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新高度

2015-10-21岳金凤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课程

岳金凤

摘 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出的一个特等奖,10个一等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新高度,对于完善我国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以及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鉴于这些成果的篇幅较长,对其简介、学会颁奖词、作者介绍进行展示,以窥11篇成果的全貌。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职教科研;理论价值;推介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6-0020-08

一、《严雪怡文集》

(一)成果简介

《严雪怡文集》收录了严雪怡先生从1980-2011年潜心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荟萃了他职教思想的精华。其内容涉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仅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思想发展轨迹和理论研究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于完善我国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以及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学会颁奖词

他把九十余年的生命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哺育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从中专到高专,再到著名的应用型本科,他与它相依相伴,为它的每一步成长呕心沥血,恪尽作为校长、顾问的职责。他不断探索职业人才、技术人才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终其一生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著作,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具有广泛影响并深受赞誉。作为重要代表作,《严雪怡文集》收录了他从1980-2011年间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诸多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和理论研究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作者介绍

严雪怡先生1921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曾就读于东吴大学物理系,并先后在桂林市翰林中学、南京无线电廠和华东电工局工作。1952年担任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机学院的前身)筹建委员会主任,负责学校的筹建工作。从1954年起,严雪怡先生历任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副校长、校长,上海电机制造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等职务,1987年11月退休后任上海电机学院顾问,2012年走完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

严雪怡先生是我国建国以来著名的职业教育实践工作者,也是广受尊重的一位职教学者。在其近60年的职教生涯中,先后出版了《中专教育概论》《论职业技术教育》《再论职业技术教育》等著作,发表了《试论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必须重视培养应用科学人才与技术人才》《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必须高度重视我国技术本科紧缺问题》等百余篇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在职教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享有盛誉。

二、《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一)成果简介

《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为“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批准号DJA060172),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关于现象——本质的规律性趋势研究,其一从狭义到广义、刚性到柔性、双轨到双元、封闭到开放、单一到综合、双边到多边、多样到一体、赋魅到祛魅的横向维度推演出定界到跨界的拓展趋势;其二从层次到类型、经验到策略、低端到高端、低段到高段、新手到专家、定格到升格、等外到等值、排斥到全纳的纵向维度推演出定阶到进阶的提升趋势;其三从整体与细节的集成、分离与契合的承接、继承与改革的交集、数量与质量的权衡、功利与人本的兼顾、过程与结果的异同、推陈与出新的因袭、自主与协同的联袂的纵横维度推演出应然与实然的互补趋势。

关于现象——脉络的写实性趋势研究,推演出需求导向的可持续发展职教观念;多元趋向的开放式职教运行体系;创新驱动的跨界性集成职教研究;交流互动的国际化合作职教网络四大写实性趋势。

关于世界职教发展趋势对我国映射问题的研究,涉及经验与反思、本质与规律、措施与创新三部分。

(二)学会颁奖词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其基本前提是对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刻洞悉和把握,这是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职业教育的中国一定要跨越的重大课题。作为“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姜大源的《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一书,从现象与本质、实然与应然等基本范畴入手,展开多维度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建立条分缕析的逻辑脉络,呈现出一幅清晰的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认知图景,同时还围绕这一趋势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思索,在反省中探寻创新的进路。作者的理论功力、宏观洞察力和历史责任感相互辉映,标定出中国职教学术研究的一个高度。

(三)作者介绍

姜大源,研究员,曾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同济大学职教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职教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主任;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士官教育研究会顾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几十所高等院校教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八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关于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总报告执笔人;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总报告总执笔人;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组长;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组长。

主要著作:《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获中国职教学会首届职教科学成果奖一等奖)《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等国家级或社科核心报刊发表300多篇论文。

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成果简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于2012年首次发布,是我国第一份由第三方机构面向全社会公示的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3、2014、2015年连续发布,围绕学生发展、教学工作、政府责任、服务贡献四个维度,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逐年完善第三方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视角、指标和工具,推进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报告发布受到社会关注和领导的肯定,连续四年新闻发布会得到媒体认可,2012年袁贵仁部长批示“此报告很好”,认为“报告内容全面深入,对于成绩、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都相当完整、准确”;鲁昕副部长批示要求“组织职成司、职教中心所全体同志学习报告的体例、结构、文字”;2015年刘延东副总理专门批示鼓励。

(二)学会颁奖词

教育办得好不好,公众要有知情权和发言权。建立教育质量报告年度发布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马树超先生主持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首发于2012年,并延续至今,是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第一份由第三方机构面向全社会公示的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从学生发展、教学工作、政府责任、服务贡献等诸方面客观而生动地介绍和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水平和特点,在评价视角、指标体系、分析工具、表达形式等方面所做的学术探索具有创新意义。同时,他本人的学术影响力以及团队的不懈追求,在推动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的作用也甚为突出。

(三)作者介绍

马树超,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上海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正高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职业教育协会会长;中华职教社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银行社会发展项目短期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短期专家顾问。

主要科研项目:主持完成教育部委托“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與发展研究”,全国教科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国科协“进一步推动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研究”等重大项目;多次参加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和规划研究工作,曾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组副组长,2006年出席国务院职业教育发展专家座谈会。

主要科研成果:著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等专著,主编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等二十余部;在《求是》《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先后获得国家教育科研成果奖两次、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次,并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理论研究奖、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

四、《职业教育课程论》

(一)成果简介

《职业教育课程论》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著作。全书共九章,分别涉及什么是职业教育课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发展、当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三大范畴、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程、职业教育中的普通文化课程、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原理,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等内容。该部著作不仅包含的内容广泛,涵盖了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主要研究范畴,较为完整地构建了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对推动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发展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而且整个框架围绕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中非常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展开,为解决复杂的课程实践问题提供了思维范式,使得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学会颁奖词

课程被誉为达成教学目标的跑道,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是当今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域和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徐国庆的《职业教育课程论》是这一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奠基性成果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当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主要范畴,在广泛吸收国际先进课程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学术建构,形成了颇具现实指导作用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充分感受他扎实的学术修养和研究功力的同时,我们尤要对他长期以来坚持深入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的不懈努力,以及由此养成的问题意识和洞悉能力表示由衷的赞赏和钦佩。

(三)作者介绍

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职教学会课程理论与开发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曾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0年1月~2011年1月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主要研究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徐国庆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是系统构建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理论体系与开发技术。他主持并完成过多项重要研究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规范研究”(BJA120080)、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青年课题“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研究”(EJA09041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青年课题“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EJA050218)等。出版过专著6部,在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各种论文合计100多篇。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他还非常注重深入进行职业教育课程实践,完成过多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课程改革。

五、《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2008)》

(一)成果简介

《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2008)》全书分为五部分。一是总体论述,主要呈现本研究的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与说明、计算方法、分级方法、排名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论。二是世界情况,主要呈现1999-2008年世界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职业教育结构、规模、机会、保障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还绘制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架构。三是大区情况,主要呈现UNESCO划分的8个大区的职业教育竞争力情况,并进行了分级、排名。四是国家或地区情况,主要呈现UNESCO数据统计中涉及的209个国家或地区的分级、排名情况。选取1999-2008年各项指标具有连续性的80个样本国家或地区,详细呈现其指标变化情况。五是统计数据,主要呈现各国职业教育、经济等指标的计算结果。

(二)学会颁奖词

职业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本快速积累的利器,职教强则国家强。陈衍的《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2008)》首次向我们展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国际性图景。报告基于自身的方法论体系构建出职业教育国家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并对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这一成果在拓展出一个重要的学术进路的同时,也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探索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照系统。

(三)作者介绍

陈衍教授任职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先后在宁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攻读教育类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担任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

陈衍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竞争力研究。在职业教育管理与评价、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史等方面,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10部。主持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连续两届获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是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理论研究奖获得者。

六、《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

(一)成果简介

《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2008年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教育部重点课题,2012年结题。2001年到现在,持续15个年头。发表学术论文48篇,著作2卷。系统地剖析了36位著名历史人物的职业教育思想;把对思想家的研究与对思潮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代表人物及其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思想和重要活动进行了系统研究,重新评价了其中部分重要的史实;发掘了一些新材料、新人物,提出了一些新观念、新结论。

(二)学会颁奖词

中国职业教育源远流长,充贯其间的本土化理念和思想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源头和根脉所在,它们构成了中国职业教育文化传统的鲜明特质。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宝藏重视不足,挖掘很不够。夏金星先生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是在这方面的开拓性努力。他坚持15个年头的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成果,通过对重要历史人物挖掘、代表性思想的分析,以及对当时思潮的形成和流变的爬梳,清晰地勾勒出对中国职教思想演变及其特点的认识框架,其中多有启迪意义的观点和结论。

(三)作者介绍

夏金星,湖南农业大学职教学院副院长、职教所所长、教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领衔导师。兼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专家小组成员、教育部农业职业院校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02年和2005年两次借调教育部职成司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财政部两部重点课题师资提高计划教师培训课程开发项目、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0余项;先后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1997)、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湖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湖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003)。获得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9),第六届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1),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二等奖(2006)。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教育优秀教师三等奖(1997),湖南农大首届“十佳”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1999),2004年获学校“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七、《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成果简介

《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从技术技能人才从事不同职业的价值和活动特点展开研究,发现了其职业思维、行为、语言、情感、意志、品质等存在根本性差异;从大国工匠的职业价值认知、情感、思维、行为、语言、意志、品质等展开调查,发现了恰恰是他们对职业价值的清晰认知和在此价值观下形成的职业情感、思维、行为、语言、情感、意志、品质等特质,成就了其成为卓越者。

这两个重要发现确立了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学习者的职业精神、职业情感和职业特质的培养。在这一价值取向下,基于职业行动思维的核心作用和逻辑,提出了过程导向、情景导向和效果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形成了40个专业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在100多所高职和200多所中职学校展开2届学生6年的实证研究。出版专著5本;在《教育研究》等C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出版基于职业特质培养的技术、服务、艺术3个专业大类系列教材,被评为教育部创新示范教材和规划教材。这一成果为我国培养高端、高技术技能附加值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教学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二)学会颁奖词

教学改革是职教创新发展的核心领域。邓泽民先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系统性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他坚持清晰的价值指向,始终以培养学习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特质为旨归;坚持自洽的研究方法,对过程导向、情景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教学主张做了深入的阐述;坚持整体的解决思路,通过实践验证提出了40多个专业教学方案。显示出作者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建构上的可贵追求和成效。

(三)作者介绍

邓泽民博士,现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术部副主任。上世纪90年代初从北美留学回国后,开展了能力教育(CBE)和职业分析(DACUM)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1994、1998年分别出版《CBE理论与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职业分析手册》。其中《CBE理论与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1999年获全国优秀职教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承担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项目”课题,系统研究能力形成条件、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运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出版《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经过回国后2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出版《职业教育设计系列丛书》(9本),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训、教材等9大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获第二届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7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开展了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特质培养的教学理论研究,2014年出版《职业教育教学论》等5本著作、论文和教材,獲第三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还参与《职教法》调研、修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调研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调研起草,《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调研以及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审定等。

八、《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

(一)成果简介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既是职业教育研究必须追问的理论问题,也是影响相关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所在。论文《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发表于《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文通过运用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将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总结为五个方面: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到重教育性,教育性质从狭隘到广泛,制度规范从行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利益相关者机制从简单到复杂,教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论文在学术层面填补了国内之前研究的缺位,在实践层面对于实践单位准确握现代学徒制内涵、有序有效地推进试点改革,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学会颁奖词

作为一种当代思潮,现代学徒制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变革。当下林林总总的“试点”,首先遭遇到的是理论的拷问。关晶的《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一文着重地回答了现代学徒制最为关键的“现代性”问题。论文通过历史的和国际的两个视角,努力从基本功能、教育性质、制度规范、利益相关方以及教学组织形态诸方面建立起自身的阐释体系和学术特点,对当下的理论释疑和实践探索十分及时且颇具启迪。

(三)作者介绍

关晶,现任于上海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于2008年访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研究,近几年来尤其聚焦于现代学徒制研究。曾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青年课题《西方现代学徒制的比较与借鉴——工学结合的视角》,作为第二负责人完成教育部职成教司委托课题《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英领馆文化教育处委托课题《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前行调研(物流专业)》等多个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还参加了许多基层院校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九、《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系列报告2011、2012》

(一)成果简介

《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系列报告2011、2012》是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完成的我国首次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证研究成果。报告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根本,重在现状、立在未来”的原则,以基本现状把握为主旨,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校企合作实践领域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可能路径进行了探讨与梳理。系列报告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制度初步建立,研究成果无论对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还是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实证依据和政策着力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价值。

(二)学会颁奖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方面。龙德毅主持完成的《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系列报告2011、2012》是全国性校企合作状况年度报告形式的发端之作,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年度报告制度初步建立。报告注重对基本现状及其成因的事实性、数据化的描述,注重对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的深入总结和提炼,注重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肯定和着力引导,构成了该成果的主要价值。

(三)作者介绍

龙德毅,1992年任天津市第二教育局副局长;1996年 任天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98年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任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2007年任中国职教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2010年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

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研究》

(一)成果简介

立足于研究现状,采用历史观点,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百余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发展沿革,分析了现阶段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立足于中国实际,从多维度、多角度系统研究了资助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资助标准,分析了资助管理以及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助体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德国、美国等国家的相关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项目,为我国资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

(二)学会颁奖词

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这是一个大国总理做出的承诺。从2005年国务院作出决定开始,中国政府迅速建立起面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覆盖广泛的资助政策体系。赵伟先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研究》,系统介绍了这一体系的形成与进路,从制度实践与理论建设两个层面探讨这一体系的发展机理与基本方向,对进一步认识和推动这一重要政策措施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三)作者介绍

赵伟,经济学硕士,教育部职教所编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中国职教学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职教学会职教期刊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宏观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关系、职业教育区域研究、职业教育学生资助。

十一、《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

(一)成果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是一部意在填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理论空白的学术专著,开高职教育系统化整合研究的风气之先。该书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创新了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即从整合的理论缘起、整合的哲学根基、整合的价值归依、整合的外部机制、整合的心理学基础和人才学基础六个视角加以凝练,奠定了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是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即从“在歷史中生成、在历史中存在、在历史中超越”三个阶段,客观翔实地描述了这一历史过程。三是从实践视角总结了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发展的整体经验。即合作办学整合、课程整合、环境整合、资源整合、职教集团整合的五大经验,提示了指导整合的实施路径和现实智慧。

(二)學会颁奖词

高度跨界性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之一,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张健的《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一书,基于跨界性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整合概念,从实践经验和理论推演两个范畴,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发展的基本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同时,他的理论思辨、历史探究的自觉和追求也让人印象深刻。

(三)作者介绍

张健,三级教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安徽省职成教学会学术委员,先后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论文获得中国职教学会及省厅级各类一等奖10多项。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约60多篇;完成课题30多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出版专著三部:《职业教育的追问与视界》《职业教育的凝思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待出版专著两部(已完成)《职业教育的澄明与守望》《读书:让力量植入心灵》。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及课程论。

Abstract The thir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ing activity, held by China Society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warded 1 grand prize and 10 first prizes. These awarding achievements to some extent reflect the research statu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t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erfecting the theory system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recommended 11 achievements from introduction of result, the societys awarding words and introduction of author.

Key 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theoretical value; referral

Author Yue Jinfeng, research assistant of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52)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课程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