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探讨

2015-10-22曾慧卿刘雷陈建新郑博福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教学应用型

曾慧卿 刘雷 陈建新 郑博福

摘 要: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要求的改变,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目标定位、理论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在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的探索,旨在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 环境科学专业 实践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54-03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l and Aim in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Zeng Huiqing1,2 Liu Lei1,2 Chen Jianxin1,2 Zheng Bofu1,2

(School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2,Key Laboratory of Poyang Lak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Jiangxi Province 2011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Poyang Lake Basin Green Development and Water Securit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330031, China)

Abstract:To study training model and the teaching aim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is vital to meet the new social situ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is operated successfully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problem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ining were analyzed. Exploration was introduc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training aim, establishment of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book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development talents for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Key Words:Application teaching;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s;Practical teaching;Exploration.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决定性的影响。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因此,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将是社会急需的人才之一[1]。

目前,我国已有上百所高等院校开设环境科学本科专业[2],全国100所“211工程”院校中有63所开设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全国“985工程”院校中,有31所开设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其中,少数设置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大部分设置于地方高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设置时间较短、专业建设良莠不齐的问题。如何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练专业特色和准确专业定位,是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及学生培养目标课题组,对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的特色和专业定位问题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

目前,在本科教育层次,诸多本科院校对自身的定位基于两种类型: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3]。培养的学生也主要是从事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人才。高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也强调理论的应用性。这类人才既掌握了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又拥有较宽的知识面;既掌握了技术应用中的技术知识,以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有较多的了解,又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具备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现代技术的实施者、应用者和实现者。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征。

1.1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特征

应用型人才进入社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就业方向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

1.2 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征

专业知识的结构决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加强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重视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1.3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特征

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重点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强调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4 以培养创新性思维为特征

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虽然对于科研开发的能力要求不高,但对于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拥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时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此,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应用型教育的灵魂。

2 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是多学科、跨学科组成的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正因为如此,环境科学专业覆盖面广、研究方向众多,与其他诸多学科之间交叉性较强,使得环境科学学科特色不显著,进而影响了学科的发展[4-5]。我们认为环境科学专业在保证其专业学科基础这上,一定要有自身的特色,仅仅对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简单的组合就容易使学科的发展没有内涵,更难达到学科质量的提升,而产生随大流现象,学生不能拥有良好的就职“生态位”,从而削弱了其社会竞争性。

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教学上办学定位不准

不同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成立的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化学背景,有的是生物背景,有的是地学背景,有的是环境工程背景。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往往以教师的专业背景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而“母系”的痕迹很深,普遍存在培养口径过窄、太专的问题,未考虑到社会、市场对环境科学人才的需求,导致教学上出现办学定位不准。

2.2 教学教材内容更新较慢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相应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社会对环境保护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但高校的教材内容、实验实践相对较为稳定,内容的更新不够快,而且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教学的模式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环境科学的发展和满足国家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

2.3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通常实践教学环节在三、四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的同时进行。综合性大学通常对所设专业进行总学时宏观控制,但由于公共基础课的学时基本上是固定的,并且呈增加的趨势,因此只能缩减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这势必进一步减少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在通常课程实践中,可能由于带队老师和仪器的原因,造成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果。在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实习单位对实习人数的限制,还可能造成每个学生实际实习时间只有原定时间的一半甚至1/3。此外,如果环境科学专业未设定相应固定的实习基地,也存在着临时实习单位并不具备实践条件的问题。

3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目前,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咨询、环境教育,或经过培养选拔可继续攻读环境学科硕士学位[6-7]。

因此,高校环境科学教育的实施应当在“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强化实践,激发创新,多规格、多渠道、多层次培养”的人才培养战略上加大培养力度,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式的确定还与高校的定位有关。定位为“以教学为主”的大学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为主,定位于“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定位于“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以这种方式进行定位。南昌大学就没有以教学型或者研究型进行定位,而是用“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作为未来学校发展的定位,依据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南昌大学的性质,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前提,专业培养目标反映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笔者认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环境现状及就业态势,将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较系统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科学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建设需要的环境科学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适应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到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可以到一些与环境科学有关的相关部门从事相关的工作或者到其他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可以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4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能力和深厚科学素养的应用型环保人才,构建环境科学专业新型创新培养模型势在必行。该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4.1 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

依据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调整课程体系。及时关注社会环保人才的需求信息,重视毕业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体系由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成。第一课堂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个性课程组成。第二课堂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负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职业生存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四大类。第一课堂学分164学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见表1)。第二课堂学分2学分。

围绕着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就业的需要,积极选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材或者公认高水平教材、获奖教材、统编教材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材,选用21世纪应用型高等院校示范性实验教材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教材。

4.2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是环境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方面丰富了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是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融会贯通。按照“夯基础,拓口径,强专业,重实践,力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套“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立足现状,紧跟前沿”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包括环境科学专业实验(上)64学时,专业实验(下)32学时、环境仪器分析实验32学时;环境生态学课程设计1周、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1周、环境管理课程设计1周、环境规划课程设计1周、環境评价课程设计1周;环境监测教学实习1周、环境科学认识实习1周、专业实习1周、毕业实习3周;毕业论文10周。

4.3 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法属于保姆式教学方法,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较差,缺乏独立性,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课堂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避免填鸭式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进行积极地讨论与探讨,学生课后亦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老师进行互动,进而达到充分掌握课程的要点。对于实验教学,可将实验课堂与生产第一线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工艺环节中完成相应课程的实验,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构建多类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强化课内知识,同时将课内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习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去进行实习,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技术力量去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习过程中和实习后及时对实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以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

5 结语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环保人才,构建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要重视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学时与学分,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温桂清,蒋治良,李俊.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0,8(6):108-109.

[2] 石辉,张承中,赵晓光.论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27-129.

[3] 王子波,王志刚,许健,等.环境科学专业特色与学生培养目标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0(11):178-179.

[4] 周宏仓,郑有飞,汤莉莉.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3):112-113.

[5] 翟秋敏,郭志永.理科特色环境科学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138-140.

[6] 王京平,张根成,彭秉成,等.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广东化工,2011,38(6):238-239.

[7] 刘晖,周遗品,周康群,等.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5):161-162.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教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