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问题研究

2015-10-21周星秋

科技致富向导 2015年1期
关键词:发现观察小学科学

周星秋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学科,科学探究学习要经历提出问题、假设推理、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交流与评价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唤醒求知欲,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探究效率。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实践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观察;发现

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在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1.1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不仅决定学习的内容,而且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了不平衡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感觉。这样,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会想尽办法努力消除这种不和谐的感觉,使认知重新平衡。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学生开始猜测、关注的都是马铃薯本身的大小影响了它的沉浮,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渐渐地达成了“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马铃薯的沉浮”的共识。当老师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在第一个水槽里,马铃薯都浮起来了;把马铃薯都放在第二个水槽里,马铃薯却都沉了,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此时学生便开始将思维转到了水的问题上,指出:因为两个水槽的水不一样。接着老师再紧追着问:“你怎么知道?”从而引发探究问题。

1.2创设游戏、魔术情境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而创设游戏情境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满足学生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玩一个“用注射器做的空气枪”的游戏,学生玩后引发出一个个问题:“空气枪里子弹为什么会射出去的”、“空气枪是怎么制作的”、“空气枪里的子弹能不能射得更远些”……通过一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游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能维持这样的学习动机进入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2.优化教材中的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实验是我们教师上好一堂科学课的宝贵财富,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深化和优化。学玩结合的实验带有一种游戏的性质,要做好这篇文章,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比方说在教磁铁的性质时,我通过“巧妙取铁砂”的实验游戏,启发孩子思考磁铁的性质。在米中混入近三成细铁砂,让孩子把大米和铁砂分出来,在没有给磁铁的前提下,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通过讨论思考孩子的想法非常的多。我又在前面加了一个附加条件(5秒钟),对多数孩子来说真的是难上加难。但是出示磁铁以后就变的轻而易举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解决了难题,再加上孩子的动手操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科学课的教材中,这类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在一起,延长了孩子的有意注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使孩子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中,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

3.老师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仔细地、有序地、全面地观察

每次观察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地观察。当同学观察蜗牛运动时时,让学生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它为什么能在竖直的玻璃上向上爬行?它怎样吃食物?它怎样呼吸?找一找它呼吸的气孔在哪里?在观察金鱼时,让学生观察:金鱼的身体表面长了些什么?金鱼怎样运动,怎样捕食?鱼鳃一开一合是在干什么?金鱼不断地喝水,为什么不会胀破肚子?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被一些无关的现象所吸引而转移视线,就能取得好的观察效果。

当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岩石时,用眼睛看岩石的形状、大小、颜色、是否透明、是分层结构还是颗粒结构。还可以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用滴管滴一滴稀盐酸,观察岩石遇酸的反应。相互撞击一下岩石,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闻一闻岩石发出的气味。

观察的顺序有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等。在观察树木时,让学生从远处观察一棵大树,观察一下它的外部形态,然后来到树下,看一看树干的颜色,用手摸一摸树皮是不是光滑的。观察树干上有没有蚂蚁等小动物,做一张树皮拓片。测量一下树干有多粗,观察树枝的颜色、分布特点。观察树叶和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如果果实是可吃的,还可以尝一尝它的味道,再观察一下树的下面,地面上有没有树根露出来,地面上有哪些花和小草。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观察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观察人在运动过后有什么明显的特征时,在身体处于平静状态时,让学生测量并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运动了一分钟以后,再测量和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把两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知道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明显增加。比较一般情况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吸进人体的空气中氧气占 21%,呼出体外的气体中,氧气大约占16%。吸进人体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大约占了0.03%,呼出体外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大约占4%。通过比较和分析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氧气在进入血液的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4.教师在小学科學教学中有效利用实验课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首先要明确以下几点实验的基本要素:

(1)明确的实验目的对于指导学生准确的掌握科学知识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2)明确实验操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有一个理性的思维,同时也为学生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3)明确实验中的观察任务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认知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明确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的客观性和不可随意更变原则。在教学中,经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就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观察。逐渐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能力也将得到促进和提高,与此同时也应该提高老师的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学到更多。

例如教学《水》一课时,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牛奶、白酒、白糖水、盐水、酱油、醋等几种液体,让他们自己设计出鉴别水的实验方案,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研究讨论的结果,认为先看、再闻、最后尝味道,才是最合适的程序。这样,学生不但对水是什么样的液体认识得很清楚,并且掌握了鉴别水的方法。 [科]

【参考文献】

[1]王爽.浅谈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下),2011,(01).

[2]俞伟国.关注教学细节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

猜你喜欢

发现观察小学科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