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解决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的几种方法

2015-10-21叶昭蓉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叶昭蓉

摘 要: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主要是研究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当某些点、线、面位置变化时,寻找变化量与不变量的关系,将高中阶段所学函数、向量、解析几何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动态问题;函数法;解析法;等价转换法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指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或可变的一类开放性问题。由于某些点、线、面位置的不确定,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知识的综合能力、思维的转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对知识进行活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转化等思维过程,开拓学生的思维;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找到相应的几何关系;  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用熟悉的平面几何知识、代数方法等进行解答。下面浅谈几种解决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的方法。

一、函数法

由于某些点、线、面在动,必然导致某些位置关系或一些量的变化。当变量变化时会引发其他量的变化,从而建立函数关系,则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来解。

例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1,P2分别是线段AB、BD1(不包括端点)上的动点,且线段P1P2平行于平面 A1ADD1,则四面体P1P2AB1的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解析】因为点P1、P2分别是线段AB,BD1上的动点,所以线段 P1P2在平面ABD1内,又∵P1P2∥平面A1ADD1,∴P1P2∥平面AD1作P2O⊥BD于点O,连接OP1,则P2O⊥平面ABCD,OP1⊥AB,即OP1为三棱锥P2-P1AB1的高,设AP1=x,0

∴VP-PAB=S△ABP·OP1=··x·(1-x)≤()2=

當且仅当x=1-x?圯x=时,四面体P1P2AB1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二、解析法

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即实现几何问题代数化。由于空间向量集代数(坐标)运算和几何运算于一体,成为沟通空间“数”和“形”的最佳载体,因此,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将空间图形中的若干构成元素坐标化后,借助于向量进行运算和分析, 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

例2.已知四面体ABCD中,DA=DB=DC=3,且DA,DB,DC两两互相垂直,点O是△ABC的中心,将△DAO绕直线DO旋转一周,则在旋转过程中,直线DA与直线BC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是   .

【解析】以O为坐标原点,以OD及平行于BC的直线分别为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则B(-,3,0),C(-,-3,0),D(0,0,),

设A(2cosθ,2sinθ,0),则=(2cosθ,2sinθ,-),=(0,-6,0),

设直线DA与直线BC所成角为α,则cosα==≤

三、等价转换法

“动”与“静”是相对的,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要善于寻求或构造与之相关的一些不变因素,将一些变化的点、线、面进行合理转换,以实现变量与不变量的有机结合。

例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AD=2.若存在各棱长均相等的四面体P1P2P3P4,其中P1,P2,P3,P4分别在棱AB,A1B1,C1D1,CD所在的直线上,则此长方体的体积为   .

【解析】由正四面体相对的棱间的距离相等,即P1P2,P3P4间距离与P2P3,P1P4间距离相等,所以求长方体的高问题转化为P2P3,P1P4间的距离问题,∵P1P2,P3P4间距离等于AD,∴长方体的高为2,∴长方体的体积为4.

四、定义法

当点、线、面的变化满足某些约束条件时,往往能够形成其变化的轨迹,若变化的轨迹符合某已知的定义,则可直接得出其轨迹。

例4.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移动,但保持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移动,则点C1到原点O的最远距离为(  )

A.2 B.2 C.5 D.4

【解析】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移动可看作为x轴、y轴分别绕点A,B移动,

∵∠AOB=90°,∴当正方体固定时,坐标原点O的轨迹为以AB为直径的球面,设AB的中点为E,则C1O最大值为C1E+1=3+1=4.

以上解决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的几种方法,相互间互相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加强知识间相互联系,让动态元素动起来,在运动变化中探求与之相关的不变的元素及元素间相互关系。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产生数学焦虑,从而很好地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