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积的有效途径——朗读

2015-10-21张宁仙

速读·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表达能力

张宁仙

摘要:语文,既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思维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科目,中学生要学好语文,离不开朗读。朗读,有利于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助于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加强读与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理解识记;文章内容;联想想象;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从五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提出了要求,如果把《语文新课标》概括浓缩,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诸种能力、教给学生学习及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但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价值观的形成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训练的过程,有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接触过大量的典范语言现象,才能悟出并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就是一门厚积薄发的课程,要达到语文课标的要求,方法很多,其中,朗读,不失为一条厚积的有效途径。

朗读,有利于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字的音、词的意,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才能引起注意,才会想方设法解决。同时,朗读,是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声音语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眼看,口念,耳听,心想,多种器官同时并用,这样刺激性强,就容易记得牢固,经久不忘。长此以往,何愁不能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识记3500字的目标呢?

朗读,能促进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难点,要想回答准确阅读文章的问题,首先必须具备理解文章的能力,而理解能力的培养,就离不开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的遍数越多,对书中意思的理解就越透彻。边朗读,边思考:这里该用哪种语气、语速读,为何要这样读?细细咀嚼,慢慢揣摩,这样,就能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读熟了,还可以随时默念,体会感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而然就能更加深刻,更加透彻。即使一时还不很理解的课文,熟读以后,假以时日,在获得了更多的生活体验之后,常常会记起这些课文而更好地理解这些课文。这样,学生靠自己下功夫得到的理解,比从教师那里听来的要深刻得多,感受得深。

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朗读是眼,口,耳,脑多钟感觉器官的同时并用,在口里念出、眼里看到、耳里听到的同时,脑里也会出现文字语言所描绘的画面,画面哪里来的?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得来的,众所周知,诗歌的语言很简洁,可就是这种语言却能营造出多种的意境,这种意境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朗读,能将这种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展现出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其实都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达到的。

朗读,有助于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情感方面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新课标提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材料来感染、熏陶和发展学生,使人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以形象化,而不是抽象说教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升其人格品位和人文素养”。”有学者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悟,”朗读,是学生和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当面对话,走近他们的情感世界,因他们的命运或喜或嗔,或爱或恨,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并从中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进而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这样,就能对学生起思想导航和激励作用,使学生不断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朗读,还能感受到文章的节奏感,音乐美,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进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朗读,有助于加强读与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清代学者唐彪说的“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也,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欲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之泉涌,滔滔不竭。”这段话,一语道破了朗读和写作的关系。朱自清也讲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学生朗读和熟读了许多课文以后,课文里许多词句,许多语言的表达方法,以及课文的篇章结构等,不斷地被学生吸收、积累和掌握,说话、写作时就能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做到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平时总会要求学生对那些名词佳句反复朗读,烂熟于心,这样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多了,表达能力也就强了,在写作时,学生就能付诸笔端,文如泉涌,可见,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一种文学素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的感知能力,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通过熟读,培养语感”“除了熟读,别无他途”可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形成了一定的语感,只要听到不正确的语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马上就会从接受角度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由此可见,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一种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的方法,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等自然而然地就积累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巴金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摸到了文章的调子”,也就是语感的生成了。“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新课标提倡的。语文课本选取的文章,大多是名家范文,语言规范、节奏鲜明,朗读起来更是声调铿锵、优美动听,这些都是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材料。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这门厚积薄发的课程,朗读不失为厚积的有效途径。朗读积累到了丰富的字词,领略到了精巧的文章用词、造句和谋篇布局,领会到了的作者融入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何愁说与写呢?就如同建造房屋似地的:字、词如同砖瓦,谋篇布局如同房屋设计,优美意境如同屋内装修…通过朗读而拥有了这些,何愁不能造出美轮美奂的华屋呢?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表达能力
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怎样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Harry Potter
70 Days in a Lifeboat
Should I Go on a Die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5-6合刊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