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5-10-21许培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疗效

许培培

【摘要】目的 探讨通阳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132例。对照组给予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阳活血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通阳活血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重症。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脏病变。患者多由阳气虚弱导致气滞后出现以心悸气短,胀满疼痛为特征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单独采用西药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而且毒副作用较大[1]。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成为热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增强疗效,还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鉴于此,本院采用通阳活血汤结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并观察患者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2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32例。排除脏器功能损伤、肺水肿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患者。观察组男71例,女62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5.7±3.8)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2±1.5)年;心功能Ⅱ级29例,Ⅲ级78例,

Ⅳ级26例。对照组男69例,女63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4.8±3.4)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4±1.6)年;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77例,Ⅳ级2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进行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阳活血汤,药方组成:黄芪、丹参各28 g,党参18 g,延胡索9 g,红花、附子、麦门冬、川芎、枳壳、郁金、降香各8 g。水煎服,1剂/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正常,心功能提高1~2級,临床病症消失。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心功能提高1级,临床病症好转。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不正常,心功能无变化,临床病症无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中医学的络病理论认为阳气虚乏,运血无力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还发现气虚和阳虚的患者特性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伴随因素[2-3]。因此,对于气虚和阳虚体质的患者我们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中药施症治疗的原则,调整和改善患者的体质,从而避免或者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症。

近年来,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运动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死亡率,成为运动康复中的关键环节,安全性高,方便易行。除了运动康复治疗外,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4]。通阳活血汤中党参、黄芪健脾补气,川芎、延胡索活血行气,丹参、降香活血通经,红花散瘀止痛,对症治疗。此外,药物的配比调整,使药效发挥到极致。本研究以气虚为主要治疗原则,利用通阳活血汤结合常规西药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和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达到了对症治疗,标本兼治的疗效[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充分发挥了西药的抗心衰作用,中药的通经活络,祛除心脏瘀滞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玉俊,代晶晶,赵信科,等.李应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医研究,2015,28(1):29-31.

[2] 刘裕青.通阳活血汤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2(05):734-735.

[3] 孙 静,杨华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BNP、RAAs激活关系的初步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6):94-95.

[4] 粱 湛,吴冠林.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2):21-22.

[5] 黄 靖,周鸿图.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22(11):28-29.

本文编辑:杨 丽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