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故宫太和门形制简析

2015-10-21杨柳青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柱头彩画太和

杨柳青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与制度”,对一清代官式建筑的单体建筑:北京故宫太和门的各项建筑要素进行分析,以体现清代官式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构造方式特点。

关键词:故宫 太和门

1.总平面概述

太和门位于北京故宫的中轴线上,是继午门后的第二道门,为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称奉天门,嘉靖三十六年( 1557) 遭雷火焚毁,当年重建,次年建成,更名为大朝门,四十一年(1562) 改称皇极门。皇帝每日“常朝”处理政务就在此门举行,清代沿行,叫做“御门听政”。门前陈列铜狮、铜鼎炉,禁卫森严。遇到祭祀坛庙之日,皇帝在此改乘玉格,由午门出发。午门楼上击鼓鸣钟, 仪式非常隆重。清顺治元年十月朔(初一日), 福临(顺治帝) 即在太和门颁诏称帝。清顺治二年(1645)改名太和门, 顺治三年(1646)重修, 嘉庆七年(1802)又修。光绪十四年(1888),太和门失火焚毁,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门内即是故宫的外朝三大殿。

太和门前庭院是故宫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庭院,是故宫午门、太和殿两大高潮之间的过度庭院。太和门与东西两侧的廊庑间各设旁门一座,与太和门平排并列。东为昭德门,西为贞度门[1]。两旁门南侧分列东西廊庑,围合出太和门外约四万余平方米的广庭。广庭中部偏南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约200米,成弓形的弧度。河身从东西两边逐渐向中间加宽,形成月牙形的水面。河上并列跨有有五座石桥,直通午门[2]。

2.平面

太和门面阔九间,一五〇点二营造尺,即48.06米;进深四间(包括前后廊)六四点二尺,20.54米,建筑面积1371.14平方米。在明间与梢间的后檐金柱部位装有三扇大门,作为进入三大殿庭院的入口。前檐柱两尽间各有四扇隔扇窗围合。东西两侧的檐柱间有山墙围合,这样,门扇的南部成为了宽敞通透的门厅,加强了大门的纵深感,体现出威严与神秘[3]。

3.立面

太和门是外朝三大殿的正门,根据三大殿的第一殿——太和殿而命名。太和门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座上,门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宫门,建筑通高23.80米,屋顶等级仅次于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可见其等级之高。

3.1台基与阶

太和门的台基为汉白玉石砌筑,高3.44米,形式为须弥座。须弥座原是佛教中须弥山的象征,宫殿建筑中使用须弥座来表达皇帝的高贵身份。

太和门的须弥座为单层须弥座高台。有圭角、两层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两层上枋共八层[4],转角处,圭角雕有如意云的图案,上立角柱,柱身直线,为如意金刚柱式,角柱上为大螭首。束腰转角处雕刻椀花结带纹样[5]。高台上有石栏杆,沿着石台边沿对应栏杆的每根望柱下为小螭首。这些螭首除了排水的功能外,其造型也给高台的外立面形成了高大雄伟的气势。

高台南、北面各有三道石阶,中间一道的中心为一块丹陛石,丹陛石与其两边的石阶上雕有龙和祥云。南面三座台阶之间,陈设着四个铜炉、一对铜狮。东、西面各出两道石阶,一道通向地面,一道通向与其相接的廊庑。

3.2栏杆

石台及台阶边缘设有白石栏杆,均为望柱加栏板构成。望柱头为圆筒形,雕有龙凤和云纹,栏板为荷叶净瓶[6]。石台上为砖墁地,白石柱础,上立纵横成列的朱柱50根,柱径达到0.725米。

3.3墙体

同故宫其他殿堂一样,太和门的墙面也为朱红色。其槛墙下肩,用龟背锦黄绿琉璃做贴面。

3.4柱框

檐柱间上部有两层额枋,间以由额垫板。上层的大额枋上皮与柱头平齐,上施平板枋。枋上即排列斗栱。在转角处,大小额枋和平板枋皆有出头,大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形式,连着平板枋的方形榫头,小额枋的出头于角柱上部,为方形榫头。

3.5斗栱

太和门斗栱中,下檐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栱为五踩重昂斗栱。其中明间下檐有平身科8朵;次间下檐有平身科5朵;下檐尽间有平身科3朵。

下檐的博脊之上即是上檐下的大额枋,当心间正中悬挂上书“太和门”的匾。上檐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栱为七踩单翘重昂斗栱。明间有平身科8朵;次间上檐有平身科5朵。

根据“重修太和门等三门彩色立面图样”标示,太和门斗口应为三寸材,实测为二寸八分材。

3.6屋顶

太和门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顶,其形制仅次于太和殿。故太和门屋顶屋顶用黄色琉璃瓦,瓦屋面上设有三排鎏金瓦钉。屋顶有上檐一條正脊、四条戗脊、四条垂脊和下檐四条垂脊、四条博脊共十七条屋脊。正脊两端有正吻两只,其前后饰以鎏金吻锁。每条戗脊和垂脊端有戗(垂)兽1只,上下檐的四条垂脊前有一列仙人骑鹤加7个走兽: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狻猊、押鱼。博脊两端有合角吻。

屋顶山面封堵了山花,其上雕刻有结带图案。

4.剖面

太和门为九檩重檐歇山顶,每步架按照清代的举架规则进行升高。中柱达到七架梁之下。

后檐柱与重檐金柱形成后廊,廊子上方有桃尖随梁,与大额枋垂直,梁头以方形榫头伸出后檐柱;其上施有隔架科,为一斗三升单栱雀替。上承桃尖梁,其梁头由柱头科斗栱承托,梁头做成耍头。后檐斗栱和重檐金柱上的斗栱上承拖井口天花。

5.小木作与装修

5.1门

太和门的大门用的是双扇宫门,朱红油饰,上面安有行列整齐的铜质鎏金门钉。每扇大门上使用的门钉数为九行九列,共八十一个,为最高等级。

5.2窗

太和门前檐两尽间各装有四抹三交六椀菱花窗扇。菱花窗漆朱漆,抹头有贴金的做法。

5.3彩画

太和门柱头、大小额枋等都绘有金龙和玺彩画,为清代建筑中彩画的最高等级。彩画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体,主要由箍头、枋心、藻心三部分组成,藻头部分作横“M”形,枋心内为二龙戏珠。平板枋,由两端向中间顺序画行龙。各种龙的周围均衬云气、火焰,以示祥瑞和神威气氛。彩画中的主要纹样和线条都贴金,金线的一侧衬以白粉线,同时采用退晕法,整体色彩灿烂、辉煌而又明亮[7]。

太和门的斗栱彩画为金琢墨斗栱彩画:以青绿色为主,边线沥粉贴金、起晕、齐白粉线,并在底色中部画墨线,是最华丽的做法。柱头科,升、斗一律用蓝色,栱、翘、昂等一律用绿色,各平身科由柱头科向中间青绿色两色相间,取其对称。正身栱眼与外拽栱坡棱刷红油漆。垫栱板中部刷红油漆,边缘为绿色[8]。

6.布局特点

从午门前狭长的空间引导入午门,进入午门后的广阔庭院,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相比广阔的庭院,朝房显得较为矮小,突出了太和门的建筑。

太和门的并排的两门和两庑的房屋,除了门用歇山顶,其余均是青砖台基,连檐通脊的硬山顶建筑。建筑风格朴实,与雄伟壮丽的午门对比颇为强烈。不仅尺度变化起伏错落,装饰上也有张有弛[2]。

太和门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清代官式建筑设计与建造的特点,其布局方式也使得太和门在北京故宫中轴线上扮演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王璞子.太和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03:70-71

[2]. 倬娟.太和门的空间组合艺术[J].紫禁城,1983,02:12-17

[3]. 王璞子.太和门的被燬和重修[J].紫禁城,1983,02:18-20

[4]. 白丽娟.紫禁城内须弥座的特点[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1997,298-301

[5]. 赵鹏,故宫建筑须弥座的尺度构成与装饰纹样[J].古建园林技术,2011,04:34-37

[6]. 王秀荣.清西陵古建筑中的石栏杆[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七辑),2010,386-393

[7]. 宋晓丽.古建筑装饰彩画十种样式综述[J].美术教育研究,2010,05:124-125

[8]. 边精一. 清式彩画一般规则介绍[J].古建园林技术,1983,01:31-35

猜你喜欢

柱头彩画太和
印尼·巴厘岛
沙乡俊枣
拉卜楞寺传统建筑彩画病害调查研究及保护修复
制备天麻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标本的组织筛选
不同花期甜瓜品种柱头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太和三足石砚及古砚演变简析
不同温度对苹果柱头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论张载的宇宙本体论及其成因
关外纯色古朴天成
数学问题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