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丽娟治疗心悸经验总结

2015-10-21王倩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心悸经验总结中医药

王倩

【摘要】介绍黄丽娟老师对心悸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治疗经验,黄丽娟老师认为心悸与痰瘀、寒热、七情有关,属于本虚标实证,病变在心但不独在心,与脾、肾、肝、肺均密切相关。以逍遥散为常用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

【关键词】中医药;心悸;经验总结;黄丽娟

【中图分类号】R2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2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多因劳累过度或情志波动发病,伴有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耳鸣等症状[1]。“惊悸病”首见于《金匮要略》[2]:“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者为悸”。黄丽娟教授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96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攻方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搭桥、支架等术后)、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与研究。临床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各种疼痛及发热等病症。从医40余年不仅学术造诣精湛,且临床治疗经验丰富,对于治疗心悸有着独特的辩证思路和方法。

1 心悸的病因病机

黄丽娟老师认为心悸与痰瘀、寒热、七情有关,属于本虚标实证,病变在心但不独在心,与脾、肾、肝、肺均密切相关。劳累过度或情志波动致脏腑功能失司,阴阳、气血不调而致发病。《灵枢·口问》[3]有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提示心之病可累及其他诸脏,相反,其他脏腑之病同样会累及心,因此在治疗上应当考虑心与其他诸脏之联系。

2 病案举例

患者,女,50岁。初诊日期:2013年8月15日10:00。主诉:阵发心悸14年。患者14年来阵发心悸,生气多发作,眠差。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2013年7月4日):窦性心律,心率(HR)52~115次/min,平均65次/min,可见室性早搏8806个(上半夜多见)。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轻度脂肪肝5年,主动脉硬化5年,胆囊多发结石两年余。就诊时见:心悸,眠差,口干无口苦,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大便干,小便调。查体:血压(BP)130/90 mmHg,神清,双肺(—),HR 86次/min,心律不齐,可及早搏3~4次/min。舌边红苔白腻,脉沉细。诊断:中医:心悸。西医:心律失常-室性早搏,高血压2级,轻度脂肪肝,主动脉硬化,胆结石。辩证:肝气郁结,心脉不通。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脉。药方组成:桃仁15 g,黄连10 g,泽兰20 g,丹参20 g,白芍15 g,丹皮12 g,百合30 g,龟板20 g,炒酸枣仁

40 g,苦参6 g,枳壳1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葶苈子20 g,桑寄生30 g,女贞子15 g,郁金12 g。14剂,水煎服。

2013年8月29日复诊:患者心悸好转,气短,睡眠改善,仍有口干,大便干,舌红,苔白,脉细。查体:BP 130/80 mmHg,神清,双肺(—),

HR 76次/min,心律齐。上方加生黄芪30 g,北沙

参30 g益气养阴生津,玫瑰花 10 g疏肝解郁。14剂,水煎服。

2013年9月1日复诊:患者心悸消失,无气短,眠改善,无口干,大便畅,舌红,苔白,脉细。查体:BP 120/80 mmHg,神清,双肺(—),HR 68次/min,心律齐。复查Holter:窦性心律,

HR 58~98次/min,平均69次/min,可见室性早搏1701个。继服上方14剂。

3 结 语

黄丽娟老师指出心为君主之官,主行血,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两者关联紧密,心之病变往往起于肝,或累及肝,与人的情志、活动密切相关。情志因素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原因,若情志抑郁则肝不能正常疏泄,气滞血瘀则心血不畅,乃至心悸,故患者多表现为胸闷、胸痛,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嗳气频作,舌黯苔白,临床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及心理调节能力差的患者。在治疗上当选择理气活血、疏肝解郁之方。黄丽娟老师多选用逍遥散为基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药方组成包括柴胡、佛手、郁金、元胡、玫瑰、白术、薄荷、白芍、茯苓、百合、枳壳等,随证加减:肝郁火旺,口苦咽干,心神烦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则加丹皮、赤芍、栀子、黄芩等以清热降火;若气滞血瘀,胸闷胸痛,舌紫暗,脉涩,则加牛膝、赤芍、丹参、桃仁等以活血

化瘀。

心主行血,血行不畅则心脉瘀阻,以致心悸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上要注意结合辩证,把握气行则血行的要点,适当加用理气活血之药,如丹皮、郁金、赤芍、红花、丹参、桃仁、玫瑰、枳壳等。心主神明,情志影响是致心悸发作、加重的重要因素[5],如果患者表现出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等症状时,应当在辩证基础上选用一些安心凝神之药,如茯神,柏子仁,酸枣仁等。根据患者的辩证,心肾不交可选远志、牡蛎,抑郁不畅可选合欢,心脾不足可选大枣、茯神,心血不足可选龟板。

综上所述,黄丽娟老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心悸的治療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一方所赞。黄丽娟老师治疗心悸多从行气活血、安神定悸入手,首辨虚实再定病位。心悸之病可累及其他诸脏,相反诸脏之病也可反累于心,因此应当注意辩证,整体施治,确保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祥冲.金匮要略-惊悸病源流探析[J].中国中医药,2005,3(6):31.

[2] 于 睿,张 杰.杏林医论李德新临证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3] 危北海.四君子汤源流及其运用[J].中国农村医学,2013,(1):53.

[4] 马占川.小议柴胡[J].北方药学,2011,8(9):73.

[5] 滕 晶.中药干预“惊悸不安”状态归类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63.

本文编辑:杨 丽

猜你喜欢

心悸经验总结中医药
肖洪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贾六金辨治五迟五软经验总结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王光安治疗喑哑经验总结
孙天福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