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思考

2015-10-21刘玮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问题教育

刘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随之不断完善,但是超常儿童领域的教育依旧是个薄弱環节,通过借鉴常态和超常儿童动态纵向比较研究的实验成果及美国超常儿童教育,思考了当前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理性发展问题,提出了完善有关超常儿童的法律制度,加强对超常儿童的关注,支持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机构,建立多元化超常儿童教育模式,避免超常儿童教育功利化的建议。

关键词:超常儿童;教育;问题

人才是国家不断发展、兴盛繁荣的重要资源。一般来说.比总体平均成绩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占总数的3%左右,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14岁以下儿童是28976万。按照3%比例计算,我国现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多万。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超常儿童进行研究和教育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思考,使人才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天才儿童的不同定义

从我国古代的“神童”到现在的超常儿童,台湾地区受美国影响使用“资赋优异”;香港沿袭西欧的用法,称为“天才”等等。但是超常儿童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学术界,关于超常的概念以任如黎的超常三环说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说较富代表性。自从二十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曼首创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和研究天才儿童后,约40余年,智力测验在许多国家成了鉴别天才儿童的流行工具,高智商成了鉴别的决定性的指标。凡是智商在130-140以上,就被确定为天才儿童。

二、评测标准

1、需要统一的评测标准

以上这些都说明一个相对完善比较科学的评测标准是急需的。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超常儿童的培养还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国家并没有针对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和教材,大部分的中小学没有专门针对个别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培养措施以及专门的教材、课程。这样最终的结果:很多超常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最后趋于正常儿童、青年。

2、多指标多形式的鉴定标准

近年来,国内外学校教育倾向于采用多指标、多形式的手段来鉴别天才儿童,如教师提名、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创造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性向测验、人格测验、家长提名或同学提名、面谈、个性化作品评估等等,这些手段为科学鉴别天才儿童提供了基础。

3、借鉴实验研究成果

另外可以借鉴一些实验研究的成果来促进超常儿童的健康发展。一项实验调查并追踪研究了超常儿童100余人,提出了一些很值得借鉴的理论,为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将超常儿童的主要成长条件概括如下:(1)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基础在调查和追踪的超常儿童中,绝大多数在家庭受到优越的早期教育。许多家长不仅给孩子提供身心发展的有利环境,而且在孩子很小时就善于因势利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2)因材施教的学校教育是超常儿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有些单位,开始重视了对超常儿童和少年的因材施教,有的学校设置了少年班,许多中小学经考核允许这类儿童提前入学或跳级。(3)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专心致志,以及坚毅顽强等个性品质是超常儿童取得超常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主观因素。

三、学习美国超常儿童的教育经验

对比美国超常儿童教育之后,发现有一个重要原因使得我国超常儿童发展相对缓慢:美国各级政府、教育研究机构及组织为超常儿童教育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州级政府为超常儿童教育提供的教育项目及服务。

在美国,虽然联邦政府对于超常儿童教育的关注度以及保障力度远不及残疾儿童,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各州级政府承担起了为超常儿童提供教育服务支持和政策保障的重任。无论是国家还是州级层面,有关超常儿童的研究机构都为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提供了超常儿童教育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

因此,对我国的启示:1、应有完善的法律对超常儿童教育进行保障,使其有法可依。由于我国超常儿童教育体制还不健全,国家及地方均未出台针对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及立法,导致超常儿童未得到相应的教育服务。2、提高对超常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3、支持超常儿童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虽然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并无专门针对超常儿童的立法,但不隶属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超常儿童研究机构却通过对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研究,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建立多元化的超常儿童教育培养模式。我国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主要为创办依附于高等学校的少年班。单一化的超常儿童教育培养模式不能够满足超常儿童的发展和教育需要,超常儿童教育亦呼唤多元化的培养模式。5、避免超常模式功利化。目前,我国的很多超常班,就是为了学生不断地高成绩跳级。并没有全方面的去培养超常儿童,关注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超常儿童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去借鉴国外的经验,拿出更好的方法对策来改变我国超长儿童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是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江小英,黄英.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5,(7):86-91.

[2]李彩云.天才儿童弱势群体特征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6):91-94.

[3]孟现志.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J].中国特殊教育,2004,(7):2-5.

[4]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研究的现状与动态[J].中国特殊教育,1997(l):l-4.

[5]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7,20(5):468-469.

[6]王洪敏.中国特殊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5):23-25.

[7]朱晓斌.超常儿童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7,(2):41-44.

[8]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15年[J].心理学报,1994,26(4):337-346.

猜你喜欢

问题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