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引下正骨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5-10-21李盈任彩玲

科技致富向导 2015年9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李盈 任彩玲

【摘 要】目的:观察牵引下正骨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牵引下正骨结合腹针组(治疗组),单纯牵引结合腹针组(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先进行腹针治疗,腹针治疗后采用牵引下正骨治疗,根据错位不同分别采用推正法、摇正法和搬正法。对照组腹针治疗同上,然后采用单纯牵引治疗。结果:2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1.8%和51.5%,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3.9%和90.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牵引下正骨结合腹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牵引下正骨;腹针;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后压痛、并伴有放射痛等。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甚至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采用牵引下正骨结合腹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0名CSR患者均来自来自2014年2月-2014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牵引下正骨结合腹针组(治疗组),单纯牵引结合腹针组(对照组),每组35人。研究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脱落2例,实际完成研究的治疗组为33例,对照组为33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2组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发《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执行。①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②多数为缓慢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③ 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致。④ 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5~60岁③发病在1~6个月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治疗方法

2.1牵引下正骨结合腹针组

腹针操作如下:处方[1]为天地针(中脘、关元)石关、商曲、滑肉门。配穴: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加气穴;耳鸣、眼花加气旁。针具:本研究选用环球牌一次性腹针专用针灸针,规格为0.22mm×30mm,0.22mm×40mm。对每位患者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进行治疗,针具长短的选择依腹壁脂肪层的厚薄决定。操作: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针刺在毛孔处时会发生疼痛,应重新调整进针方位。留针30分钟起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腹针治疗后采用牵引下正骨治疗。

牵引下正骨操作如下:患者坐于QY-7型牵引椅上,牵引力成人16~20kg,颈椎牵引角度,由垂直至前屈30°,搬正法在垂直位,摇正法:中段颈椎≤20°,下段颈椎≥20°为宜。术者站于其后,双手扶其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再缓慢向前推至垂直位,嘱患者颈肌要放松,双上肢随身体摆动而前后摆动,约1~2分钟后进行正骨手法,前后滑脱式错位者采用推正法, 中、下段颈椎左右旋转式错位者采用摇正法,侧弯侧摆式错位者,根采用搬正法[2]。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2单纯牵引结合腹针组

先予腹针治疗,治疗如前所述。腹针治疗后采用单纯牵引治疗。牵引操作如下:同样采用QY-7型牽引椅做颈椎牵引。患者坐于QY-7型牵引椅上,牵引力成人16~20kg,颈椎牵引角度,头颈部前屈15°~20°,进行持续牵引,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每天牵引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临床治愈:颈肩臂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颈肩臂痛减轻,功能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3.2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一般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

4.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1.8%、93.9%,对照组分别为51.5%、90.9%。2组临床治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

5.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个复杂的局部病理改变,包括周围软组织、颈椎骨质结构与神经的病理改变。治疗措施不仅要恢复或改善局部解剖结构,解除神经压迫,还必须能够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等,因此,多手段的综合疗法是最佳选择[4]。

牵引下正骨是在牵引下椎间隙增宽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关节错位类型采取相应的正骨复位法。该手法集合牵引和正骨复位的优势于一身,是一种动中牵引,可使徒手正骨法不易纠正的错位类型得到较好的整复,使变形、变窄的椎间孔横径恢复正常,以解除或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腹针疗法通过针刺腹部经穴,调节脏腑输布精气血的功能。在针刺处方中,中脘健脾、关元培肾固本,有健脾补肾的功能;石关、商曲在腹部全息图中与颈部相对应;滑肉门为阳明经的经穴,是脏腑之气向上半身布散的妙穴;气穴、气旁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经穴,有加强补肾的功能;众穴合用,具有补脾肾、强筋骨、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作用[5]。

本研究将牵引下正骨和腹针结合起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两种疗法相得益彰,牵引下正骨可纠正颈椎关节紊乱,腹针疗法从治本入手治疗颈椎病,两者结合标本兼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此种疗法是一种优化组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科]

【参考文献】

[1]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2,98.

[2]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纪念版)[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7:3,36-37,46,48-49,50,104,113-115,18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何宁.手法加牵引配合中药烫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6,27(4):314-315.

[5]薄智云,牛庆强等.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6):387-389.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项八针”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牵引、中药熏蒸、推拿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牵引、中药熏蒸、推拿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