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外纯色古朴天成

2016-12-14尚文举

中国文化遗产 2016年5期
关键词:宝珠彩画吉祥

尚文举

摘要: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彩画,这些建筑彩画融合了清代官式彩画和地方彩画做法,并保存了一些清晚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做法。除清代官式彩画中常见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海墁彩画外,还有清入关前后比较流行的宝珠吉祥草彩画。此外,还保留有一种清早期具有浓郁满族风格的彩画,即十王亭内外檐的满族彩画。沈阳故宫彩画展现了清代官式彩画发展的全貌。

关键词:沈阳故宫;建筑彩画;宫廷文化;地域文化

一、沈阳故宫彩画概说

清沈阳故宫是清(后金)入主中原前的皇宫和清王朝的盛京行宫。它的营建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和乾隆三个历史时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累积的过程。在营建的过程中,沈阳故宫吸收、融合了东北亚地区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建筑文化的精华,其中保留的大量建筑彩画,成为我们研究明清彩画的重要资料,在我国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建筑彩画年代可分为清早、中、晚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四个时期。现存彩画中绘制时间较早的一般在建筑内檐等位置,外檐彩画因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维修次数也相对较多,往往在历次修缮中都会被或多或少的改动,有的还会发生改作。

沈阳故宫建筑彩画特点融合了清代官式彩画和地方彩画做法,并保存有一些清晚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做法。从分布上讲,清代宫式建筑彩画主要分布在清高宗增建的东西所、太庙和西路建筑群。而作为沈阳故宫最具特色的地方做法彩画主要分布在大政殿、十王亭、崇政殿、清宁宫、凤凰楼这些清代早期建筑的内檐。至于清晚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做法主要分布在嘉荫堂、仰熙斋、南北大值房等一些历史上曾进行过彩画修缮的建筑上。

沈阳故宫建筑彩画的种类比较丰富,除有清代官式彩画中常见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海墁彩画外,还有清入关前后比较流行的宝珠吉祥草彩画。该类彩画目前只在北京故宫的午门、沈阳故宫的凤凰楼以及清福陵隆恩门楼和昭陵角楼内檐见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反映了清初彩画的发展轨迹。此外,在沈阳故宫的彩画中还有一种清早期且具有浓郁满族风格的彩画,即东路十王亭内外檐的满族彩画。这种彩画集中在角梁、柱头、荷叶墩及内檐的雀替、角背和箍头上,国内部分学者将其称为“箍头卷草”彩画。

综合分析,沈阳故宫建筑彩画风格呈现出与建筑年代基本一致的特点。比如具有满蒙特色的清早期建筑彩画基本分布在大政殿、十王亭等早期建筑上,而清中期地方混合型的建筑彩画基本分布在崇政殿等经过修缮的早期建筑上,清乾隆后期官式做法的彩画基本分布在乾隆时期甚至更晚时期修建的建筑上。以上这些类别丰富、风格迥异、做法多样的建筑彩画共同成就了特色鲜明的沈阳故宫,使其成为地域文化与宫廷建筑文化融合的典范。

二、沈阳故宫彩画的类型

沈阳故宫彩画的种类有旋子彩画、和玺彩画、苏式的画法属于清代中晚期做法。这种融合多时期旋子彩画特点的彩画非常少见,体现了清代旋子彩画的发展过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沈阳故宫中的旋子彩画枋心的内容题材主要包括云龙枋心、锦纹枋心、花枋心、夔龙纹枋心。单体建筑旋子彩画的枋心有龙锦枋心、花锦枋心等搭配方式。在盒子的画法上,有软盒子、硬盒子之分,硬盒子主要用于低等级的旋子彩画,软盒子用于高等级的旋子彩画,其纹饰也与枋心纹饰相搭配。

除此之外,沈阳故宫大木梁枋彩画还包括平板枋彩画、垫板彩画、檩头彩画、柁头彩画、柱头彩画等,这些彩画一般与主体大木旋子彩画相统一。

2.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清代统治者为满足其皇权思想和政治需求而逐渐形成的,它的形成标志着清代官式彩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最高等级彩画,《工程做法》中称其为“合细彩画”,以“∑”斜形大线为构图特征,并大量使用贴金工艺,彩画主题以龙凤为主,整体富丽堂皇、威严庄重。

(1)和玺彩画的等级和分布

沈阳故宫和玺彩画的数量不多,主要有龙和玺、龙草和玺两个等级。其中,龙和玺主要分布在大清门、凤凰楼、敬典阁、颐和殿、迪光殿、崇谟阁,且主要施用在建筑的外檐;龙草和玺只出现在崇政殿室内五架梁上。

(2)纹饰画法

沈阳故宫和玺彩画在大木梁枋上的构图遵循清代官式彩画的基本构图原则,即依据构件长度在三停之外设置副箍头,然后依据构件长度均分三等份,分别设置枋心、楞线、岔口、找头、箍头、盒子等部位。其箍头均采用活箍头,一般绘制福寿箍头、西番莲箍头。

“∑”斜形大线是和玺彩画的重要特征,也是判断彩画分期的重要标准。沈阳故宫外檐和玺彩画的斜大线为直线画法,属清中晚期做法。但崇政殿内五架梁上龙草和玺彩画的斜大线却为曲弧形线做法,应属清早期做法。另外,该彩画箍头和找头的交界绘制了形象的莲瓣纹,并同时出现在该建筑内其他类型的彩画上,而这一特征在其他类型彩画的中晚期便不再出现。这是崇政殿和玺彩画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一大原因。

在主题纹饰方面,沈阳故宫建筑外檐和玺彩画主题纹饰采用龙纹,但画法程式化,且较为纤细,力度减弱,远不及早期龙纹威武凶猛,属于晚期画法。在其他部位,平板枋彩画使用了沥粉贴金的跑龙纹,垫板彩画仅见于大清门的宝珠吉祥草,柱头彩画仅在颐和殿与迪光殿施用,且不相同。在箍头部位,颐和殿柱头彩画使用了死箍头,中间绿地沥粉贴金西番莲草;迪光殿为活箍头,中设盒子,盒子内画沥粉贴金团龙纹。这两处彩画的区别,彰显出清高宗贵为天子的地位。

5.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州一带,在南方的古建筑和园林中十分流行,后传至北方进入宫廷即成为官式彩画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苏式彩画构图灵活、寓意丰富、取材广泛,其用色多为青、紫、黑、黄、红等颜色,整个画面由聚锦、卡子、包袱、藻头等组成。沈阳故宫早中晚期苏式彩画均有出现。

(1)苏式彩画的等级和分布

沈阳故宫苏式彩画按构图分析大体可分为枋心式、包袱式及海墁式,按时间可分为早中期苏式彩画和晚期苏式彩画。早中期苏画的主体线路为金线,细部纹饰为片金或金琢墨攒退,属于高级做法,主要分布在崇政殿室内梁架、凤凰楼三层室内七架梁及清宁宫室内七架梁等位置。晚期苏式彩画按做法分为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墨线苏画三个等级,主要分布在中路建筑的东西所和西路大部分建筑。

(2)纹饰画法

沈阳故宫早中期苏画数量较少,但都属于高等级做法,包含包袱式、枋心式和海墁式3类,其主体线路为金线线,细部纹饰为片金或金琢墨攒退做法。崇政殿内檐苏式彩画位于七架梁,为上搭包袱式做法,包袱开口宽度占梁长的三分之二。清宁宫内檐苏式彩画同样位于七架梁,不同的是其为下搭包袱式做法。这两处苏式彩画的包袱边由内到外分别绘以花卉、卷草、如意纹等,包袱内绘沥粉贴金龙,找头绘牡丹卷草或宝珠卷草图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两处苏式彩画在内金柱两箍头之间还设置了类似于锦袱搭子的纹饰,比较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

此外,沈阳故宫早中期枋心式苏画和海墁式苏画同样也分布在崇政殿或清宁宫。枋心式苏画的构图类似旋子彩画,枋心纹饰主要有龙凤纹、福寿纹、莲花卷草纹、花鸟虫鱼等图案。海墁式苏画一般会以檩、垫、枋三个构件为统一整体进行布局,两端画青绿退晕死箍头,两箍头之间绘沥粉贴金龙。

沈阳故宫晚期苏画数量较多,包含包袱式、枋心式和海墁式三类。其中,枋心式构图与旋子彩画、和玺彩画一样遵循“三停”原则;海墁式苏画的构图较为自由;包袱式苏画的构图则是以檩、垫、枋为一个整体做包袱,包袱轮廓做多层退晕。箍头以活箍头为主,其主题纹饰以写生花卉、山水、人物故事为主。

4.宝珠吉祥草彩画

宝珠吉祥草彩画是一种在明代宫式彩画的基础上,融合满、蒙、藏文化元素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彩画类别。该彩画类别产生于沈阳地区,流行于清代早期,清工部《工程做法》中载述的“金琢墨吉祥草彩画”、“烟琢墨吉祥草彩画”即是这类彩画。宝珠吉祥草彩画一般施用在宫殿、陵寝的门和楼的内檐。目前,国内宝珠吉祥草彩画留存不多,仅沈阳故宫凤凰楼、北京故宫午门、清福陵隆恩门、清昭陵东西配殿和角楼存有。

(1)宝珠吉祥草彩画的等级和分布

通过文献和实地调查,一般认为宝珠吉祥草彩画有金琢墨和烟琢墨两种做法,金琢墨施用于宫殿,烟琢墨施用于陵寝。沈阳故宫宝珠吉祥草彩画位于中路凤凰楼三层内檐木构梁架上,为金琢墨吉祥草彩画,属于高等级做法。

(2)纹饰画法

宝珠吉祥草彩画的构图近似海墁风格,一般用于建筑的檩、枋、梁等主要大木构件,并在梁、檩中心设置三颗宝珠,在两端箍头内各设一个半宝珠,并沥粉贴金。宝珠吉祥草彩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设色以朱红色或者丹色这种暧色调为主,青、绿颜色所占分量不大,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二)其他部位彩画

除前面介绍的大木梁枋彩画外,沈阳故宫建筑彩画还包括椽头椽望、斗拱、角梁、梁枋头、天花、雀替及楣子、柱子等部位彩画。这些彩画与大木梁枋彩画构成了有机统一体。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仅对天花彩画、椽头、椽望彩画和斗拱彩画做一介绍。

1.天花彩画

天花彩画是古建筑内檐天棚纹样、色彩、装饰的总称。沈阳故宫天花彩画数量不多,早期一般只出现在重要的建筑上,晚期建筑使用较多。沈阳故宫天花彩画软、硬天花皆有,包括了片金、烟琢墨、金线等做法,使用的纹饰有括团龙、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团鹤、夔龙、福禄寿喜等。

沈阳故宫大政殿的天花彩画较为特殊,以红底金字的汉文福、禄、寿、喜、万和梵文吉祥文字加龙凤图案组成,烘托出高贵神圣的气氛,具有浓重的藏传佛教特色。另外,凤凰楼二层早期天花彩画也同样具有藏传佛教的特点,是沈阳故宫天花彩画中的精品。

沈阳故宫太庙的金莲水草天花也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天花。金莲水草天花产生于明代,一直沿用至清代,等级较高,是众多宫式彩画中变化较小的一种。该彩画的中心圆光做青色地,绘三朵沥粉贴金莲花,周围绘淡绿色水草,岔角绘红、绿、青三色如意云。该类天花彩画在关内外明清宫式建筑中多有出现。

2.椽头、椽望彩画

椽头彩画即绘于椽子端头的彩画,根据飞檐椽头的形状有方形和圆形之分,其构图形式主要有万字、虎眼、栀子花、宝珠、菱花、刷饰等。沈阳故宫椽头彩画的构图形式主要有万字、栀花、寿字、柿子花等,并以万字居多。

椽望彩画即绘于椽子和望板的彩画。一般情况下,椽望彩画为“红帮绿底”油彩刷饰做法,只有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才会在椽望的望板、椽子的上半部底色油为二朱红油,并在望板、椽肚要做彩画纹饰。沈阳故宫的椽望彩画主要分布在大政殿檐、崇政殿、凤凰楼等处。

5.斗拱彩画

明清时期建筑斗拱已发生巨大变化,斗拱彩画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变得更加程式化。由于沈阳故宫采用斗拱的建筑不多,斗拱彩画数量随之减少。沈阳故宫斗拱彩画主要分布在大政殿、颐和殿、介祉宫、保极宫、迪光殿、崇谟阁、敬典阁、碑亭等处,多为配合大木梁枋彩画所做,做法为石碾玉斗拱彩画,彩画外缘沥单粉贴金,贴近金线处做青绿退晕,并在晕色上绘一道白晕,彩画居中压黑老。

三、沈阳故宫彩画的价值分析

沈阳故宫彩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彩画的技术特征、文化内涵,又吸收融合了满、蒙、藏等多民族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清代统治者在初兴崛起、强大繁盛和没落中兴等历史阶段的文化面貌。沈阳故宫彩画的艺术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继承了中国传统彩画艺术

清入关前,清(后金)的都城经历了赫图阿拉老城——辽阳东京城——沈阳盛京城的变迁,满族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学习、借鉴了传统汉文化。我国传统的、带有礼制特征的建筑技术正是随着满族不断壮大而被认同、吸收、借鉴。在其发展过程中,清(后金)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吸收、接纳传统汉文化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对归降汉臣的重用以及一系列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的改革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上。

沈阳故宫建筑彩画中存有大量传统彩画,既有直接借用的,也有经过改良接纳后创新使用的。沈阳故宫彩画对传统彩画艺术的继承,首先是对彩画技术或者历史的继承,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习和接受了中国统彩画技艺、材料。其次是对传统彩画装饰元素的继承。沈阳故宫现存彩画中充斥着大量中国传统彩画元素,比如,彩画类别上有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彩画做法上有金琢墨、烟琢墨等,纹饰上有龙、凤等。从某种程度上讲,使用彩画本身就是对传统彩画艺术的认同和继承。

2.体现了满族民族文化

满族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狩猎民族,在其发展初期并无系统的宫殿建筑思想,建筑彩画十分朴素。如朝鲜使者申中一在《建州纪程图记》中便记载“三间盖瓦,丹青。外四面甓筑,奴酋常居于此。鸳鸯瓦皆用女瓦,涂之以石灰。”“三间盖瓦,三间皆通,虚无门户。柱椽画彩,左右壁画人物”可见,清(后金)早期建筑或无彩画,即使有所表达也是十分朴素且无明显规制。

沈阳故宫是清(后金)统治者入关前建立的皇家宫殿,这些建筑所体现的政治、文化内涵首先是统治者认可并希望传播的。沈阳故宫彩画体现着浓郁的满族特色,这些具有满族特色的彩画主要出现在早期建筑中,如凤凰楼三层内檐的宝珠吉祥草彩画以及十王亭内外檐的“箍头卷草”彩画。这些彩画以浓烈的色彩、朴素的纹饰和丰富的内涵表达着满族这一民族所特有的粗犷、朴实的民族性格。

3.融合了蒙、藏民族文化

沈阳故宫彩画除具有满、汉文化元素外,还融合了蒙、藏民族文化元素。满族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优势。毋庸置疑的是,蒙古族、藏族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清代统治者在征服蒙古族、藏族的过程中,除了使用政治联姻、军事打击这些手段外,再就是使用了文化认同这一重要手段。沈阳故宫彩画的蒙、藏民族文化元素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如宝珠吉祥草彩画中出现的重要纹饰——宝珠,以及大政殿内檐的梵文天花,都是藏传佛教的产物。

四、结语

沈阳故宫是通过一百五十余年营建,在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特色明显、保存完好的世界文化遗产,它融合了中原王朝宫殿制度理念的同时,又体现了满族在政治体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通过对沈阳故宫彩画的梳理,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沈阳故宫彩画的文化内涵。总体来看,沈阳故宫彩画与其所依附的建筑本体一样,同样也是不断累积而成的。沈阳故宫的建筑整体上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清太祖时期,二是清太宗时期,三是清高宗时期,后期虽有修缮却未做太大更改,基本保留了原貌。沈阳故宫彩画对应的这三个分期恰好对应了三个风格,即清初风格、清中期地方混合型风格、乾隆后期的宫式风格。可以说,沈阳故宫彩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清代官式彩画发展的全貌,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宝珠彩画吉祥
邱宝珠:机械行业“拼命三娘”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张宝珠:追逐“天人合一”的画心境界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中国岩彩画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