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汉代帝王陵园的探索与研究

2015-10-21靳馥溶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帝陵石像选址

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皇权社会里,据史籍记载共出现了六百多位皇帝,无论在哪个朝代,无论是哪位皇帝都有着共同的“事死如事生”的帝王丧葬观。由于时代与地域的差异,国力的强盛,帝王有各自的喜好,所以帝王陵随之大异其趣。本文着重研究两汉帝王陵园的特色与精髓,从帝王地宫的奢华出人意表与地上的陵墓选址、陵园布局、建筑物及小品的营造、雕塑与壁画等方面进行探索,帝陵的建造无不达到完美的境界,堪称艺术杰作。

关键词:帝陵 风水学 选址 石像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极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她们是传承中的载体,更是发展的依托,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中帝王陵园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诸艺术于一体,更是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繁华消歇的缩影。

1.中国帝王选址中风水学说解析

中国人历来讲究风水,所有帝王都希望将自己的阴宅挑选在“好风水”的环境中。“风水”二字最早出现于晋人所攥《葬书》,其中讲到“全气之地,当葬其上”,就是说聚气的环境就是应当安葬的地方。汉代风水设计理论开始于滥觞,《后汉书》记载:“袁安父丧,葬此地当世为上公”,汉代一般士大夫如此,帝王更加希望通过墓葬风水来为自己的江山保驾护航,因此,后世的皇家陵园设计首要因素就是寻找符合风水学说的上乘宝地。

2.汉代帝陵文化的特色

“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汉朝与中亚、西亚和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文化交流,汉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刺激了国内手工业发展,新的艺术设计文化层出不穷,西汉晚期到东汉末年涌现出大量的画像砖,汉代画像砖墓葬是我国第一个用画像形式装饰墓室的砖石结构墓葬,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是当时汉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汉代,阴阳五行和谶纬迷信极为流行,动物装饰图案瓦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神”广泛出现在瓦上,让它们驱逐邪恶、保佑平安。

汉代很多帝王陵园的入口采用阙作为标志性建筑,标志着等级和尊严。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存已知的汉阙有30余处,汉代的官吏,只有品秩在两千以上的死者墓前才可以立阙,它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汉阙分为单阙、双阙、三阙之分,东汉的汉光武帝原陵入口前屹立着一对三阙,气势浩然,浑然庄重。

东汉时,在河南、四川等地的墓阙旁存有石兽,名叫 “辟邪”,又称“天禄辟邪”,取天赐其禄,避除邪恶之意,神道两旁立有“石像生”的雕像,也称翁仲,原为秦朝的一位武将,因身材高大、武艺超群而且战功卓越。死后秦王令工匠铸造其形象,因此后来的墓前的石像生都被称作翁仲

3.两汉帝王陵园的布局构成

西汉初年的陵园布局基本沿袭秦代,西汉有十一陵,除了汉文帝的霸陵和汉宣帝的杜陵分别位于西安的东、南郊以外,其余的全部位于西安市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这九陵中,修建最早的是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陵园为长方形,南北距一千米,东西约九百米,冢高三十二米,另外在陵园外设有宗庙和陵邑,目的是为了加强当时中央集权的控制;汉景帝以后,陵园的布局开始发生变化,寝园不再设于陵园之内;西汉陵墓最为突出的莫过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武帝在位长达五十四年,他的陵墓修建用了五十三年的时间,可见其陵墓规模奢靡之程度,陵园呈方形,占地约十七万八千平方米,夯实的城墙将其分为内外城,以封土为中心,中部各开一门,称司马门,四面均有汉阙,阙面宽四十,进深十米。封土的底部长宽各为二百三十米,顶部长宽为四十米,远望像一座平顶金字塔,近看气势宏伟,壮美如山。陵园之内,按汉陵墓旧制,建有寝殿供人祭祀,便殿供死后帝王灵魂活动休息,现今这些建筑早已不存在了。考古学家曾在陵园内发现大量的龙纹、凤纹、虎纹和玄武纹等等的画像砖,从其他汉墓也出土了许多带有动物图案装饰画像石、壁画等等,可以想象当年汉代帝王的陵园是何等的美轮美奂。

东汉帝王陵园的选址、布局、设施基本是按照西汉的城规,但是东汉也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西汉陵园筑有厚如城的围墙,东汉陵园不筑垣墙,改用行马;其次是将西汉前建于陵园之外的宗庙祭祀仪式移置园内来进行,在陵前筑造祭殿也称石殿,专供祭奠之用;第三东汉首创通往陵墓的神道,神道两旁立有成对石兽,开创了后世陵园神道石像生建制的先例,进一步表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东汉有十二陵,与西汉的陵园产生了微妙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至今保存较完整,巧妙的透漏出东汉的特色文化,原陵高十八米,周长四百八十七米,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其中汉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两旁原设有石象、石马、石翁仲等雕塑还有巨柏二十八株,整齐排列,传是为纪念辅佐刘秀打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所种;陵前设有清乾隆高三米的巨碑,据史料记载原来陵庙的规模十分宏伟壮观,经千余年自然与人为的破坏,早先有些的殿宇已不复存在。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唯汉光武帝陵独具四绝:帝王选陵,特殊一例,历代帝王皆是靠山面水,居高临下,唯独光武帝枕河登山;一园千柏,国内仅有,陵园内约有一千五百余棵,聚植一园;柏体杏质,乔木佳品,汉陵晓烟,奇妙景观。清明前后,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状若轻烟,烟凝云聚,笼罩陵园,似游仙界;年代久远,形成了“苦恋柏”、“鸟鸣柏”等奇特景象。为研究中国帝王陵园提供了较高的历史价值。

4.中国帝王陵园的审美特征

崇高、雄伟、肃穆、沉重、森严等词可以来形容帝王陵园的审美特征,首先表现在陵园的实际尺度上,占地面积的广大,从工程的规模而言,一座帝陵的建成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巨大根据礼制的规定,帝陵的规模都不是其他葬墓可随便僭越的;其次帝陵的建筑、铺装、小品、雕塑等的材料以砖石结构为主,尤其是神道石像生的放置,加强了崇高,宏伟的体量感;第三陵园整体基调以灰色为主,有些雕梁画柱明显刻意暗淡了一些,蕴含了每位帝王伟大的生与死的沉重格调;第四陵园与自然界相统一,大部分帝陵依山为陵,从而把具有人文空间的帝陵纳入自然的天地山川中,可谓气壮山河,与天地共存。

5.帝王陵园中华之瑰宝

无论那一座中华帝王陵都向我们后人阐述了一些道理,在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所建造的帝陵就规模宏大,保存亦完好;反之,在政治腐败、党争炽烈、社会混乱、经济萧条的历史时期所营建的帝陵规模小质量差,王朝的命运直接决定了帝陵的命运。帝陵的陵园设计、布局与建筑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思想。我国的丧葬历来有两种说法,厚葬和薄葬,愈想厚葬的帝王,不惜工本精心筑造,其帝王陵愈是大量劳动、智慧、财富以及文学创造的结晶,帝王陵是为服务帝王而创造的,但是它的本质是无数劳动创造的文明史,为的就是将当代的文化千古流传,具有很高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是宝贵的历史文物,最终汇合成一部辉煌的巨著。因此,中国帝王陵不失为一部珍贵的解读中国历史文化的教材,不容任何破坏和侵害,每一座中华帝陵都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谢宇,布局讲究的陵墓建筑[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

[2] 高一爷,帝王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3] 魏新,东汉开国[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4] 徐建融,宮殿陵墓[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5] 张卓远,汉代画像砖石墓葬的建筑学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6] 张捷夫,丧葬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靳馥溶(1989.3~),性别:女,籍贯:山西太原,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称:学生,学历(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城市空间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帝陵石像选址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唱歌”的石像
复活节岛之旅
“唱歌”的石像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关于场地因素影响下滑道结构的分析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商业地产选址评价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
基于GIS的银行网点布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浅论西汉帝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