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6层iCT低剂量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2015-10-21杨凯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先天性主动脉心脏病

杨凯华

【摘要】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Brilliance i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临床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患儿28例的256层iCT图像特点,所选患儿CT检查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8例患儿共发现畸形68处,心内畸形28处,经256层iCT CT血管造影(CTA)检查检出率为82.1%,超声心动图(UCG)检出率为100%;心外畸形40处,256层iCT CTA检查检出率为92.5%,UCG检出率为77.5%。结论 256层iCT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诊断不及UCG,尤其在血管间的连接和走行、立体空间分布及大血管畸形等方面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二者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256层iCT;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2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1]。CHD常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内脏异位症、各类血管环及各类心脏病引起的心脏增大及肺动脉明显扩张等,并因此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2]。以往的CHD诊断多依靠UCG和心血管造影,其对小儿心内畸形的诊断有优势,但其无法判断心外大血管畸形、气道畸形,亦无法评价体肺侧枝循环血管,本文通过对18例256层iCT诊断的小儿CHD复杂畸形的图像分析,旨在探讨其在小儿复杂CHD诊断中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经临床手术证实的CHD患儿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法洛四联症8例,肺动脉吊带2例,完全型大血管转位4例,双主动脉弓2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肺静脉移位引流4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患儿同时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永存左上腔、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畸形。所选患儿行256层iCT检查前均行UCG检查,并经手术证实。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256层iCT机,患儿仰卧位,足先进,腹部覆盖铅衣遮挡。自胸廓入口处向下扫描至膈下,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80 mAs,螺距1.0 mm,层厚5~10 mm,层距5~10 mm。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优维显,2 ml/kg,注射速度0.5 ml/s,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同流速注射生理盐水1~10 mL。

1.3 辐射剂量评价

记录单次加权CT计量指数,根据公式ED=DLP×k,k为转换因子,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2007年标准,<1岁为0.039,1~5岁为0.026,5~10岁为0.018。

2 结 果

28例患儿共发现畸形68处,心内畸形28处,经256层iCT CTA检查,检出率为23例(82.1%),房间隔缺损2处、动脉导管未闭2处、三尖瓣反流未检出1处,UCG检出率为100%;心外畸形40处,256层iCT CTA,检出率为37例(92.5%),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位畸形CT均检出,大血管部分畸形检出2例,动脉导管未闭未检出1处。UCG检查,检出率为

31例(77.5%),冠狀动脉起源异常2例、肺动脉起源异常2例、主动脉缩窄1处、侧支循环2例、主动脉双弓未检出2例。

3 讨 论

心血管造影(Angiocardiography,CAG)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术前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是一项有创伤性的检查,风险大、费用贵、操作复杂,需要多次注射对比剂,而且复杂畸形受到投照体位的限制[3]。今年来,随着CT血管技术的发展,儿童接受CT检查辐射剂量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其潜在的致癌性远远高于成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儿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以往的单排CT投照时间长,辐射剂量大,无法避免患儿因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64排螺旋CT时间分辨率可达到165 ms,扫面快,但其同样存在辐射剂量高的问题。我院引进的215iCT设计有婴幼儿专用扫描软件包,选用快速心脏CTA扫描序列,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能获得任何部位低剂量扫描的满足临床需要的图像。256层iCT扫描速度快,采用自动触发增强方式扫描,触发时相选择R-R间期45%,一个完整心脏的检查由2~3个心动周期完成,避免因小儿心跳速度过快造成的图像伪影。经肘静脉使用双枪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碘普胺,剂量

2.0~2.5 ml/kg,采用血管预置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当对比剂浓度>110 HU时,对感兴趣区隆突下方降主动脉进行扫描,从对比剂注入相反的方向开始扫面,以避免对比剂团头端产生的高浓度伪影。

本组中,共发现畸形68处,心内畸形28处,经256层iCT CTA检查,检出率为23例(82.1%),房间隔缺损2处、动脉导管未闭合2处、三尖瓣反流未检出1处,UCG检出率为100%。256层iCT CTA对小儿心内畸形,尤其是较小的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容易漏诊,对主动脉骑跨、右室流出道狭窄的分型和程度判断、瓣膜结构的显示不及UCG。心外畸形40处,256层iCT CTA造影检查,检出率为37例(92.5%),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位畸形CT均检出,大血管部分畸形检出2例,动脉导管未闭未检出1处。UCG检查,检出率为31例(77.5%),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肺动脉起源异常2例、主动脉缩窄1处、侧支循环2例、主动脉双弓未检出2例。可见UCG对心外血管畸形的检查远不及256层iCT CTA。256层iCT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心外大血管部分,其不仅能明确显示心外粗大的血管结构,还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变异情况及较为细小的侧枝循环,术前准确地显示侧枝循环,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5]。

综上所述,256层iCT辐射剂量低,无创快捷,能清晰的显示心内外畸形,是一种适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检查的影像学手段。对新生儿和低体重而可采用70 kV管电压扫描,进一步降低扫描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有优,王思云,周旭辉,等.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及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对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6(10):1029-1032.

[2] 张晓凡,曾丽红,王志伟,等.128层螺旋CT前门控技术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8):739-744.

[3] 杨 丽,时高峰,杜 煜,等.双源CT低剂量Flash螺旋扫描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2(33):4080-4082.

[4] 刘明娜,王 谦,杨 新,等.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在CT图像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28(20):357-364.

[5] 殷 磊,吕 滨,韩 磊,等.双源CT术前定量分析肺动脉闭锁患者固有肺动脉及体肺侧枝[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6):1084-1087.

本文编辑:杨 丽

猜你喜欢

先天性主动脉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