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2015-10-21杜永红王君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创新创业

杜永红 王君

摘 要 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构建完善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已刻不容缓。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科技实践活动,实行“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团队运作模式;从学校类型、层次、特点和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探索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体多翼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6-0037-05

2012年,据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知识经济指数、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全球创新指数及创新投入分指数等三项排名,中国分别排在第84名、第35名、第46名,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在教育和科技领域不但要加大投入力度,而且还需要继续强化改革[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进的动力引擎之一。国家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革办学体制和创新教育机制是势在必行。

2015年5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 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把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以职业为背景,以培养从事技术传承、技术应用、技术研发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专业建设,探索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将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早的国家是美国,其创新创业教育早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全覆盖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大学阶段更是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首先創业教育面向全体公民,实现全社会的参与,美国创业教育联盟倡导“创业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其次创业教育必须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SHE)在其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在于跨学科教育模式[3]。再从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合作模式来看,以美国大学为中心,与各级政府机构、地方教育系统、行业企业、各类基金会以及学生团体组织等结成全国性的创业教育联盟;创业教育合作广泛多样,校园外实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大学与企业、社区、基金会合作;校园内实施跨学科、跨专业创业教育,康奈尔大学就曾提出“掌握了创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每一位学生, 在任何工作环境都可能产生重要价值”。美国推进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提倡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这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这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里程碑。从宏观政策来看,2010年5月4日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和各高校要加大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推动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进程,构建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高等教育体系。2013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学术研究来看,具有明显特色的有浙江大学李晓华等于2006年提出的“5Q2平台3载体”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融合模式;宁波大学鲁保富于2005年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即包括科技竞赛计划、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人文素养培训计划、创业训练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五个方面[4];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于2015提出应协调创业素养与创业能力、专业教师与学生教育、校内与校外、创业过程的短期与长期等多方面的平衡。

纵观我国已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可划分为四大领域:一是利用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构建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平台;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四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和课程体系等多层次的教学改革,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有创意、善创新、能创业的优质大学生。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是时代进步的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当前绝大多数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深入不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任务不明确,认识高度不够。片面地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仅包括创业心理形成、创业政策宣讲、创业形势分析等,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引导。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尚未有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与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呈现诸多问题,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是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不到位,缺乏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导致学生对市场开发、创业风险防控缺乏实践经验与感性认知,缺乏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整合资源、科学管理的能力素质。

四是学生参与面不够宽,大众性不足,精英导向明显。同时专业指导力量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校内教师本身缺少创业实践经历、经验,校外兼职创业师资缺乏,无法从“面”上满足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五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硬件投入力度不大,学校内部各种支持系统的协调管理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存在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技术现代化程度低下、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精、尖和多样性。

六是没有形成争创一流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激励机制、学分置换、评价体系不尽完善,人力、物力、设备、设施向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方面倾斜不够。导致学生对校园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体会不深,对持续开展创新创业的动力不足。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战略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要融入区域和产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建立与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的高校治理结构;实现产业链、专业链、创新创业教育链的无缝对接,按产业链需求组建专业集群,优化学科与专业体系。

真实职场环境、技术条件背景下,建立以真实企业案例与项目引领的教学环境;根据职业性质和工作岗位群需求,构建理论扎实、强化实践、突出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开放型、多样化的招生入学方式下,针对学生生源的不同,要因材施教,提供灵活、适用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目标上,为学生构建起适合社会需要和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素质)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以实施项目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内容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实现行业企业与高校教师的双向流动,建设“双聘制”(企业与高校互聘)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地产学研”多方联动,实现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应用和创新,使应用技术型大学成为社会进步、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革与创新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技术型大学应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政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大教学资源平台,包括:课程资源平台、校企合作资源平台、国际化资源平台、创业教育资源平台、竞赛资源平台、实验实践资源平台和创新资源平台,整合校内外一切资源,形成一体化育人的局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科创科研等多渠道获得学分,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培养;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项目式、游戏式、模拟式教學,形成多样化的课堂组织方式。

推行“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是指融能力培养目标与项目式教学为一体,“多翼”是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学生开展规定内容学习和选择性、自主性学习,并对自主性、选择性学习内容进行学分置换,以实现自主性学习和多元化培养。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以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为载体,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制度和环境为保障,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为应用型大学定制化、差异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立校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大学生创业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及创新创业资源平台,建设多个以专业群为依托的省级创新实验区,组织结构基本完善;制定创业导师制、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等;成立创业书院,设置有创业导师、辅导员、学长团三级创业辅导系统,鼓励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创新创业。具体措施为:学生入学后,通过自愿报名、择优选拔进入创业书院,鼓励跨学科组建创业团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运营、管理,强化学生营销策划、商务智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训练;以各级技能与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训项目的实施;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将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四、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应用技术型大学承载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正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构建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从创新创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到输出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设计,如图1所示。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

构建集新思维、新机制、新教创、新管理和新科技于一体,校内校外联动,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扶持的层次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加强“政校企行”四方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全面开展高校与地方机构对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激励各级政府、地方机构和行业企业参与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多方合作、协同育人、共谋发展,整体促进课堂教学、生产实践、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有机融合。

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计入学分体系,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教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实行分类指导、差异化教学。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和资源平台支撑

整合学科背景的创业教育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功实现专业领域的创业。因此,建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素养逐步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将“互联网+”创业教育纳入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师优课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网络平台上,推出更多深受学生欢迎的慕课、微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现平台开放、资源共享。

(三)构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等的作用,支持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深入实施学科竞赛项目,构建基于可迭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即:引导平台、参与平台、体验平台、训练平台、实践平台,如图2所示。

(四)以制度创新为先导,做好顶层设计

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弹性学制,推动师生创业激励政策的实施,落实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开展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与个人综合素质测评、评优选先、毕业与学位授予、学业深造等对接,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五)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服务职能

构建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务处、院系、团委、书院社区等齐抓共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服务功能,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创业经费投入,通过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引入深度合作企业,为学生创业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

(六)建设专兼职合理搭配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

以创新思维探索创业师资培养培训的路径,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行业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联合,编写以案例导入、项目开发为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七)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创业教育实效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创新创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开展企业家讲座、沙龙等形式的互动式讨论,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实施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战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八)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

形成“态度、能力、实效”三位一体的教师评估办法;结合“自评、互评、他评”,“阶段与结果”等多样化对学生创业成绩综合考核;针对教学任务、教学安排、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情况、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

(九)推进“创业书院”制,营造奋发向上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打造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创业教育环境—创业书院,建立创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对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成绩档案,实施创业导师、辅导员、学长三级辅导制,指导学生的习惯养成、素质拓展、创业实践,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争创一流的创业文化氛围。

(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长效机制

建立平台、专人负责、长期坚持、加大投入。通过应届和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掌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指导我们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滞后于时代发展等问题出现。

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兩种因素的影响下,构建完善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已刻不容缓。建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筑基于可迭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推广以案例与项目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规章制度和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下协同教育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优化和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实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提高创业率和高质量就业率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丁元竹.以教育改革和人才广聚引领经济新常态[N].光明日报,2015-03-30(8).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3]黄兆信,等.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105-109.

[4]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oth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s, building a complete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rganically into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essential.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main channel of teaching,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doing top-level design, establishing an organizational model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s the co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operation mode of the “creative team+innovation project”; from type, level, features, and location of university, exploring formation variety modes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Key words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one multi-blade

Author Du Yongh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Xijing College (Xian 710123); Wang Jun, director of Xijing College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创新创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