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疼痛的影响

2015-10-21吴燕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循证护理小儿

吴燕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 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Wang-Baker评分、FLACC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的Wang-Baker评分、FLACC评分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小儿;静脉输液;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15-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而在临床上常会因操作不当,给患者带来疼痛,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1]。尤其是小儿患者,常因惧怕静脉穿刺的疼痛而产生紧张情绪,不愿配合治疗,以致延误病情[2]。为减轻患儿静脉输液的疼痛感,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我院护理人员采用循证理给予患儿心理、生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 例。实验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6至8岁的14例,3至6岁的18例,1至3岁的25例,7个月至1岁12例,3至6个月11例;初次静脉输液病患有24例,输液多次的有56例;足背静脉穿刺24例,手背静脉穿刺26例,头皮静脉穿刺30例;对照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6岁至8岁的14例,3岁至6岁的18例,1至3岁的25例,7个月至1岁12例,3至6个月11例;初次静脉输液的病患有32例,输液多次的有48例;足背静脉穿刺24例,手背静脉穿刺26例,头皮静脉穿刺3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穿刺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循证过程

1.2.1.1 循证问题 儿童静脉输液过程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小儿静脉血管较细、不充盈、显露不清晰。此外,患儿哭闹剧烈、不合作,导致静脉穿刺率不高,进而致易出现血管损伤情况,使得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遭受疼痛,且输液结束常规拔针也易损伤血管致患儿疼痛。

1.2.1.2 循证支持 针对循证问题,我院成立了相关护理课题小组,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进行文献检索,评价、分析文献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并实施于小儿静脉输液流程中,进而减轻患儿静脉输液疼痛。

1.2.1.3 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及静脉穿刺针 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则下,选择小号穿刺针,减少穿刺针对血管壁的损伤。宁金风等认为5.5号针与7号针相比针头更细,对血管损伤更小,减轻疼痛的效果更佳明显。4岁以上患儿选择手背静脉进行穿刺,4岁以下患儿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筋脉进行穿刺。实施指压法对小儿筋脉穿刺输液,在血管估计部位用左手拇指向下按压10秒钟,让静脉显露出来,进而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患疼痛。

1.2.1.4 手背静脉穿刺握手法 手背静脉穿刺握手法是指穿刺者左手握住病人手掌指关节处,让患儿手背自然放松,使手背静脉清晰暴露出来,从而避免了传统握拳法所致的皮肤表面张力较高、血管受压不充盈的情况。

1.2.1.5 选择静脉穿刺的角度 采用在血管上方与皮肤呈60度角左右时迅速穿刺进针,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做到无痛穿刺。有研究表明采用与皮肤呈85度角左右时快速穿刺,而后以血管深浅快速减小进针角度刺入血管腔,也可减轻患儿的疼痛。

1.2.1.6 拔针法 揭开胶布后,左手将棉球轻放与针眼部位的3厘米血管处,右手食指和拇指拿紧近针头处的软硅胶管,与穿刺血管走向一致、与皮肤平行快速拔出,然后用手将棉球纵向按压血管在血管穿刺处5分钟,使得内外针眼被压住,避免瘀斑与血肿的产生,减少病患疼痛。

1.2.1.7 心理护理 温慧娟等[3-4]实施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进行干预治疗,可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

1.2.2 操作方法

对两组患儿实施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患儿采用如下护理:常规消毒,患儿以舒适体位躺下,待留置针与皮肤呈30度角左右时进行穿刺进针,见有回血时压低针柄,待有少许血液进入时连接输液装置,依據病情调节滴速,而后固定输液装置,输液完毕后,进行常规拔针。实验组患儿采用如下护理:操作过程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利用游戏和讲故事的形式,转移患儿注意力,积极表扬及鼓励患儿。进行输液及疼痛知识的宣教,尽量舒缓患儿焦虑、紧张的情绪。操作时,4岁以上儿童选择手背静脉,利用5.5号穿刺留置针;4岁以下的儿童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筋脉,利用5号穿刺留置针。而后进行常规消毒,让病人选择舒适体位躺下,在穿刺部位用左手拇指按压,让静脉显露,让留置针与皮肤呈60度角进行穿刺进针。见有回血时压低针柄,待有少许血液进入时连接输液装置,依据病情调节滴速,而后固定输液装置。4岁以上儿童给予握手法穿刺,穿刺者左手轻握病患的手掌指关节处,使其手部自然放松,在患儿手背“乏神经区”穿刺。输液结束后,均利用轻绷皮肤拔针法,按压针尖上方,快速拔针。

1.3 评价指标 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与FLACC量表对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进行评分,分值越低疼痛越轻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

用平均值 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疼痛评分比较 对照组病患的Wang-Baker评分、FLACC评分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静脉输液因患儿血管浅细、自身反应性强等特点,加之患儿对静脉输液穿刺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易出现针头位移、脱出等问题,因此会给患儿带来疼痛感[5]。当前减轻患儿疼痛已成为静脉输液中主要问题,若解决了此问题,则会明显的提高家属及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可信、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找寻实证,用实证将可利用的护理研究依据与工作人员技能及病害的实际情况、愿望、价值观等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最佳的护理实践方案的方法。在静脉输液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使护理人员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愿望、价值观,通过收集权威实证资料,找寻现有最佳的护理方法并加以利用,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的痛苦。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对静脉输液患儿采用循证护理,使患儿在静脉输液时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萍.护理干预减轻静脉输液疼痛感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1(9):58-59.

[2]刘素品.减轻儿童静脉滴注氨基酸疼痛的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5,42.

[3]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级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5):118-119.

[4]贺万香,李瑜,刘菊芳.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0,30(19):3152-3153.

[5]李兰.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325-326.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循证护理小儿
小儿难养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