的患者在就诊时仍存在清楚意识。排除入院时已经昏迷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头部CT扫描检查,扫描仪器采用Light Speed Blue(美国GE公司生产)16层螺旋CT机。具体操作步骤为:①调整CT扫描的相关参数,层厚以及层间距均为10 mm,按照听眦线作为扫描基线,对每位患者依次进行颅脑CT扫描;②若发现存在可疑的阴影,则应增加3~5 mm进行薄层扫描。

1.3 观察指标[3-4]

所有患者均在确诊后予以颅内减压术等手术治疗,根据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头部CT诊断脑血栓的准确率。同时根据两组的影像学特征进行病症诊断,并研究梗塞部位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像学特征分析

诊断结果显示,43例患者中18例(41.86%)为基底节血栓,15例(34.88%)为额叶梗塞血栓,6例(13.95%)顶叶梗塞血栓,4例(9.31%)颞叶梗塞血栓。分析梗塞部位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发现:基底节血栓患者中有17例(94.44%)存在偏瘫,患者的各项肢体动作存在明显僵硬与不自然感;额叶梗塞血栓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智力下降,有11例(73.33%)存在语言沟通障碍;顶叶梗塞患者中5例(83.33%)偏瘫,偏瘫程度相对较轻;颞叶梗塞血栓患者中3例(75.00%)偏瘫,且偏瘫患者中有1例伴随有感觉性语言障碍。

2.2 CT诊断脑血栓的临床准确性分析

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并将CT检查结果与之对比,发现二者的确诊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理学诊断与CT诊断结果对比分析(n,%)

3 讨 论

脑血栓好发于男性,有临床研究认为这一特征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以及内分泌情况存在一定相关性。脑血栓患者大多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且不同部位形成血栓梗塞所对应的临床体征也存在一定差异性[5-6]。临床经验显示,约有80%以上患者在接受及时有效、科学安全的治疗后,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具备满意的生活自理能力,预后较佳。同时也发现,对于颞叶、基底节等部位梗塞所致血栓的患者来讲,其预后质量相对更高,恢复情况也较为理想。而CT检查能够及早确定梗塞血栓部位,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临床体征联合,能够帮助医师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并作出科学应对,以便及时治疗促进预后改善。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应用CT检查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97.67%,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刘新黎[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CT颅脑检查应用于脑血栓临床诊断中的具体价值。另外还有研究认为,梗塞面积不超过40%的脑血栓患者预后相对更优,而梗塞面积也可以通过CT检查体现出来,证实CT检查应用到脑血栓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较高。但本次研究所统计的数据中并未发现关于病灶范围的研究,在后期需要对这一方面问题引起重视,确保脑血栓患者予以CT诊断的临床价值和必要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将头部CT检查应用于脑血栓的临床诊断中效果确切,准确性高,且CT检查不会对患者产生其它不良影响或损伤,若发现可疑影像还可以进行二次检查,可重复性强,能够更好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这一点需要在临床诊断中引起重视。

[1] 吴 雷,李国晖,杨 燕,等.高压注射器联合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造影评价兔脑血栓模型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20(31):4179-4180,4184.

[2] 尹海燕,李 澄,张新江,等.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现状、影像学评价与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34(1):55-60.

[3] 王明春.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急性肺栓塞诊断的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6(23):80.

[4] 李玉莲.出血性脑梗死80例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6):46-47.

[5] 车恒林.出血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870-871.

[6] 杨东宁.脑梗死影像学与中医病性证素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09(3):243-245.

[7] 刘新黎.急性脑梗死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2):216-217.

本文编辑:王 琦

R543

B

ISSN.2095-6681.2015.034.170.02

猜你喜欢

脑血栓头部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