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5-10-21许丽刘昌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绞痛冠心病

许丽 刘昌述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每次心绞痛的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4.32±1.06)次/月、(3.21±1.43)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4,9.52;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2

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在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异常,可诱导动脉内膜滋生脂质物质白色斑块,导致动脉腔内径狭窄影响正常血供[1],最终引发心肌缺血性心绞痛。目前常采用西医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为此,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经超声心电图、临床诊断等确诊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分型标准》中的诊断标准[2],无误诊。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19±3.18)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5.28±1.02)年;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3.09±4.27)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76±1.47)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入选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片、消心痛片口服治疗等,服用剂量与次数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药方组成:丹参、党参各18 g,红花、川芎、黄芪各15 g,当归、枳实、炙甘草、地龙各12 g。在此基础上加减治疗,阴虚者加玉竹10 g,痰浊者加半夏8 g。1剂/d,水煎煮后分早晚两次服用。

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若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心绞痛的急性发作,给予硝酸甘油0.5 mg含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有所压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生明显改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发作频率与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的发作频率以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每次心绞痛的发作持续时间也相对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范畴[4],患者一旦发病大多表现为胸部疼痛、胸闷等临床症状,主要病理病机在于“心脉闭阻”、“血脉瘀滞”,故临床治疗需以活血通络、通痹行气为主要原则。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的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刘戈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证实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与缓解症状,有较高的推广应用

价值。

西药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发展,但考虑到患者的病程长,若长期应用西药则会加大并发症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中医疗法近年来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将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预后改善。本研究所采用的自拟方中,红花、丹参活血通络[6],当归、党参补气行气,促气机恢复,地龙具通络作用,可恢复经络通畅,促进局部冠状动脉中的血运恢复,解决动脉瘀阻状态。多药共用可发挥益气活血、理气通络之功效,疗效确切。另外,中医治疗注重标本兼治,安全性较高,能够很好地兼顾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加大并发症或不良反应风险,安全

性高。

综上,临床上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预后质量的提升,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大卓.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32-735.

[2] 陈世龙.中西医结合治疗52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12):273-273.

[3] 张琳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评价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06)12:78.

[4] 郑学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05(11):112.

[5] 许继艳,常秀武,丁瑞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03(06):111-113.

[6] 安敬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0):124-125.

本文编辑:杨 丽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心绞痛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