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15-10-21

中国青年 2015年20期
关键词:鹿鸣青蒿青蒿素

这种深耕、务实、专业、持久的精神,才是“中国梦”最为精彩、有力的注脚。

“屠呦呦获诺奖”,让这个国庆炸开了锅。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

对于朋友圈里的很多人来说,国庆期间青岛38元一只的“天价虾”已经被彻底鄙视、秒杀,85岁的屠呦呦才是当之无愧的“头条女王”。一时之间,舆论关注的新闻点纷纷集中于:在公众眼中并不太出名的屠呦呦老师,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留洋背景,更没有院士头衔,这样一个“三无”科学家为什么竟然能获得诺贝尔奖?有人甚至还没弄清“呦呦”两个字到底该怎么念呢。

《诗经》“四始”诗之一的《小雅·鹿鸣》,系古人宴饮所唱的歌谣,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其中便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句,呦呦,音优,意为鹿鸣之声,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宁波一个殷实之家,她有三个哥哥,是家中独女,父亲给她取名“呦呦”,没想到,屠呦呦一辈子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蒿干什么用?简言之,其提取物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抗击疟疾显示了奇效,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了青蒿素。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则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高达97%!

翻开人类抗击疟疾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因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疟疾在东南亚地区异常流行,寻找新型抗疟药物遂成为全球棘手的热点和难点。以越战为例,1964年,美军因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竟比战伤减员高出了4~5倍!1967年5月,应当时越南领导人请求,我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的秘密外援,代号为“523”,屠呦呦两年后加入其中,担任“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不足为外人道。受东晋时期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启发,“经历了190次的失败之后”,屠呦呦最终于1971年10月4日首次制取出青蒿提取物,并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有意思的是,由于“523”项目成果当时被认定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集体荣誉”,以致于青蒿素在国外治病救人多年,但这个神奇药物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为人知。一直到1979年,国家科委将“国家发明奖”颁给青蒿素研究成果,屠呦呦的名字才作为第一发明单位的第一发明人出现。2011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目前,85岁高龄的她仍活跃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担任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有道是:英雄莫问出处。中华大地藏龙卧虎,高人大能就在身边,一不留神,没准儿哪天你家隔壁的老王就拿着刚刚领取的诺贝尔奖金去北京五环以外买了套房。“屠呦呦的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国际科学界如此评价这位中国首个自然科学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从1969年到2015年,中间间隔了46个年头,不可谓不短。今时之日,屠呦呦之所以刷爆朋友圈,正是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精神洋溢著这个时代我们所亟需的满满的正能量,其真真正正称得上是“无冕之王”,做到了令人心服口服的功成名就、功德圆满!而类似的“无冕之王”,同样并不鲜见。生活中,工作中,他们不张扬,不做作,低调沉默,专攻术业,持之以恒,在寂寞的长跑中不抛弃不放弃,人性中最为闪光、优质的一面深深地潜藏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的甚至没有突出个人,有的已经作古

我们以为,这种深耕、务实、专业、持久的精神,才是“中国梦”最为精彩、有力的注脚,才是独立于喧嚣浮华时代的高扬之旌,值得我们大书特书、鼓而呼之,值得我们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年朋友高山仰之、学而时习之。

猜你喜欢

鹿鸣青蒿青蒿素
白米青蒿社饭香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呦呦鹿鸣——中国古代器物之《五彩百鹿尊》
《呦鹿鸣》正当其时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乡野里的青蒿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鹿鸣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