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记录的策略研究

2015-10-21王强强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容活动数学

王强强

在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中,我们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记录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以此为平台,积累活动资料,抒发实践中的感受,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把活动开展好。

策略一:求实——灵活变通的记录,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在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去调査或观察,然后回到课堂上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与同学交流,选取有用的内容。但是,我们在实践中会发现,毎一次都以比较正规的调査表让学生去操作,其实是有很大困难的:学生能力上的欠缺,调査对象的不配合,调査内容的偶然性等都会有所影响。为了迎合活动效果,不少学生就根据自己的想象,随便填写或由家长代劳,并未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如果把调查表根据活动需要灵活变通,规范调查表和随性记录结合起来,真实地记录一些内容,就会让我们的收获更真实、有效。

1.准备充分,以便调整 不同的调查内容,有不同的调査方法。如果事先没有进行精心设计,调查记录就会很随意或者真实性不强。对于调查的内容和方式,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小组交流整合,吸收小组的智慧,设计出符合自身能力和活动内容的最佳调査方法。方案最好有多种,以便在调查时及时调整,使记录更真实。在指导学生设计记录方案时,除了常规的调査内容、地点、方法、注意点之外,应该要指导学生在一旁写一些感受。这是为了促使学生思考,便于统筹安排接下来的活动。 “已经记录的内容都是有用的吗?如果没有价值,那么该找哪些有价值的呢?我又获得了什么呢?”这样,最后的活动总结阶段,学生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筛选资枓,提高搜集资料的效率。

2.记录及时,灵活多变 传统的调查记录表,有的是问卷式的,有的是表格形式的。这些记录方式预设性都很强,学生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事先没有想到过的问题,或者突发灵感而有新的收获,但一时之间却没有及时用一定方式记录下来。如果选择一种简便、及时的方式来记录信息,会显得更有实效。

3.资料整理,方便选用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记录有些是固定、有条理的内容,但也有很多随性所记、所感。记录可以是随性的,但是研究结果可不能随性。我们要指导学生整理这些资料,对自己研究成果有用的以一定符号标注出来,对自己研究成果无用的内容却不一定是没有价值的。它可能是对别人有用的,也可能是对其他研究有用的。我引导学生把这方面内容与別人交流,在活动后把这些资料另外保存起来,以便后用。我想,这样的记录,是学生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真实反映。既有固定条框把握研究的方向,又有研究中各种真实记录。允许学生增加、减少、更改甚至不做部分内容,让整个探究活动从过程到结果显得更真实、有效。

策略二:求变——结合学科的记录,体现活动的开放性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多体现实践应用性。活动主题,学生的年龄,学生之间的差异等这么多不同,注定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记录是多样化的,常变常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记录感性起来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地体验法等等。用文字记录下研究所得,这是最常见的记录。

(1)详细的体验日记。苏教版五年级《数字与信息》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参与过的同学把自己的体验过程及感受写成体验日记。

(2)简短的语句描述。体验日记是比较正式的文章,如果总是让学生用大篇的文字记录,他們也会厌烦。所以也可以经常让他们用简短的语句来描述研究过程。苏教版六年级《面积的变化》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调查在长度变化过程中面积是如何变化的。要求学生对其中一方面用简短的句子进行描述。

学生记录摘选:

生1:正方形按照2:1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4:1。

生2:三角形按照3:1的比放大,放大后三角形的面积与小三角形面积的比是9:1。

生3:把平面图形按照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面积与放大前面积的比是n2:1。

2.让记录美丽起来 无论在什么时候,文字记录总是最佳方式。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多元化,注定它的记录是可以有色彩的。喜欢涂涂画画,也是小学生的一个特点。在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我就鼓励学生用绘画或摄影的方式来补充记录。苏教版五年级《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画下自己所见到的事物。文字配画,观赏性就更强了。这在很多研究性主题活动中都可以用。

在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把毎个步骤拍摄下来,辅以文字说明,明确告知他人操作过程。最后的成品,用手中的画笔来装饰,使其更具观赏性。

3.让记录时尚起来 信息技术在各种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记录下内容。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用电脑保存下各种文字和图片是最常用的记录方式。现在我们用相机拍摄下活动过程,用DV机拍摄视频。通过电脑处理,让一张张相片组合起来,给视频配上文字、声音等。这样的记录过程就可以融入更多元素了,这需要数学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在学科上融合,共同指导学生。

策略三:求异——求同存异的记录,体现活动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作业应该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整齐划一,一样的题目,类似的答案。它应该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从多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

1.搭设阶梯,有层次地记录 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中的差异性表现是比较明显的。根据这一特点,我考虑要根据学生能力强弱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以便他们能自主参与进来。苏教版四年级《运动与身体变化》一课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去准备有关资料。这一过程不应只是走过场,要留下准备的痕迹,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我设计了一组星级记录。

一星级记录,很容易操作,也是接下去做本课实验必备的;二星级记录学生就要为做实验打基础了,不但要知道材料,还要初步了解实验方法;三星级记录就要求学生事先学着做做,发现些问题,便于课堂上请教同组的同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任何一个星级去做,也可以在完成前一个星级后向下一个星级挑战。

2.搭建平台,有选择地記录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文化课中一般很少有一个班交上十多种作业。而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中,这是完全可能的,甚至种类更多。在苏教版四年级《怎样滚得远》一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过一个"记录小超市”,毎个小组都有明确的研究内容:斜坡与地面成30°角、斜坡与地面成45°角、斜坡与地面成60°角、斜坡与地面成90°角……我让学生把自己的任务晒在“小超市”里,供大家浏览。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自然是每个学生的主项作业,他们还可以看其他同学和其他小组的任务,选一个副项。结果,有的学生不但出色完成自己的主项,副项也搞得不错。

我觉得无论是哪种结果,只要学生认真去做一份作业,他有收获了,就体现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理念。

3.搭起桥梁,有重点地记录 有层次地记录,有选择地记录,能让学生个体的活动更有效。但是,当学生在学会记录以后,很有可能会什么都是面面俱到。那么很有可能,许多学生的内容就会类似。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性地去进一步有重点地记录。

我会在学生活动的中期,开一次记录交流会, 指导学生选择重点地去记录。根据学生之前的感悟,我让他们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自己或别人的精彩,这精彩之处可以是重点;发现值得商榷的地方,这商榷之处可以是重点;发现与自己生活有紧密联系之处,这紧密之处也可以是重点。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像是—个万花筒,包含无数精彩的内容。它能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开放自主的痛快。“求实、求变、求异”的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记录会是一份学生喜欢、充满吸引力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张扬个性,提高素质。

(本文系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苏州市教科院课题编号111301091)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爱德校区)

猜你喜欢

内容活动数学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